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意 [cí yì]
1. 辞官退隐的意愿。
3. 言辞或文辞的意思。
辞意 引证解释
⒈ 辞官退隐的意愿。
引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三:“忠信主不合,辞意将诉谁?”
⒉ 言辞或文辞的意思。
引《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远夷之语,辞意难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子贡 云:‘心以制之,言以结之。’盖一辞意也。”
国语词典
辞意 [cí yì]
⒈ 文辞的意旨。
例如:「他看了半天,仍不懂信中的辞意。」
近文意
辞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佹诗释义:辞意诡异、语调激切的诗。
- 2.
修辞创新释义:修辞意识的培养、修辞模型的掌握以及修辞理论的建构,其目的在于形成修辞生产者良性的修辞思维定式和修辞行为自觉,然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成为一种限制修辞创新的枷锁。
- 3.
累纸释义:接连许多张纸。 多用于书信。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修书累纸,意寄殷勤。”唐 韩愈《答魏博士仆射书》:“忽奉累纸示问,辞意重迭,捧读再三,但增慙悚。”宋 曾巩《与王深甫书》:“与 深 父别四年矣,向往之心,固不可以书道,而比得 深甫 书,輒反復累纸示諭,相存之勤,相语之深,无不尽者。”
- 4.
草蹙释义:亦作“草慼”。仓猝;匆忙。南朝 宋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临涂草蹙,辞意不周。”唐 韦应物《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诗:“契阔晚相遇,草慼遽离羣。”唐 元稹《桐花诗》序:“元和 五年……宿 曾峯馆。山月晓时,见桐花满地,因有八韵寄 白翰林 诗,当时草蹙,未暇纪题,及今六年,詔许西归,去时桐树上孙枝已拱矣。”
- 5.
解人释义:指通达言语或文辞意趣的人:强作解人(谓不明真意而妄发议论的人)。
- 6.
解人难得释义:解人:原指通达言语或文辞意趣的人,借指知己;难得:不易得到。比喻知己难得。
- 7.
词旨释义:言辞意旨。
- 8.
诡诗释义:辞意诡异、语调激切的诗。
- 9.
详择释义:⒈审察采择。《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帝尝幸苑囿离宫,后輒以风邪露雾为戒,辞意款备,多见详择。”唐 张九龄《论教皇太子状》:“臣伏愿详择典故,徵用名贤,执经劝学,朝夕从事。”宋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尝试为陛下陈其一二,而陛下详择其可,亦足以申鉴於方今。”⒉审慎选择。《梁书·张缅传》:“此曹旧用文学,且居鵷行之首,宜详择其人。”唐 韩愈《送孟秀才序》:“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吾常折肱焉,其要在详择而固交之。”
- 10.
谦恪释义:谦虚恭敬。汉 应劭 《风俗通·穷通·太傅汝南陈蕃》:“ 蕃 持板迎之,长跪;令徐乃下车,即坐,不命去板,辞意又不谦恪, 蕃 深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