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 [zhōng sī]
1. 绿色或褐色昆虫,善跳跃,吃农作物。雄的前翅有发声器,颤动翅膀能发声。
英[long-horned grasshopper;]
螽斯 引证解释
⒈ 虫名。体长寸许,绿褐色。雄虫的前翅能发声,雌虫尾端有剑状的产卵管。
引《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
毛 传:“螽斯,蚣蝑也。”
马瑞辰 通释:“螽斯盖柳斯、鹿斯之比,以斯为语词耳。”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黄金涂物象,雕鐫妙 工倕。乃令千里鲸,幺么微螽斯。”
《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其餘蛟党,各自逃散。有化作螽斯,在麦陇上逼逼剥剥跳的。”
⒉ 《诗经》篇名。
引《诗·周南·螽斯序》:“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妬忌,则子孙众多也。”
后用为多子之典实。 《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夫阳以博施为德,阴以不专为义,螽斯则百,福之所由兴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慈训》:“追昔缘成孔雀,期今庆衍螽斯。”
清 陈维崧 《满江红·秋日几士兄姬人生子词以志喜》词:“嫂已庆,螽斯缉;孙渐解,胜衣揖。”
国语词典
螽斯 [zhōng sī]
⒈ 直翅目螽斯科的泛称,约有三千种。体呈绿色、棕色或灰色,触角等于或超过体长,具长翅,生活于地面、矮草上或灌丛中。雄体鸣声来自覆翅互相摩擦。有草螽、尖头草螽和盾背螽斯等。
⒉ 《诗经·周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或亦指祝子孙盛多之诗。首章二句为:「螽斯羽,诜诜兮。」螽,音终。螽斯,蝗属,能以股擦翅作声。
螽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凤卜释义:《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懿氏 卜妻 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鏘鏘”。’”后世因称占卜佳偶为“凤卜”。元 本 高明《琵琶记·伯喈牛宅结亲》:“谩説道姻缘,果谐凤卜。”《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小女与令郎,久谐凤卜,准拟鸞鸣。”清 侯方域《为吴氏祷子疏》:“掌螽斯有簿,俾佐邰妃;念凤卜未谐,乃酎麟子。”
- 2.
周姥释义:称 周公 夫人。据《艺文类聚》卷三五引《妒记》载,晋 谢安 欲娶妾,夫人不许,安 之侄、甥以《关雎》《螽斯》诗有不忌之德相劝。夫人问谁撰此诗?答云 周公。夫人乃曰:“周公 是男子,相为尔;若使 周姥 撰诗,当无此也。”
- 3.
揖揖释义:群聚貌;众多貌。《诗·周南·螽斯》:“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毛 传:“揖揖,会聚也。”宋 欧阳修《别后奉寄圣俞二十五兄》诗:“我年虽少君,白髮已揖揖。”
- 4.
斯螽释义:即螽斯。 触角细长,振翅善鸣。种类较多,常见的有绿螽斯等。
- 5.
薨薨释义:⒈象声词。众虫齐飞声。《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薨薨兮。”《诗·齐风·鸡鸣》:“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唐 张九龄《感遇》诗之三:“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宋 梅尧臣《聚蚊》诗:“薨薨勿久恃,会有东方白。”⒉象声词。亦用来摹拟其他各种声音,如填土声、雷声、鼓声、水声等。《诗·大雅·緜》:“捄之陾陾,度之薨薨。”汉 荀悦《汉纪·哀帝纪上》:“建平 元年春正月……丁未,有白气著天,广处如一疋布,长十餘丈,西南行,薨薨如雷,一刻而止。”唐 柳宗元《晋问》:“其响之所应,则溃溃漰漰,汹汹薨薨。”宋 苏轼《汤
- 6.
虴蛨释义:亦称“虴蜢”。虫名。即蚱蜢。亦指螽斯。
- 7.
蚁聚蜂屯释义:屯:聚集。 像蚂蚁、螽斯一般集聚。比喻集结者之众多。
- 8.
蚁聚蜂攒释义:像蚂蚁、螽斯一般集聚。 比喻集结者之众多。
- 9.
蚁萃螽集释义:像蚂蚁、螽斯一般集聚。比喻集结者之众多。
- 10.
蚁附蜂屯释义:像蚂蚁、螽斯一般集聚。比喻集结者之众多。
- 11.
蚁集蜂攒释义:像蚂蚁、螽斯一般集聚。比喻集结者之众多。
- 12.
蚣蝑释义:虫名。即螽斯。
- 13.
蜤螽释义:即螽斯。
- 14.
蝈蝈释义:昆虫。 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
- 15.
螽斯之庆释义:螽斯:昆虫名,产卵极多;衍:延续;庆:喜庆。旧时用于祝颂子孙众多。
- 16.
螽斯之德释义:《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郑玄 笺:“凡物有阴阳情慾者,无不妬忌,维蚣蝑不耳。各得受气而生子,故能詵詵然众多。后妃之德能如是,则宜然。”后以“螽斯之德”指后妃妻妾之间不妒忌的妇德。
- 17.
螽斯振羽释义:语本《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后以“螽斯振羽”谓子孙众多。明 无名氏《鸣凤记·夏公命将》:“願將樛木連枝舉,早見螽斯振羽飛。”参见“螽斯”。
- 18.
螽斯衍庆释义:螽斯:昆虫名,产卵极多;衍:延续;庆:喜庆。旧时用于祝颂子孙众多。
- 19.
螽斯诜诜释义:螽斯:昆虫;诜诜:形容众多。用以祝贺子孙众多。
- 20.
螽羽诜诜释义:《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孔颖达 疏:“此以螽斯之多,喻后妃之子。而言羽者,螽斯羽蟲,故舉羽以言多也。”后因以“螽羽詵詵”比喻夫妇和睦,子孙众多。明 无名氏《四贤记·媒议》:“但只願螽羽詵詵,掌上珠還。”亦省作“螽羽”。明 屠隆《昙花记·定兴开宴》:“螽羽逮下,鷄鳴相夫。貴以無驕,美能不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