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沐猴而冠 沐猴而冠的意思
hóuérguàn

沐猴而冠

简体沐猴而冠
繁体
拼音mù hóu ér guàn
注音ㄇㄨˋ ㄏㄡˊ ㄦˊ ㄍㄨㄢˋ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ù,(1) 洗头发。【组词】:沐浴。栉风沐雨(喻辛苦奔波,饱经风雨)。(2) 润泽,或受润泽。【组词】:沐恩。(3) 古代官员休假。【组词】:沐日。休沐。(4) 整治。【组词】:助之沐椁。(5) 米汁。(6) 姓。

hóu,(1) 哺乳动物,种类很多,行动灵活,好群居。【组词】:猴子。猿猴。猴戏。猴头。猴拳。猴枣(中医指猕猴内脏的结石)。(2) 喻机灵的人。【组词】:猴儿精。(3) 方言,乖巧,机敏(多指孩子)。

ér,(1) 同“尔”,代词,你或你的。【例句】:“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2) 连词(①表平列,如“多而杂”。②表相承,如“取而代之”。③表递进,如“而且”。④表转折,如“似是而非”。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3) 表(从……到……)。【组词】:从上而下。

guān guàn,(1) 帽子。【组词】: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2)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组词】: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1) 把帽子戴在头上。【组词】:沐猴而冠。(2)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组词】:冠军。(3) 姓。

基本含义

指不具备资格或能力的人却自命不凡,自以为了不起或高人一等。

沐猴而冠的意思

沐猴而冠 [mù hóu ér guàn]

1. 猕猴戴帽子。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之人。

沐猴而冠 引证解释

⒈ 猕猴戴帽子。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之人。

《汉书·项籍传》:“人谓 楚 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颜师古 注:“言虽著人衣冠,其心不类人也。”
《晋书·张载传》:“至如轩冕黻班之士,苟不能匡化辅政,佐时益世,而徒俯仰取容,要荣求利,厚自封之资,丰私家之积,此沐猴而冠耳,尚焉足道哉!”
亦省作“沐冠”。 宋 林希逸 《代毛颖谢表》:“志虽酬於脱颖,嘲莫解於沐冠。”
梁启超 《论自尊》:“夫沐冠而喜者,戏猴之态也。投骨而嚙者,畜犬之情也。”


国语词典

沐猴而冠 [mù hóu ér guàn]

⒈ 沐猴,猕猴。沐猴而冠指猕猴性急躁,不能若人久著冠带。比喻楚人的性情暴躁。语出后讥讽徒具衣冠而没有人性的人。也作「木猴而冠」、「沐猴冠冕」、「沐猴衣冠」。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汉书·卷四五·伍被传》:「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


沐猴而冠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衣冠禽兽释义:外表衣帽整齐,像个人,行为却如禽兽。比喻卑劣的人。

沐猴而冠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仁人志士释义:仁爱而有节操的人。
    • 2.
      正人君子释义:指品行端正、遵守道德的人。也用于讽刺伪善的人。

沐猴而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冠带释义:⒈帽子与腰带。 《礼记·内则》:“冠带垢,和灰请漱。”宋 司马光《晚食菊羹》诗:“归来褫冠带,杖履行东园。”明 沉鲸《双珠记·弃官寻父》:“今日解了冠带,扮做常人。轻囊健步,有何不可?”《老残游记》第三回:“只画了一箇人,仿佛 列子 御风的形状,衣服冠带均被风吹起。”⒉戴帽子束腰带。《战国策·楚策一》:“秦王 闻而走之,冠带不相及。”三国 魏 曹操《薤露》诗:“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彊。”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先生﹞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红楼梦》第六二回:“寳玉 清晨起来,梳洗已毕,便冠带
    • 2.
      楚猴释义:《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 攻下 咸阳 后,想回故乡炫耀富贵,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时人讽刺其爱虚荣,曰:“人言 楚 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后因以“楚猴”戏称 项羽。
    • 3.
      水色释义:⒈水面呈现的色泽。南朝 梁简文帝《饯别》诗:“窗阴随影度,水色带风移。”唐 元稹《和乐天早春见寄》:“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茅盾《子夜》十七:“四面一望无际,是苍凉的月光和水色。”碧野《月亮湖》:“斜日照着湖面,水色变化无穷,闪光的地方像银鳞,深苍的地方像绿缎。”⒉淡青色,接近白色。陈澄之《慈禧西幸记·沐猴而冠》:“珍珠也带到了,奶奶要的是一百零八颗,现在一式一样大小,滴溜滚圆的,一般水色的带来了一百二十一颗。”⒊方言。指人的白里透红的面色。如:那个姑娘脸上一点水色也没有。⒋指有水色。《新
    • 4.
      沐冠释义:见“沐猴而冠”。
    • 5.
      沐猴冠释义:同“沐猴而冠”。宋 刘过《水调歌头》词:“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
    • 6.
      沐猴而冠释义:沐猴(猕猴)戴帽子。 比喻装扮得像人,实际却虚有其表。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一定权位的人。《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冠:戴帽子。
    • 7.
      沐猴衣冠释义: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同“沐猴而冠”。
    • 8.
      猴冠释义:语本《史记·项羽本纪》:“人言 楚 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后以比喻不相称的官职。
    • 9.
      耍猴释义:⒈即猴戏。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耍猴儿》:“耍猴儿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纱,猴手自启箱,戴而坐之,儼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扬可听。古称沐猴而冠,殆指此也。”吴祖光《闯江湖》第四幕:“忽然远处有人大声发问:‘这是干什么?耍猴儿啊?’”参见“猴戏”。⒉比喻戏弄、捉弄人。如:别拿我耍猴啦,我干这个实在不在行。

沐猴而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冠带释义:⒈帽子与腰带。 《礼记·内则》:“冠带垢,和灰请漱。”宋 司马光《晚食菊羹》诗:“归来褫冠带,杖履行东园。”明 沉鲸《双珠记·弃官寻父》:“今日解了冠带,扮做常人。轻囊健步,有何不可?”《老残游记》第三回:“只画了一箇人,仿佛 列子 御风的形状,衣服冠带均被风吹起。”⒉戴帽子束腰带。《战国策·楚策一》:“秦王 闻而走之,冠带不相及。”三国 魏 曹操《薤露》诗:“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彊。”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先生﹞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红楼梦》第六二回:“寳玉 清晨起来,梳洗已毕,便冠带
    • 2.
      楚猴释义:《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 攻下 咸阳 后,想回故乡炫耀富贵,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时人讽刺其爱虚荣,曰:“人言 楚 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后因以“楚猴”戏称 项羽。
    • 3.
      水色释义:⒈水面呈现的色泽。南朝 梁简文帝《饯别》诗:“窗阴随影度,水色带风移。”唐 元稹《和乐天早春见寄》:“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茅盾《子夜》十七:“四面一望无际,是苍凉的月光和水色。”碧野《月亮湖》:“斜日照着湖面,水色变化无穷,闪光的地方像银鳞,深苍的地方像绿缎。”⒉淡青色,接近白色。陈澄之《慈禧西幸记·沐猴而冠》:“珍珠也带到了,奶奶要的是一百零八颗,现在一式一样大小,滴溜滚圆的,一般水色的带来了一百二十一颗。”⒊方言。指人的白里透红的面色。如:那个姑娘脸上一点水色也没有。⒋指有水色。《新
    • 4.
      沐冠释义:见“沐猴而冠”。
    • 5.
      沐猴冠释义:同“沐猴而冠”。宋 刘过《水调歌头》词:“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
    • 6.
      沐猴而冠释义:沐猴(猕猴)戴帽子。 比喻装扮得像人,实际却虚有其表。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一定权位的人。《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冠:戴帽子。
    • 7.
      沐猴衣冠释义: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同“沐猴而冠”。
    • 8.
      猴冠释义:语本《史记·项羽本纪》:“人言 楚 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后以比喻不相称的官职。
    • 9.
      耍猴释义:⒈即猴戏。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耍猴儿》:“耍猴儿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纱,猴手自启箱,戴而坐之,儼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扬可听。古称沐猴而冠,殆指此也。”吴祖光《闯江湖》第四幕:“忽然远处有人大声发问:‘这是干什么?耍猴儿啊?’”参见“猴戏”。⒉比喻戏弄、捉弄人。如:别拿我耍猴啦,我干这个实在不在行。

沐猴而冠造句

1.让这种不学无术的人当研究所所长,沐猴而冠,不把学术搞垮才是怪事!

2.现在大多数的官员都是沐猴而冠,狼子野心。

3.沐猴而冠:这些沐猴而冠的人,毕竟会受到唾弃的。

4.不顾别人感受的行为就是沐猴而冠,无耻的行为。

5.我妈妈从小就教育我,长大后千万不能做一个沐猴而冠的坏人。

6.自从他上任后,他身边那些小人不也一个个沐猴而冠,成了单位主管了吗?

7.到底谁是沐猴而冠的人,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

8.如果你已经沐猴而冠了,只要你能回头也是好的。

9.选择职业的时候千万不能选择沐猴而冠的坏职业。

10.沐猴而冠没关系。只要你能够迷途知返你就还是可以做回原来的自己的。

11.我不想说你现在还没有步入沐猴而冠的行业,但是你回头还来得及。

12.汪精卫叛国降日,背弃民族大义,真是沐猴而冠,无耻之极。

13.他虽然穿着西装革履,不过是沐猴而冠,举止谈吐仍是粗俗不堪。

14.小明最近行為反常,我們都覺得他是在沐猴而冠

15.如果你已經沐猴而冠瞭,隻要你能回頭也是好的。

16.如果你已经沐猴而冠瞭,隻要你能回头也是好的。

17.到底谁是沐猴而冠的人,其实大家心裡都清楚。

18.不顧別人感受的行為就是沐猴而冠,無恥的行為。

19.这个卖国贼居然大谈保家卫国人人有责,其实他不过是沐猴而冠而已。

20.小明最近行为反常,我们都觉得他是在沐猴而冠

沐猴而冠(muhouerg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 沐猴而冠读音 怎么读 沐猴而冠,拼音是mù hóu ér guàn,沐猴而冠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沐猴而冠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