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外属 外属的意思
wàishǔ

外属

简体外属
繁体外屬
拼音wài shǔ
注音ㄨㄞˋ ㄕ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ài,(1) 与“内”、“里”相对。【组词】:外边。外因。里应(yìng )外合。外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组词】: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3) 指“外国”。【组词】:外域。外宾。外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组词】:外公。外婆。外甥。(5) 称岳父母。【组词】:外父。外姑(岳母)。(6) 称丈夫。【例句】: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组词】:外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例句】:外号(绰号)。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外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组词】:外旦。外末。外净。

shǔ zhǔ,(1) 连缀,接连。【组词】:属文。属和(hé)。(2) (意念)集中于一点。【例句】:属仰(注视仰望)。属望。属意。(3) 古同“嘱”,嘱咐,托付。(4) 倾注,引申为劝酒。【例句】:“举酒属客”。(5) 恰好遇到。【组词】:属京师乱。

基本含义

指属于外地或外国的,与本地或本国有所区别。

外属的意思

外属 [wài shǔ]

1. 外家亲属。

外属 引证解释

⒈ 外家亲属。

《汉书·匡衡传》:“会 宣帝 崩, 元帝 初即位, 乐陵侯 史高 以外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
《汉书·史丹传》:“上以 丹 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


外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备位释义:⒈居官的自谦之词。谓愧居其位,不过聊以充数。《汉书·王莽传上》:“於是 莽 上书曰:‘臣以外属,越次备位,未能奉称。’”宋 范公偁《过庭录》:“我受国厚恩,备位宰辅,合沥血恳陈。”《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二年》:“臣今备位政府,理实为嫌。”⒉泛指充任,任职。《后汉书·儒林传·杨政》:“﹝ 政 ﹞把臂责之曰:‘卿蒙国恩,备位藩辅,不思求贤以报殊宠,而骄天下英俊,此非养生之道也。’”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良媛 董氏,备位后庭,素称淑慎。”⒊充数;凑数。《旧唐书·宪宗纪下》:“德宗 不委政宰相,人间细务,
    • 2.
      收系释义:⒈同“收繫”。《金史·完颜赛不传》:“﹝ 按春 ﹞坐与宗室女姦,杖一百,收係。”《元典章·圣政一·重民籍》:“其怯薛歹,各枝儿官员亦不得妄自收係。”⒉拘禁。《汉书·宣帝纪》:“曾孙虽在襁緥,犹坐收繫郡邸狱。”《后汉书·来歙传》:“王莽 以 歙 刘氏 外属,乃收繫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三年》:“﹝ 王世充 ﹞又以宫城为大狱,意所忌者,并其家属收繫宫中。”
    • 3.
      疲餧释义:犹疲馑。《后汉书·五行志五》:“中平 元年二月,张角 兄弟起兵 冀州,自号黄天,三十六方,四面出和,将帅星布,吏士外属,因其疲餧,牵而胜之。”
    • 4.
      越次释义:⒈越级;破格。《汉书·王莽传上》:“臣以外属,越次备位。”唐 白居易《为宰相让官表》:“臣有何功德?有何才能?越次超伦,忽承此命。”宋 范仲淹《上枢密书》:“朝廷过听,越次寄任,拳拳负荷,不能无忧。”⒉越出序列;越出位次。《列子·仲尼》:“伯丰子 之从者越次而进。”《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子仪 未应。珙 越次言曰:‘公何不言!’”《西游补》第十五回:“越次者取首级。”清 刘大櫆《赠大夫闵公传》:“值公事,则恂恂随诸兄后,未尝敢越次儳言。”

外属(wai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外属是什么意思 外属读音 怎么读 外属,拼音是wài shǔ,外属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外属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