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十指 十指的意思
shízhǐ

十指

简体十指
繁体
拼音shí zhǐ
注音ㄕˊ ㄓ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í,(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组词】:十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组词】:十足。十成。

zhǐ,(1) 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组词】:手指。巨指(大拇指)。指甲。指纹。指印。屈指可数。(2) 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例句】:下了三指雨。(3) (手指或物体尖端)对着,向着。【组词】:指着。指画。指南针。指手画脚。(4) 点明,告知。【组词】:指导。指引。指正。指责。指控(指名控告)。指摘。指挥。指日可待。(5) 直立,竖起。【例句】:令人发(fà)指(形容极为愤怒)。(6) 意向针对。【组词】:指标。指定。(7) 古同“旨”,意义,目的。

基本含义

指手指头,表示手指头的数量。

十指的意思

十指 [shí zhǐ]

1. 十个手指。借指双手。十个要旨。指十个足趾。详“十指仓”。

十指 引证解释

⒈ 十个手指。

《荀子·强国》:“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
唐 元稹 《苦乐相倚曲》诗:“古来苦乐之相倚,近於掌上之十指。”

⒉ 借指双手。

《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新朝百战方得 河 南,乃对功臣举手云:‘吾於十指上得天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丁前溪》:“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齎送布帛菽粟……又婢十指,为妾驱使。”

⒊ 指十个足趾。详“十指仓”。

⒋ 十个要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十指》:“《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大,事变之博,无不有也。虽然,大略之要有十指十指者,事之所繫也,王化之所由得流也。”


十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捻释义:一点点,可捻在手指间。形容小或纤细。宋 刘过《清平乐·赠妓》词:“忔憎憎地,一捻儿年纪,待道瘦来肥不是,宜著淡黄衫子。”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千般风韵,一捻儿年纪,多宜!多宜!”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饿得那 楚 宫女腰肢一捻香。”明 朱权《荆钗记·遐契》:“思忆多娇,想他十指纤纤一捻腰。”
    • 2.
      七条丝释义:即七丝。唐 薛能《秋夜听任郎中琴》诗:“十指宫商膝上秋,七条丝动雨修修。”唐 方干《听段处士弹琴》诗:“几年调弄七条丝,元化分功十指如。”
    • 3.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释义:比喻处理工作,解决问题,宁可少一些,但是一定要彻底。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九节:“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 4.
      十尖释义:指女子纤细的十指。
    • 5.
      十指释义:⒈十个手指。《荀子·强国》:“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唐 元稹《苦乐相倚曲》诗:“古来苦乐之相倚,近於掌上之十指。”⒉借指双手。《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新朝百战方得 河 南,乃对功臣举手云:‘吾於十指上得天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丁前溪》:“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齎送布帛菽粟……又婢十指,为妾驱使。”⒊指十个足趾。详“十指仓”。⒋十个要旨。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十指》:“《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大,事变之博,无不有也。虽然,大略之要有十指。十指者,事之所繫也,王化之所由得流
    • 6.
      十指尖尖释义:十指:十个手指。尖尖:纤细的样子。十指尖尖:手指纤细修长,十分漂亮。多用来形容女子的容貌。
    • 7.
      千指释义:一人十指,千指,形容人多。
    • 8.
      合十释义:佛教的一种敬礼方式,两掌在胸前对合(十:十指):双手合十。
    • 9.
      密印释义:⒈即蜜印。 死后追赠官职所赐的蜡印。《晋书·山涛传》:“以 太康 四年薨,时年七十九。詔赐东园祕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五十万、布百匹,以供丧事,策赠司徒,密印紫綬,侍中貂蝉,新沓伯 密印青朱綬,祭以太牢,諡曰‘康’。”唐 刘禹锡《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先夫人亦四徙封,密印累累,邦族耸慕。”按,“蜜印”古籍多讹为“密印”。⒉佛教语。诸佛菩萨各有本誓,为标志此本誓,以两手十指结种种之相,是为印象印契,故云“印”;其理趣深奥秘密,故云“密”。密宗多修密印法门,以身、口、意“三密相应”,手结印,心观想,口持咒
    • 10.
      小末释义:⒈使非根本部分处于不重要地位。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十指》:“强榦弱枝,大本小末,则君臣之分明矣。”⒉寻常;细微。宋 钱易《南部新书》己:“丞郎已上词头,下至两省闕下吏,谓之大除改。今南人之谚,谓小末之事曰:你大除改也。”元 无名氏《替杀妻》第一折:“嫂嫂你是个良人良人宅眷,不是小末小末行院。”元 朱庭玉《梁州第七·妓门庭》套曲:“端的不曾见兀的般真行院,虽是个女流辈,然住在花街柳陌,小末的谁及。”⒊杂剧中扮男青少年的角色。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小末同倈儿上][小末诗云]每日山中打虎归,窝弓
    • 11.
      尽法释义:谓完全依法办理。明 沉德符《野获编·禁卫·镇抚司刑具》:“稍宽,则十指俱折矣。若他刑果尽法,即一二可死,何待十八件尽用哉!”《儒林外史》第五回:“但此刁风也不可长。我这里少不得拿几个为头的来尽法处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这位臬臺办了个尽法不必説,两个儿子的功名也就此送了。”
    • 12.
      憋十释义:憋十指的是撒骰子,台面上的点数合而为十,表示没有点数,现在多用于形容倒霉,运气不佳的意思。
    • 13.
      掺掺释义:⒈女手纤美貌。 《诗·魏风·葛屦》:“掺掺女手,可以缝裳。”毛 传:“掺掺,犹纤纤也。”南朝 宋 刘铄《白紵曲》:“佳人举袖耀青蛾,掺掺擢手映鲜罗。”唐 李咸用《塘上行》:“红綃撇水荡舟人,画橈掺掺柔荑白。”明 叶小鸾《艳体连珠·手》:“故春日迴文,逞掺掺于机锦;秋风捣练,响皎皎於砧声。”清 纳兰性德《和元微之杂忆诗》之二:“春葱背痒不禁爬,十指掺掺剥嫩芽。”⒉盛大众多貌。《南齐书·祥瑞志》引 王子年 歌:“三禾掺掺林茂孳,金刀利刃 齐 刈之。”
    • 14.
      纤纤释义:形容细长:十指纤纤。
    • 15.
      腆洗释义:谓设膳涤器,以奉长者。语出《书·酒诰》:“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清 钱谦益《定海范氏双节序》:“当 朱 之归于 范 也,上奉皇舅之腆洗,下庀两世之膏火,衣食百须,咸取给十指。”
    • 16.
      龙卫释义:侍卫帝王的马军。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军头司》:“天武、捧日、龙卫、神卫,各二十指挥,谓之上四军,不出戍。”邓之诚 注:“高承《事物纪原》十引《五代会要》曰:‘广顺 元年四月,改侍卫马军曰龙捷左右军。’《宋朝会要》曰:‘太平兴国 二年正月,詔改龙衞。’宋 朝旧有龙骑,兴国 二年改为龙猛也。”

十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捻释义:一点点,可捻在手指间。形容小或纤细。宋 刘过《清平乐·赠妓》词:“忔憎憎地,一捻儿年纪,待道瘦来肥不是,宜著淡黄衫子。”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千般风韵,一捻儿年纪,多宜!多宜!”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饿得那 楚 宫女腰肢一捻香。”明 朱权《荆钗记·遐契》:“思忆多娇,想他十指纤纤一捻腰。”
    • 2.
      七条丝释义:即七丝。唐 薛能《秋夜听任郎中琴》诗:“十指宫商膝上秋,七条丝动雨修修。”唐 方干《听段处士弹琴》诗:“几年调弄七条丝,元化分功十指如。”
    • 3.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释义:比喻处理工作,解决问题,宁可少一些,但是一定要彻底。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九节:“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 4.
      十尖释义:指女子纤细的十指。
    • 5.
      十指释义:⒈十个手指。《荀子·强国》:“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唐 元稹《苦乐相倚曲》诗:“古来苦乐之相倚,近於掌上之十指。”⒉借指双手。《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新朝百战方得 河 南,乃对功臣举手云:‘吾於十指上得天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丁前溪》:“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齎送布帛菽粟……又婢十指,为妾驱使。”⒊指十个足趾。详“十指仓”。⒋十个要旨。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十指》:“《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大,事变之博,无不有也。虽然,大略之要有十指。十指者,事之所繫也,王化之所由得流
    • 6.
      十指尖尖释义:十指:十个手指。尖尖:纤细的样子。十指尖尖:手指纤细修长,十分漂亮。多用来形容女子的容貌。
    • 7.
      千指释义:一人十指,千指,形容人多。
    • 8.
      合十释义:佛教的一种敬礼方式,两掌在胸前对合(十:十指):双手合十。
    • 9.
      密印释义:⒈即蜜印。 死后追赠官职所赐的蜡印。《晋书·山涛传》:“以 太康 四年薨,时年七十九。詔赐东园祕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五十万、布百匹,以供丧事,策赠司徒,密印紫綬,侍中貂蝉,新沓伯 密印青朱綬,祭以太牢,諡曰‘康’。”唐 刘禹锡《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先夫人亦四徙封,密印累累,邦族耸慕。”按,“蜜印”古籍多讹为“密印”。⒉佛教语。诸佛菩萨各有本誓,为标志此本誓,以两手十指结种种之相,是为印象印契,故云“印”;其理趣深奥秘密,故云“密”。密宗多修密印法门,以身、口、意“三密相应”,手结印,心观想,口持咒
    • 10.
      小末释义:⒈使非根本部分处于不重要地位。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十指》:“强榦弱枝,大本小末,则君臣之分明矣。”⒉寻常;细微。宋 钱易《南部新书》己:“丞郎已上词头,下至两省闕下吏,谓之大除改。今南人之谚,谓小末之事曰:你大除改也。”元 无名氏《替杀妻》第一折:“嫂嫂你是个良人良人宅眷,不是小末小末行院。”元 朱庭玉《梁州第七·妓门庭》套曲:“端的不曾见兀的般真行院,虽是个女流辈,然住在花街柳陌,小末的谁及。”⒊杂剧中扮男青少年的角色。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小末同倈儿上][小末诗云]每日山中打虎归,窝弓
    • 11.
      尽法释义:谓完全依法办理。明 沉德符《野获编·禁卫·镇抚司刑具》:“稍宽,则十指俱折矣。若他刑果尽法,即一二可死,何待十八件尽用哉!”《儒林外史》第五回:“但此刁风也不可长。我这里少不得拿几个为头的来尽法处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这位臬臺办了个尽法不必説,两个儿子的功名也就此送了。”
    • 12.
      憋十释义:憋十指的是撒骰子,台面上的点数合而为十,表示没有点数,现在多用于形容倒霉,运气不佳的意思。
    • 13.
      掺掺释义:⒈女手纤美貌。 《诗·魏风·葛屦》:“掺掺女手,可以缝裳。”毛 传:“掺掺,犹纤纤也。”南朝 宋 刘铄《白紵曲》:“佳人举袖耀青蛾,掺掺擢手映鲜罗。”唐 李咸用《塘上行》:“红綃撇水荡舟人,画橈掺掺柔荑白。”明 叶小鸾《艳体连珠·手》:“故春日迴文,逞掺掺于机锦;秋风捣练,响皎皎於砧声。”清 纳兰性德《和元微之杂忆诗》之二:“春葱背痒不禁爬,十指掺掺剥嫩芽。”⒉盛大众多貌。《南齐书·祥瑞志》引 王子年 歌:“三禾掺掺林茂孳,金刀利刃 齐 刈之。”
    • 14.
      纤纤释义:形容细长:十指纤纤。
    • 15.
      腆洗释义:谓设膳涤器,以奉长者。语出《书·酒诰》:“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清 钱谦益《定海范氏双节序》:“当 朱 之归于 范 也,上奉皇舅之腆洗,下庀两世之膏火,衣食百须,咸取给十指。”
    • 16.
      龙卫释义:侍卫帝王的马军。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军头司》:“天武、捧日、龙卫、神卫,各二十指挥,谓之上四军,不出戍。”邓之诚 注:“高承《事物纪原》十引《五代会要》曰:‘广顺 元年四月,改侍卫马军曰龙捷左右军。’《宋朝会要》曰:‘太平兴国 二年正月,詔改龙衞。’宋 朝旧有龙骑,兴国 二年改为龙猛也。”

十指造句

1.十指连心,手背手心都是肉,你们哪个不是娘的心头肉啊!

2.青春,是一笔笔记下的每个病害,是一镐镐凿除的每处隐患,是一次次精心的检修、细心的核对;是声声快门里的精彩画面,是根根线条中的设计蓝图,是十指飞快的文字生涯。

3.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4.他喜欢与我紧扣着十指,额头相触。

5.如果彼此出现早一点,也许就不会和另一个人十指紧扣。

6.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7.看她十指纤纤,怎能干得了这些重活。

8.十指如椎,做细巧的工作是很不相宜的。

9.在他目光的注视下,慢慢地,与他十指相扣。

10.卖炭翁的鬓发苍苍,十指黑黑。

11.流年游走在刀锋之上,流年萦绕在十指之间。

12.共你十指紧扣看斜阳。爱你永不变。

13.当她听到老二不幸牺牲的消息后,心都快碎了。十指连心,哪一个孩子不是她心上的肉呢?

十指(shi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十指是什么意思 十指读音 怎么读 十指,拼音是shí zhǐ,十指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十指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