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年登 年登的意思
niándēng

年登

简体年登
繁体
拼音nián dēng
注音ㄋ一ㄢˊ ㄉ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ián,(1)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组词】:一年。三年五载。(2) 每年的。【组词】:年会。年鉴。年利。年薪。(3) 一年的开始。【组词】:年节。新年。(4) 有关年节的(用品)。【组词】:年画。年礼。年货。(5) 时期,时代。【组词】:近年。年华。年号(a.帝王用的纪年名称;b.公元纪年名称)。年限。年深日久。(6) 收成。【组词】:年成。年景。年谨。荒年。(7) 岁数。【组词】:年纪。年事(岁数)。年高。年轮。(8) 人一生所经年岁的分期。【组词】:幼年。童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9) 科举时代同年考中者的互称。【组词】:年兄。年谊(同年登科的关系)。(10) 姓。

dēng,(1) 上,升。【组词】:登山。登车。登门。登天。登台。登场(chǎng )。登高。登攀。登临。登科。登程。登堂入室。(2) 踩,践踏,脚向下用力。【组词】:登踏。踢登。(3) 记载。【组词】:登记。登报。登载。(4) 谷物成熟。【例句】:登岁(丰年)。五谷丰登。(5) 立刻。【组词】:登时。“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6) 进。【例句】:登崇(进用推崇)。(7) 方言,穿。【组词】:登上靴子。

基本含义

指年纪轻轻就在某个领域或职位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年登的意思

年登 [nián dēng]

1. 谷物丰收。

年登 引证解释

⒈ 谷物丰收。

《南史·顾宪之传》:“时 西陵 戍主 杜元懿 以 吴兴 岁俭, 会稽 年登,商旅往来倍岁。”
《新唐书·吕元泰传》:“水旱为灾,不谓年登;仓稟未实,不谓国富。”
明 李东阳 《仁辅屡和雪韵而方石不至再用前韵督之》:“雪里幽怀百感层;相逢聊復话年登。”


国语词典

年登 [nián dēng]

⒈ 谷物丰收。

《新唐书·卷一一八·宋务光传》:「水旱为灾,不谓年登;仓廪未实,不谓国富。」
《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农家乃四民中之最可怜者,岁荒则死于流离,年登则伤于谷贱。」


年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班释义:⒈表数量。用于人群。常含贬意。《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也有一班妒忌 魏生 少年登高科的,将这桩事,只当做风闻言事的一个小小新闻,奏上一本。”元 无名氏《度翠柳》第二折:“待我辞别那一班儿姊妹兄弟,就跟的去。”《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进到厅上,一伙人在那里围着一张桌子赌钱,潘三 駡道:‘你这一班狗才,无事便在我这里胡闹!’”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⒉古代官吏等级,品以下又分若干班,以班多者为贵;转则进一班,黜则退一班。见
    • 2.
      三九相公释义:唐 郑畋 的绰号。 宋 曾慥《类说》卷十二引《纪异记》:“郑畋 年十九赴举,凡十九年登第,又十九年入相,时号三九相公。”
    • 3.
      乡请释义:南宋 科举制度,于乡贡前一年先行乡饮酒礼,然后送试院。州县邀请合格应举的士子赴乡饮酒礼,称为“乡请”。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 柯公 是年乡请,次年登科。”
    • 4.
      休致释义:⒈官吏年老去职。宋 王禹偁《高闲》诗:“更待吾家婚嫁了,解龟休致未全迟。”元 方回《老而健贫而诗自志其喜》之一:“弱冠至休致,日须成一诗。”《明史·选举志三》:“有学识才干者辟赴中书,与年老者参用之。十年以后,老者休致,而少者已熟于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遂上疏乞休致,不许;又告休沐,乃给三月假。”近代史资料增刊《太平天囯资料·史致谔与外国侵略者往来信函选录》祁龙威 说明:“史致諤‘休致’后,寄居 常州。”⒉泛指辞官。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有中散大夫 吴执中 者,少年登科。皇祐
    • 5.
      入赀释义:纳钱财以赎罪或取得官爵功名。 南朝 梁武帝《更开赎刑诏》:“尧 舜 以来,便开赎刑,中年依古,许罪身入貲。”《新五代史·南平世家·高季兴》:“季兴 少为 汴州 富人 李让 家僮。梁太祖 初镇 宣武,让 以入貲得幸,养为子,易其姓名曰 朱友让。”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纳粟民生高第》:“惟 成化 丙午,罗文肃 累试有司不録,遂以俊秀入貲,举 顺天 解元,次年登进士,为遮常。”明 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三》:“汉 卜式、司马相如 皆入貲为郎,则知古者鬻爵之制,其来已久。”
    • 6.
      农殖释义:亦作“农植”。劝民种植。后泛指种植。《书·吕刑》:“稷 降播种,农殖嘉穀。”《汉书·食货志上》:“食谓农殖嘉穀可食之物。”《后汉书·刘虞传》:“虞 务存宽政,劝督农植,开 上谷 胡 市之利,过 渔阳 盐铁之饶,民悦年登,穀石三十。”《晋书·陶侃传》:“是以百姓勤於农殖,家给人足。”
    • 7.
      同年録释义:科举时代记载同年登科者姓名、年龄、籍贯、履历的册子。明 周履靖《锦笺记·题录》:“刻字的候列位老爷刊同年録。”清 叶名澧《桥西杂记·履历减年岁》:“宝佑 四年同年録,第一甲第九人 王应凤。”
    • 8.
      大魁天下释义:谓科举考试殿试得居首选,即中状元。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四:“毕(毕秋帆)中庚辰进士,李(李桂官)为购素册界乌丝,劝习殿试卷子,果大魁天下。”清 钱泳《履园丛话·科第·种德》:“﹝ 石琢堂 ﹞是年登贤书,至庚戌岁遂大魁天下。”
    • 9.
      契勘释义:⒈宋 元 公文书用语,犹言查,按查。 宋 苏轼《应诏论四事状》:“契勘 熙寧 四年以后至 元丰 八年登极大赦以前,人户积欠,共计五万三百餘万贯。”《宣和遗事》后集:“牌使至 五国城,宣北国帝敕曰:‘契勘皇后 赵氏 已废为庶人,赐死。今 瓜欧 妻 赵氏,是庶人亲妹……并令赐死。’”《元典章·户部四·婚礼》:“中书户部:契勘人伦之道,男女婚姻为大,据各处见行礼数,事深不一……省部公议得,今后但为婚姻议定,写立婚书文约明白。”⒉考核;查考。宋 朱熹《答周叔谨书》:“所示仁説,差胜往时,但所引 熹 説,亦有误字处
    • 10.
      婚宦释义:结婚与作官。《宋书·郑鲜之传》:“文皇帝 以 东关 之役,尸骸不反者,制其子弟,不废婚宦。”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年登婚宦,暴慢日滋。”宋 苏轼《与刘宜翁书》:“某齠齓好道,本不欲婚宦,为父兄所强,一落世网,不能自逭。”
    • 11.
      寿妇释义:长寿的妇女。《清会典·礼部·仪制清吏司四》:“寿民给予‘昇平人瑞’字样,寿妇给予‘贞寿之门’字样。”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定例:凡寿民、寿妇年登百岁者,由本省督抚题请恩赏,奉旨给扁建坊,以昭人瑞。”
    • 12.
      寿民释义:⒈谓造福于民。《管子·轻重己》:“教民樵室钻鐩,墐灶泄井,所以寿民也。”宋 王禹偁《省试四科取士何先论》:“非仕人利俗致君寿民者,其政不用。”⒉长寿的人。有时特指男性长寿者。宋 叶廷珪《海录碎事·圣贤人事下》:“病变而药不变,嚮之寿民,今为殤子矣。”《清会典·礼部·仪制清吏司四》:“寿民给予‘昇平人瑞’字样,寿妇给予‘贞寿之门’字样。”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定例:凡寿民、寿妇年登百岁者,由本省督抚题请恩赏,奉旨给扁建坊,以昭人瑞。”
    • 13.
      年伯释义:科举时代为对父亲同年登科者的尊称,明 代中叶以后亦用以称同年的父亲或伯叔,后用以泛指父辈。清 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前 明 正 嘉 以前,风俗犹为近古,必父之同年,方称年伯,而同年之父,即不尔。”清 蒋士铨《空谷香·病侠》:“小姪不幸,将罹大难,特求老年伯相救。”《文明小史》第五五回:“二人和 秦凤梧 的老子都有年谊,秦凤梧 只得站起来招呼老年伯。”
    • 14.
      年兄释义:科举考试同年登科的人相互的尊称。
    • 15.
      年侍生释义:科举时代一般同年登科者来往中的自称。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一·荐主同咨》:“今同年往还投刺,俱称年弟,然先人丁丑榜中,惟同馆数相知称之,其餘皆年侍生也。闻一榜尽称年弟,始于乙未科,不知然否。”
    • 16.
      年家释义:科举时代同年登科者两家之间的互称。
    • 17.
      年弟释义:科举时代对同年登科者的自称。
    • 18.
      年晚生释义:科举时代自己对同年登科者的谦称。明 冯梦龙《古今谭概·微词·神童》:“赵司寇 乃 费阁老 同年,每投謁,书年晚生。”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一·荐主同咨》:“闻一榜尽称年弟,始于乙未科,不知然否?要之,后日名位稍异,其贵者或执旧礼,而冗散庶僚,自称年晚生。”
    • 19.
      年登释义:谷物丰收。 《南史·顾宪之传》:“时 西陵 戍主 杜元懿 以 吴兴 岁俭,会稽 年登,商旅往来倍岁。”《新唐书·吕元泰传》:“水旱为灾,不谓年登;仓稟未实,不谓国富。”明 李东阳《仁辅屡和雪韵而方石不至再用前韵督之》:“雪里幽怀百感层;相逢聊復话年登。”
    • 20.
      年谊释义:由于同年登科而形成的关系 年谊世好。
年登是什么意思 年登读音 怎么读 年登,拼音是nián dēng,年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年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