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意 [cí yì]
1. 文辞的含意。
3. 文词和含意。
词意 引证解释
⒈ 文辞的含意。
引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诗序:“学也者,非云徵辨説,摭文字,以扇夫谈端,輮厥词意。”
清 龚自珍 《春日有怀山中桃花因有寄》诗:“託君千万词,词意不可了。”
侯宝林 《普通话与方言》:“可是,儿化韵虽然丰富多采,要是用得不恰当,意思就变啦,因为它能区别词意嘛。”
⒉ 文词和含意。
引唐 韦应物 《答崔都水》诗:“览君陈迹游,词意俱悽妍。”
国语词典
词意 [cí yì]
⒈ 语词所表达的涵意。
引《三国演义·第一八回》:「遂拆书观之,见其词意骄慢。」
词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兼类词释义:英语中有很多常用词可以用作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词性,如:about可以用作副词和介词;hard可以用作形容词和副词,这种词叫兼类词。这类词意思也不相同,所以也是多词。
- 2.
塞思黑释义:满语音译。旧说是猪的意思。但按《五体清文鉴》及《清文总汇》,与“塞思黑”音近的满语词意为讨人厌或可厌之人。旧说不可信。《清史稿·世宗纪》:“﹝ 雍正 四年五月﹞乙巳,改 胤禟 名 塞思黑,拘於 保定 ……﹝八月﹞丁亥,李紱 奏 塞思黑 卒於 保定。”鲁迅《准风月谈·抄靶子》:“雍正 皇帝要除掉他的弟兄,就先行御赐改称为‘阿其那’与‘塞思黑’,我不懂 满洲 话,译不明白,大约是‘猪’和‘狗’罢。”参阅 富丽《“阿其那”、“塞思黑”新解》(《文史》第十辑)。
- 3.
奕奕赫赫释义:“赫赫奕奕”是“赫奕”的叠词形式,体现对词意的加强。 光辉炫耀貌。即光明亮、璀璨、鲜耀的样子。显赫貌;美盛貌。即显赫、光彩的样子。
- 4.
恳挚释义:(态度或言辞)诚恳真挚:恳挚的期望。词意恳挚动人。
- 5.
抒词释义:运用词语,表达词意。
- 6.
浅露释义:(措辞)不委婉,不含蓄:词意浅露。
- 7.
生生释义:⒈孳生不绝。⒉世世;一代又一代。⒊硬是;活活。⒋后缀,用在名词素形容词素后面以增强词意。
- 8.
童言释义:tóng yán词意常用于“童言无忌”词组,形容儿童说出的话幽默、真实,没有城府。
- 9.
羊齿植物释义:这些植物的名字多以“pteris”作为词尾,该词意为“羽”,形容蕨类植物特有的羽片状叶,中文往往翻译为“羊齿植物”或“真蕨类植物”。
- 10.
苍茫大地释义:苍:天的颜色,茫;形容辽阔、无边际。苍茫的意思就是辽阔遥远而望不到边,结合大地,词意为广阔无垠的大地。
- 11.
蠹国释义:危害国家。宋 苏轼《东坡志林·游士失职之祸》:“春秋 之末,至于 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此皆姦民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明 张纶《林泉随笔》:“柳子厚《憎王孙文》……今详其词意,盖言君子之作忠効劳如此,而羣小之妨贤蠹国如彼。”《清史稿·后妃传序》:“二百数十年,壼化肃雍,詖謁盖寡,内鲜燕溺匹嫡之嫌,外絶权戚蠹国之衅,彬彬盛矣。”
- 12.
覆视释义:查核,察看。《左传·定公四年》:“其载书云:‘王若曰:晋 重、鲁 申、卫 武、蔡 甲午、郑 捷、齐 潘、宋 王臣、莒 期。’藏在 周 府,可覆视也。”唐 刘禹锡《谢上连州刺史表》:“权臣奏用,盖闻虚名,实非曲求,可以覆视。”唐 白居易《祭微之文》:“覆视前篇,词意若此,得非魂兆先知之乎?”
- 13.
词指释义:言词意旨。
- 14.
费解释义:(文章的词句、说的话)不好懂:这篇文章词意隐晦,实在费解。
- 15.
过片释义:又作过遍。也称过拍。词的第二段的开头。词除单调外,多由上下两片组成,慢词有多至三片、四片者。从上一片过到下一片,必须衔接贯串,不能割断词意。其下片首句和上片首句不同者,一般称为换头,或称“过变”。参阅 宋 张炎《词源》卷下。
- 16.
银妆素裹释义:银:作银色讲;装:本意衣服,这里作动词,表示穿;素:白的意思;裹:意思是包起来。 词意:银装素裹:在雪景中,户外的东西像被银白色包起来了一样,很漂亮。形容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
- 17.
阔远释义:⒈广阔深远。 《韩非子·解老》:“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忘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杜子美四》:“虽句读文律,各异雅 郑 之音,而词意阔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⒉辽远;久远。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又相去阔远,难相应接。”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地理》:“《汉志》虽曰 高帝 置,但年代阔远,文字残闕,无从考见所徙之年月耳。”⒊辽阔;气象宏大。《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二年》:“时遣使按察十道,议者以 山南 所部阔远,乃分为东西道。”宋 司马光《论移
- 18.
魄兆释义:《国语·晋语三》:“公子 重耳 其入乎,其魄兆於民矣。 ”韦昭 注:“魄,形也。兆,见也。”后因以“魄兆”指征兆、先兆。《三国志·蜀志·马良传》:“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唐 白居易《祭微之文》:“词意若此,得非魄兆先知之乎?”章炳麟《代议然否论》:“夫年劳可质验,而怀材不可豫知其魄兆,独在言词捷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