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鉴 [fēng jiàn]
1. 亦作“风鑒”。亦作“风鉴”。
2. 风度和鉴识。
3. 相面术。
5. 指以谈相论命为职业的人。
风鉴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风鑑”。 风度和鉴识。
引《晋书·陆机陆云传论》:“风鉴澄爽,神情俊迈,文藻宏丽,独步当时。”
金 元好问 《感怀呈贾明府》诗:“兵家世不乏 小杜,风鍳今谁如 老庞。”
《西湖佳话·六桥才迹》:“一时有钱的官人往往要来娶他,他却风鑑颇高,看不上的却不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王引之 ﹞则履道广深,风鉴明远,明刑典礼,独持大纲。”
⒉ 相面术。
引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四:“余尝谓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非市井卜相之流用以贾鬻取貲者。”
宋 俞德邻 《佩韦斋辑闻·林君奇》:“永嘉 有 林君奇 者,以风鉴名师,日閲十人,则捲帘撤肆而饮。”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楔子:“我是箇云游货卜的先生,我善能风鑑。”
《花月痕》第十四回:“﹝ 吕肇受 ﹞几毙杖下,幸站木笼。有个官善於风鑑,见他脸有红光,便放了。”
⒊ 指以谈相论命为职业的人。
引《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那 裴度 未遇时,一贫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风鑑,以决行藏。”
国语词典
风鉴 [fēng jiàn]
⒈ 风采鉴识,即知人之明。
引《南史·卷二·宋文帝本纪》:「或雅量高劭,风鉴明远。」
⒉ 相人之术。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京师显贵公卿,无一个不与他求风鉴的。」
《儒林外史·第一〇回》:「两公子听罢,才晓得不是杨执中,问道:『先生精于风鉴?』」
风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珪璋释义:⒈玉制的礼器。 古代用于朝聘、祭祀。《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珪璋。”《南齐书·礼志上》:“用珪璋等六玉,礼天地四方之神。”宋 曾巩《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盖古者相聘,贄有珪璋。及其卒事,则皆还之,以明轻财重礼之义。”⒉比喻高尚的人品。《后汉书·党锢传·刘儒》:“郭林宗 常谓 儒 口訥心辩,有珪璋之质。”南朝 齐 王俭《褚渊碑文》:“公禀川岳之灵暉,含珪璋而挺曜。”《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 陆机、陆云,实 荆 衡 之杞梓,挺珪璋于秀实,驰英华于早年,风鉴澄爽,神情俊迈。”⒊比喻杰出的人材。
- 2.
秀实释义:《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后因以“秀实”谓人成年。《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 陆机、陆云,实 荆衡 之杞梓,挺珪璋於秀实,驰英华於早年,风鉴澄爽,神情俊迈。”
- 3.
虎啸龙吟释义:形容歌声雄壮而嘹亮。 明 沈鲸《双珠记·风鉴通神》:“禮樂致中和,願鼓舞于虎嘯龍吟之地。”太平天囯 洪秀全《吟剑诗》:“虎嘯龍吟光世界,太平 一統樂如何!”
- 4.
贾鬻释义:买卖。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凡斯五交,义同贾鬻。”李善 注:“杜预《左氏传》注曰:‘贾,买也。’郑众《周礼》注曰:‘鬻,卖也。’”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四:“余尝谓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非市井卜相之流,用以贾鬻取貲者。”元 姚燧《乌木杖赋》:“昔贾鬻鞭梔,蜡其肤,市者一濯,已呈苍枯。”
- 5.
风监释义:风鉴。《北齐书·袁聿修传》:“﹝ 袁聿修 ﹞以名家子歷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监。”参见“风鉴”。
- 6.
风筌释义:犹风鉴。指相面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虽不懂得风筌,却是閲歷多了,有点看得出来。”一本作“风鑑”。参见“风鉴”。
- 7.
风鉴释义:⒈亦作“风鑑”。 风度和鉴识。《晋书·陆机陆云传论》:“风鉴澄爽,神情俊迈,文藻宏丽,独步当时。”金 元好问《感怀呈贾明府》诗:“兵家世不乏 小杜,风鍳今谁如 老庞。”《西湖佳话·六桥才迹》:“一时有钱的官人往往要来娶他,他却风鑑颇高,看不上的却不从。”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 王引之 ﹞则履道广深,风鉴明远,明刑典礼,独持大纲。”⒉相面术。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四:“余尝谓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非市井卜相之流用以贾鬻取貲者。”宋 俞德邻《佩韦斋辑闻·林君奇》:“永嘉 有 林君
- 8.
风鍳释义:指“风鉴”。
- 9.
高骞释义:⒈高举;高飞。宋 陆游《系舟下牢溪游三游洞诗》:“下入裂坤轴,高騫插青冥。”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武彝山日记》:“一带峭壁高騫。”明 沉鲸《双珠记·风鉴通神》:“俟数极时通,那时奋发任高騫。”⒉比喻隐退。明 高启《始归园田》诗之一:“岂欲事高騫,居崇自难任。”清 龚自珍《尊史三》:“若夫高騫远引,抱道以逝,矢孤往於名山,含薄懟於卿士,身隐矣,焉用文之?”⒊高超不凡。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僧术》:“才情颇赡,夙志高騫。”清 无名氏《亡国恨·生祭》:“他风骨高騫,品谊沉潜,不愧世界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