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án nàn nuó,(1) 古同“傩”。
mín,(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组词】: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组词】:居民。民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组词】: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4) 某族的人。【组词】:汉民。回民。(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组词】:农民。渔民。(6) 非军事的。【组词】:民品。民航。(7) 同“苠”。
1. 指遭到自然灾害或人为灾祸而生活无着落、流离失所的人。
英[refugee;]
⒈ 遭受灾难而流离失所的人。
引《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安插难民,自有一班儿地方官料理。”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要骗人》:“被水灾所害的难民成群的跑到安全之处来。”
沙汀 《代理县长》:“他自己宣布的目的是替难民请赈,实际上是活动政费。”
⒈ 由于天灾、战祸、种族和宗教迫害、政治避难等因素流离失所的人。
例如:「战争爆发后,大批的难民涌向难民营。」
近流民 灾民
1.国际社会向非洲难民提供了人道主义的援助。
2.这些难民到达香港时已囊空如洗,因为他们在海上遭到海盗抢劫。
3.要救济这么多的难民,却只有这么一点粮食,真是杯水车薪哪!
4.国际红十字会援助非洲难民重建家园。
5.要救济这麼多的难民,却只有这麼一点粮食,真是杯水车薪哪!
6.战争爆发后,毗邻国家收容了不少难民。
7.从战场历劫归来的战士难民,有如惊弓之鸟,寝食难安。
8.难民营里,孩子们个个面黄肌瘦,人人无精打采。
9.中东战争的后果,使很多难民流离失所。
10.很多难民营的居民都来自塞尔维亚。心灵的创伤使他们惊恐万状,无法安然返乡。
11.这些难民有的已经奄奄一息,急待我们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