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祀 [zhōng sì]
1. 次于大祀的祭礼。所祭对象历代略有不同。
中祀 引证解释
⒈ 次于大祀的祭礼。所祭对象历代略有不同。 清 则以日、月、先农、先蚕、前代帝王、 文昌 、太岁等为中祀对象。
引《隋书·礼仪志一》:“星辰、五祀、四望等为中祀。”
中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祀释义:古代春季三种祭礼的合称,即大祀、中祀、小祀。
- 2.
日坛释义:旧时祭日之处。在今 北京市 朝阳区 朝阳门 外东南。明 嘉靖 九年建。明 清 二代均于每年春分日遣官致祭,清 制遇甲丙戊庚壬年由皇帝亲祭。参阅 明 王三聘《古今事物考·礼义·日月坛》、《清会典事例·礼部·中祀》。
- 3.
紫姑释义:神话中厕神名。 又称子姑、坑三姑。相传为人家妾,为大妇所嫉,每以秽事相役。正月十五日激愤而死。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夜于厕间或猪栏边迎之。见 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卷五、南朝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一说,姓 何 名 楣,字 丽卿,为 唐 寿阳 刺史 李景 之妾,为大妇 曹氏 所嫉,正月十五日夜,被杀于厕中,上帝怜悯,命为厕神。旧俗每于元宵在厕中祀之,并迎以扶乩。事见《显异录》以及 宋 苏轼《子姑神记》。
- 4.
羣小祀释义:古代祭祀山林﹑川泽﹑土地之神的名称。小祀同大典相对而言。更多解释古代祭祀山林、川泽、土地之神的名称。小祀,同大典相对而言。《周礼·春官·司服》:“祭羣小祀则玄冕。”郑玄 注:“羣小祀,林泽、坟衍、四方、百物之属。”贾公彦 疏:“此据地之小祀,以血祭社稷为中祀,貍沉以下为小祀也。”按,祭山林曰貍(埋),以山林无水,故貍之;祭川泽曰沉(沉),以川泽有水,故沉(沉)之。
- 5.
羣祀释义:古代大祀﹑中祀以下列在祀典的祭祀。词语出处古代大祀、中祀以下列在祀典的祭祀。《左传·襄公十一年》:“名山名川,羣神羣祀。”杜预 注:“羣祀,在祀典者。”《后汉书·祭祀志中》:“山川百神应祀者未尽,其议增修羣祀宜享祀者。”清 代有祭群庙、群祠之典。群庙如先医庙、火神庙;群祠如贤良祠、昭忠祠,皆在群祀之列。参阅《清会典·礼部》。
- 6.
群祀释义:古代大祀、中祀以下列在祀典的祭祀。 《左传·襄公十一年》:“名山名川,羣神羣祀。”杜预 注:“羣祀,在祀典者。”《后汉书·祭祀志中》:“山川百神应祀者未尽,其议增修羣祀宜享祀者。”清 代有祭群庙、群祠之典。群庙如先医庙、火神庙;群祠如贤良祠、昭忠祠,皆在群祀之列。参阅《清会典·礼部》。
- 7.
讽呗释义:诵念佛经。 《新唐书·王缙传》:“禁中祀佛,讽唄斋薰,号‘内道场’。”清 陈维崧《万年欢·赠宋子犹先生七十次朱致一原韵》词:“菰芦景略谁知,向窗前讽唄,肆上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