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东横释义:古代贵族子弟学校。《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四年》:“廆(慕容廆)立子 皝 为世子。作东横,以 平原 刘讚 为祭酒,使 皝 与诸生同受业。廆 得暇,亦亲临听之。”胡三省 注:“横与黌同,学舍也。”
- 2.
东秦释义:战国 时 秦昭王 曾称西帝,齐湣王 曾称东帝,两国皆以其富强而东西并立,后因称 齐国 或 齐 地为“东秦”。《晋书·慕容德载记》:“青 齐 沃壤,号曰‘东秦’。”南朝 梁 萧统《诒明山宾诗》:“平仲 古称奇,夷吾 昔擅美,令则挺 伊 贤,东 秦 固多士。”宋 苏轼《次韵答顿起》之二:“十二东 秦 比 汉 京,去年古寺共题名。”
- 3.
乌合释义:⒈形容人群没有严密组织而临时凑合,如群乌暂时聚合。《晋书·慕容廆载记》:“廆 曰:‘彼信 崔毖 虚説,邀一时之利,乌合而来耳。’”《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二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飞乌见食,羣集而聚啄之,人或惊之,则四散飞去;故兵以利合无所统一者,谓之乌合。”《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术 兵虽众,皆乌合之师,素不亲信。”清 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 谢嗣凤 ﹞散家财,结同教,招亡命,乌合数千人,揭竿而起。”⒉指暂时凑合的一群人。清 侯方域《上三省督府剿抚议》:“不若移一旅之师……随宜扑翦,联楼结寨,渐
- 4.
九文释义:古代天子礼服上的九种图案。《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杜预 注:“九文谓山、龙、华、虫、藻、火、粉米、黼、黻也。”《晋书·慕容儁载记》:“祭饗朝庆,宜正服衮衣九文,冠冕九旒。”
- 5.
二三释义:⒈谓不专一;反复无定。 《书·咸有一德》:“德唯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孔 传:“二三,言不一。”《晋书·慕容垂载记》:“虽曰君臣,义深父子,岂可因其小隙,便怀二三。”宋 文天祥《罗融斋墓志铭》:“不以利害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这事断要死争,二三不得的。”⒉约数,不定数。表示较少的数目,犹言几。《国语·吴语》:“﹝ 越王 ﹞曰:‘勾践 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汉 王褒《僮约》:“日暮以归,当送乾薪二三束。”唐 皎然《咏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浒
- 6.
交婚释义:通婚,联姻。《公羊传·僖公元年》“楚 人伐 郑”汉 何休 注:“楚 称人者,为 僖公 讳与夷狄交婚,故进使若中国,又明嫁娶当慕贤者。”《魏书·序纪·昭成帝》:“秋七月,慕容元真 遣使奉聘,求交婚,帝许之。”
- 7.
假版释义:⒈亦作“假板”。 谓未经朝廷宣布的权宜任命;或指对低级官吏不须通过朝廷的任命。受任命者称假版官。《宋书·文帝纪》:“二十七年春正月辛未,制 交、寧 二州假板郡县,俸禄听依臺除。”宋 黄庭坚《卧陶轩》诗:“假版未通班,晓严梦逢逢。”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选人之制始於 唐,自中叶以来,藩镇自辟召,谓之版授,时号假版官,言未授王命假摄之耳。”⒉指权宜任命的证书。《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年》:“﹝ 慕容农 ﹞敕备假版,以 邃 ﹝ 睦邃 ﹞为 高阳 太守,参佐家在 赵 北者,悉假署遣归。”胡三省 注:“假
- 8.
偏伍释义:春秋 战国 时车战编制单位。以二十五乘为偏,步兵五人为伍。参阅《左传·桓公五年》“先偏后伍”杜预 注引《司马法》。后亦泛指军队编制。《晋书·慕容暐载记》:“习兵教战,使偏伍有常。”《宋史·蔡挺传》:“偏伍鉦鼓之法甚备。”清 贝青乔《咄咄吟》:“新募余皇惯习流,分成偏伍聚江头。”
- 9.
冒姓释义:假托他人姓氏。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大将军 卫青 者, 平阳 人也。其父 郑季 ,为吏,给事 平阳侯 家,与侯妾 卫媪 通……故冒姓为 卫 氏。”《新五代史·杂传十五·慕容彦超》:“ 慕容彦超 , 吐谷浑 部人, 汉高祖 同产弟也。尝冒姓 阎 氏……号 阎崑崙 。”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妾本无氏,此冒姓也。”
- 10.
军仪释义:⒈军队的礼仪。 《魏书·阳平王熙传》:“ 太宗 治兵於东部,詔 熙 督十二军校閲,甚得军仪, 太宗 嘉之,赏赐隆厚。”⒉军事仪仗。 北周 庾信 《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 永熙 元年,补子都督,并加鼓节军仪,除 桑乾 太守,转补都督。”《北史·李迁哲传》:“仍给军仪鼓节,令与 田弘 同讨 信州 。”《南史·垣护之传》:“ 崇祖 闻 陈显达 、 李安人 皆增给军仪,乃启求鼓吹横吹。”
- 11.
冲陈释义:⒈利用战车冲击的阵势。 《六韬·鸟云泽兵》:“凡用兵之大要,当敌临战,必置衝陈,便兵所处,然后以车骑分为鸟云之陈,此用兵之奇也。”⒉冲击敌方战阵。《资治通鉴·晋康帝建元二年》:“翰 自出衝陈,涉夜干 出应之,慕容霸 从傍邀击,遂斩 涉夜干。”
- 12.
凉马台释义:古代台名。 在今 河北省 临漳县 境内。晋 陆翽《邺中记》:“凉马臺 高三十尺,周迴五百步。后赵 石虎 所筑,建武 六年,虎 都 鄴,洗马于 洹水,筑此臺以凉马,故以名云。”后燕 慕容垂 自 渑池 由 凉马台 结筏渡 河,即此。参阅《晋书·慕容垂载记》。
- 13.
制驭释义:控制驾驭。 《北齐书·慕容绍宗传》:“洛 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回:“若使太子主 曲沃,重耳 夷吾 分主 蒲 屈,君居中制驭,此磐石之安矣。”鲁迅《华盖集·我的“籍”和“系”》:“我们的乏的古人想了几千年,得到了一个制驭别人的巧法:可压服的将他压服,否则将他抬高。”
- 14.
南燕释义:⒈春秋 诸侯国名。 《左传·隐公五年》“卫 人以 燕 师伐 郑”晋 杜预 注:“南燕国。今 东郡 燕县。”在今 河南 延津县 东。《左传·庄公二十年》“春,郑伯 和王室不克,执 燕仲父”晋 杜预 注:“燕仲父,南燕 伯。”⒉晋 时 十六国 之一。北魏 兵破 后燕 国都 中山(今 河北 定县),承相 慕容德 率众迁到 滑台(今 河南 滑县),于公元398年自称 燕王,史称 南燕,是 鲜卑 慕容氏 在中原的最后一个政权。有今 山东 东部及 河南 的一部分。公元410年为 东晋 刘裕 所灭。
- 15.
后燕释义:十六国之一。为鲜卑族 慕容垂 所建,史称 后燕(公元384年-407年)。《晋书·地理志上》:“孝武 太元 八年,坚 败,其地入 慕容垂。垂 僭号於 中山,是为 后燕。后燕 卒灭於 魏。”
- 16.
吐浑释义:即 吐谷浑。 唐 张说《拨川郡王碑》:“圣历 二年,以所统 吐浑 七千帐归于我。”《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三》:“吐浑,本号 吐谷浑,或曰 乞伏乾归 之苗裔。自 后魏 以来,名见中国,居於 青海 之上。当 唐 至德 中,为 吐蕃 所攻,部族分散,其内附者,唐 处之 河西。其大姓有 慕容、拓拔、赫连 等族。”
- 17.
囊底智释义:谓老年之馀智。古谓多谋为智囊,故称。《晋书·慕容垂载记》:“於是议征 长子。诸将咸諫……及闻 慕容德 之策,笑曰:‘吾计决矣。吾且投老,扣囊底智,足以克之,不復留逆贼以累子孙也。’”
- 18.
夫余释义:⒈古国名。汉 代 夫馀族 所建。在今东北地区。《后汉书·东夷传·夫馀》:“夫餘国,在 玄菟 北千里。南与 高句丽,东与 挹娄,西与 鲜卑 接。”《晋书·四夷传·夫馀国》:“﹝ 夫餘国 ﹞地方二千里,户八万,有城邑宫室,地宜五穀。其人强勇,会同揖让之仪有似中国…… 武帝 时,频来朝贡,至 太康 六年,为 慕容廆 所袭破,其王 依虑 自杀。”清 黄遵宪《用写经斋体送叶损轩之申江》诗:“夫餘 立国今何似?为我探询海外髯。”⒉复姓。
- 19.
奄冉释义:⒈犹荏苒。形容时光渐渐过去。晋 葛洪《抱朴子·任命》:“年期奄冉而不久,托世飘迅而不再。”南朝 宋 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十:“君不见蕣华不终朝,须臾奄冉零落销。”⒉犹冉冉。慢慢地。宋 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二:“其妻 阎氏 白昼见旗帜奄冉行空中。”宋 洪迈《夷坚丙志·蜀州红梅仙》:“俄跃升高木上奄冉而灭。”⒊因循苟且。《晋书·慕容暐载记》:“奄冉偷荣,愆责弥厚。”
- 20.
姿质释义:⒈天资;禀赋。汉 桓宽《盐铁论·相刺》:“所谓文学高第者,智略能明先生王之术,而姿质足以履行其道。”姿,一本作“资”。《楚辞·九辩》“性愚陋以褊浅兮”汉 王逸 注:“姿质鄙钝,寡所知也。”《北史·僭伪附庸传·慕容宝》:“宝 姿质雍容,柔而不断。”⒉谓形貌。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五:“初,婢埋时,年十五六,及开冢后,姿质如故。”《魏书·序纪·平文帝》:“姿质雄壮,甚有威略。”唐 薛调《无双传》:“又於窗隙间窥见 无双,姿质明艷,若神仙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