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死绥 死绥的意思
suí

死绥

简体死绥
繁体死綏
拼音sǐ suí
注音ㄙˇ ㄙㄨㄟ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ǐ,(1)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组词】:死亡。死讯。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离死别。死有余辜。(2) 不顾生命。【例句】:死志(牺牲生命的决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战。(3) 固执,坚持到底。【组词】:死心塌地。死卖力气。(4) 无知觉。【组词】:睡得死。(5) 不活动,不灵活。【组词】:死结。死理。死板。(6) 不通达。【组词】:死胡同。死路一条。(7) 过时,失去作用。【组词】:死文字。(8) 极,甚。【组词】:乐死人。

suí,(1) 安抚。【组词】:绥抚。绥远。绥集(安抚和笼络)。绥靖(安抚使平静)。(2) 安好。【例句】:顺颂台绥(旧时书信用语)。(3) 古代指登车时手挽的索。(4) 古代的旌旗和旒。

死绥的意思

死绥 [sǐ suí]

1. 谓军队败退,;将领应当治罪。效死沙场。指死于战事者。

死绥 引证解释

⒈ 谓军队败退,;将领应当治罪。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司马法》‘将军死绥’……是古之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
《旧唐书·忠义传下·李源》:“《礼》著死绥,《传》称握节,捐生守位,取重人伦。”

⒉ 效死沙场。

唐 杜牧 《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战中箭身死长句》:“死绥却是古来有,驍将自惊今日无。”
《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上有掣肘之讥,下无死绥之志。”
《明史·王元翰传》:“平居冻馁,脱巾可虞,有事怨愤,死绥无望。塞北之患未可知也。”

⒊ 指死于战事者。

唐 陈子昂 《为副大总管屯营大将军苏宏晖谢表》:“遂得齿剑餘魂,更参授鉞之任;死绥之魄,復同挟纊之恩。”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方振声 以县丞謚‘义烈’,俱照知府例卹,则皆出特恩。盖我圣朝崇奬死绥不遗微末如此也。”


国语词典

死绥 [sǐ suí]

⒈ 效命战场,以身殉军。

《左传·文公十二年》唐·孔颖达·正义:「魏武全引司马法云:『将军死绥。』」
明·陆世廉《西台记·第三出》:「论死绥原是吾曹职分。」


死绥(sisu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死绥是什么意思 死绥读音 怎么读 死绥,拼音是sǐ suí,死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死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