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济颠 济颠的意思
diān

济颠

简体济颠
繁体濟顛
拼音jì diān
注音ㄐㄧˋ ㄉㄧ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 jǐ,(1) 〔济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diān,(1) 头顶。【组词】:华颠。(2) 最高最初的部分。【例句】:颠末(本末)。山颠。(3) 倾倒,跌。【组词】:颠沛。颠倒(dǎo )。颠踬。颠覆。颠扑不破。(4) 上下跳动。【组词】:颠簸。(5) 同“癫”,精神错乱。

基本含义

帮助或拯救别人,使他们免于灾难或困境。

济颠的意思

济颠 [jì diān]

1. 登峰造极。

3. 宋释道济的绰号。即济公和尚。天台人,俗姓李,剃度于杭州灵隐寺。为便度世,佯狂云游,故人称济颠。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清郭小亭着有小说《评演济公传》。

济颠 引证解释

⒈ 登峰造极。

唐 戴叔伦 《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之三:“德士名难避,风流学济颠。礼罗加璧至,荐鶚与云连。”

⒉ 宋 释 道济 的绰号。即 济公和尚。天台 人,俗姓 李,剃度于 杭州 灵隐寺。为便度世,佯狂云游,故人称 济颠。关于他的传说很多。 清 郭小亭 著有小说《评演济公传》。


国语词典

济颠 [jì diān]

⒈ 宋代的高僧,俗名李心远,台州(今浙江临海境内)​人。初于杭州灵隐寺出家,后移居净慈寺。传说已证得阿罗汉果,常以神通示化众人,救人苦难,人称他为「济公活佛」。平日嗜食酒肉,不守戒律,举止如痴似狂,故称为「济颠」。


济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嘻笑怒駡释义:⒈指嬉戏、欢笑、愤怒、詈骂等不同的情绪表现。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照此法填词,则离合悲欢,嘻笑怒駡,无一语、一字,不带机趣而行矣。”⒉谓不拘守规格,率情任意地发挥表现。清 冯班《纯吟杂录·读古浅说》:“嘻笑怒駡,自是 苏 文病处;君子之文必庄重。”⒊嘲弄辱骂。于敏《西湖即景》:“他对权贵嘻笑怒骂,对平民扶危济困,就是在传说中被神化了的 济颠 僧。”参见“嘻笑怒駡”。
    • 2.
      幡花释义:亦作“幡华”。供佛的幢幡彩花。唐 康骈《剧谈录·真身》:“坊市以繒綵结为龙凤象马之形,纸竹作僧佛鬼神之状,幡花幢盖之属。”《旧唐书·王缙传》:“代宗 七月望日於内道场造盂兰盆……是日,排仪仗,百僚序立於 光顺门 以俟之。幡花鼓舞,迎呼道路。”《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唯取内库彩物大造幡花,又出诸服玩,令僧散施贫乏以求福。”明 郎瑛《七修类稿·诗文·济颠化缘疏》:“屋势压头,人难住足。神鬼将近于悲泣,幡华莫称于庄严。”
    • 3.
      扬眉释义:⒈举目。《列子·汤问》:“离朱 子羽 方昼拭眥,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宋 苏轼《戏子由并次慎老韵》之二:“何必扬眉资目击,须知千里事同风。”明 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三·济颠化缘疏》:“一举手,一低头,只此便是 弥陀佛;或扬眉,或謦欬,何处更参慈世尊。”⒉形容得意、忧愁、愤怒等貌。南朝 梁 刘孝标《广绝交论》:“见一善则盱衡扼腕,遇一才则扬眉抵掌。”唐 杜甫《晚晴》诗:“未怪及时少年子,扬眉结义 黄金臺。”《剪灯新话·富贵发迹司志》:“发跡司判官忽扬眉盱目,咄嗟长叹而谓众宾曰:‘诸公各守其职,各治其事……
    • 4.
      济公释义:⒈成就公义。⒉即济颠。
    • 5.
      济公传释义:全称《济公活佛传》。 一名《评演济公传》。长篇小说。清代郭小亭作。三集二十八卷二百八十一回。据民间传说及评书改编而成。叙述南宋时济颠和尚济世度人、扶危救困、除妖降怪的故事。主人公济公和尚慈悲为怀,似癫非癫,诙谐风趣,成为民间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

济颠(jid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济颠是什么意思 济颠读音 怎么读 济颠,拼音是jì diān,济颠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济颠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