词典 蹈海 蹈海的意思
dǎohǎi

蹈海

简体蹈海
繁体
拼音dǎo hǎi
注音ㄉㄠˇ ㄏㄞ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ǎo,(1) 践踏,踩。【例句】:蹈袭(走别人走过的老路,沿用前人旧例)。蹈节(信守节操)。蹈海(跳到海里自杀)。赴汤蹈火。循规蹈矩。(2) 跳动。【组词】:舞蹈。手舞足蹈。

hǎi,(1)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组词】: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2) 用于湖泊名称。【组词】:青海。中南海。(3)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组词】:海碗。海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4)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组词】:人山人海。火海。(5) 漫无目标地。【组词】:海骂。海找。(6)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组词】:海棠。(7) 特指中国上海。【组词】:海派。(8) 姓。

基本含义

勇敢地冒险或毅然决然地迎接困难。

蹈海的意思

蹈海 [dǎo hǎi]

1. (为了自杀)投海。

蹈海自尽。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plunge into the sea to commit suicide; jump into water;]

蹈海 引证解释

⒈ 后以“蹈海”指跳到海里自杀。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彼 秦 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於天下,则 连 有蹈 东海 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
《后汉书·逸民传序》:“故蒙耻之宾,屡黜不去其国;蹈海之节,千乘莫移其情。”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强,不能反蹈海之志。”
明 王廷陈 《矫志篇》:“郭生 纯臣, 鲁连 高士,彼乃登台,此乃蹈海。”
周恩来 《无题》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羣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⒉ 航海。旧时以喻危险。

《宋史·胡铨传》:“校之往时蹈海之危,固已万万。”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水学·协济》:“往者封疆大吏,尝议及海运一事,卒不果行,何也?朝廷不忍使民以蹈海,有司不敢保漕以无事。”


国语词典

蹈海 [dǎo hǎi]

⒈ 投海、跳海。

《文选·陆机·演连珠五〇首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强,不能反蹈海之志。」

⒉ 航海。比喻危险。

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较之往时蹈海之危,固已万万。」


蹈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冷嘲热駡释义:尖刻的嘲笑和谩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独立苍茫子<东京学界公愤始末告乡人父老兴学书>》:“诸兄父老知当时之光景乎,死者蹈海,生者病狂,愁云匝地,愤气填胸,百鬼环伺,羣魔揶揄,外人之冷嘲热駡,几於不可以人,而各方面之刺击,更非笔所殫述。”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一:“他一进一出要受学生们的冷嘲热骂,然而也不能不忍耐着装聋卖哑。”聂绀弩《汽油--艺术》:“《八十一梦》,只是一种游戏笔墨,重影射,多谴责,浮光掠影,冷嘲热骂,不脱《官场》《现状》窠臼。”
    • 2.
      惜誓释义:《楚辞》篇名。作者不详,或谓 汉 贾谊 作。王逸 注:“《惜誓》者,不知谁所作也。或曰 贾谊,疑不能明也。惜者,哀也;誓者,信也,约也。言哀惜 怀王 与己信约而復背之也。古者君臣将共为治,必以信誓相约,然后言乃从而身以亲也。盖刺 怀王 有始而无终也。”亦借指遭谗见忌的怨愤之作。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康有为《去国吟》:“或劝蹈海未忍去,且歌《惜誓》留人间。”
    • 3.
      西山释义:⒈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汉 王粲《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李善 注引 扬雄《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⒉山名。指 首阳山。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叔齐 隐居于此。晋 陆机《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西山饿夫”。⒊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即古 散原山。唐 王勃《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
    • 4.
      蹈海释义:跳到海里(自杀):蹈海自尽。蹈海而死。
蹈海是什么意思 蹈海读音 怎么读 蹈海,拼音是dǎo hǎi,蹈海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蹈海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