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披衫 披衫的意思
shān

披衫

简体披衫
繁体
拼音pī shān
注音ㄆㄧ ㄕ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pī,(1) 覆盖在肩背上。【组词】:披星戴月。(2) 穿戴。【组词】:披挂。披甲。(3) 打开,散开。【组词】:披襟。披阅。披露(发表,公布,表露)。所向披靡。(4) 劈开,裂开。【组词】:竹竿披了。

shān, ◎ 上衣,单褂。【组词】:长衫。衬衫。汗衫。棉毛衫。

基本含义

指两人亲密无间,如同穿着同一件衣服。

披衫的意思

披衫 [pī shān]

1. 古时的一种暑月之服。

披衫 引证解释

⒈ 古时的一种暑月之服。

唐 刘存 《续事始》:“《实録》曰:披衫为制,盖从褕翟而来,但取其红紫一色,而无花綵,长与身齐,大袖,下其领,即暑月之服。”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词:“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


披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披衫释义:披衫,汉语词语,意思是古时的一种暑月之服
    • 2.
      擦尔瓦释义:云南大小凉山一带彝族男女的披衫。
    • 3.
      敕黄释义:敕书。用黄纸书写,故名。宋 洪迈《容斋五笔·近世文物之殊》:“绍兴 十二年壬戌,予寓 南山 浄慈,待词科试,见省试官联骑,公服戴帽,不加披衫。每一员以亲事官一人执敕黄行前。”
    • 4.
      衫子释义:⒈古代妇女穿的袖子宽大的上衣。五代 马缟《中华古今注·衫子背心》:“衫子,自 黄帝 无衣裳,而女人有尊一之义,故衣裳相连。始皇 元年,詔宫人及近侍宫人,皆服衫子,亦曰半衣,盖取便於侍奉。”宋 高承《事物纪原·衣裘带服·衫子》:“﹝《实録》﹞曰:‘女子之衣与裳连,如披衫,短长与裙相似,秦始皇 方令短作衫子,长袖犹至於膝。’宜衫裙之分自 秦 始也。”唐 元稹《白衣裳》诗之二:“藉丝衫子柳花裙,空著沉香慢火熏。”⒉为上衣的通称。《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 戴上凉笠儿,穿著青纱衫子,繫了缠带行履麻鞋,跨口腰刀,提

披衫(pish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披衫是什么意思 披衫读音 怎么读 披衫,拼音是pī shān,披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披衫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