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拨子 拨子的意思
zi

拨子

简体拨子
繁体撥子
拼音bō zi
注音ㄅㄛ ㄗ˙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ō,(1) 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动或挑动。【组词】:拨动。把钟拨准了。拨冗(推开繁忙的事物,抽出时间)。拨云见日。(2) 分给。【组词】:拨发。拨款。拨付。(3) 治理。【组词】:拨乱反正。(4) 掉转。【组词】:拨转马头。(5) 量词,用于成批的,分组的。【例句】:分成两拨儿。

zǐ,(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组词】: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组词】:菜子。瓜子儿。子实。(3) 动物的卵。【组词】:鱼子。蚕子。(4) 幼小的,小的。【组词】:子鸡。子畜。子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例句】:子弹(dàn )。棋子儿。(6) 与“母”相对。【例句】: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组词】: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组词】:孔子。先秦诸子。(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例句】: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例句】: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组词】:子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组词】:旗子。乱子。胖子。(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例句】:敲了两下子门。(14) 姓。

基本含义

拨动、摇动的工具或器具。

拨子的意思

拨子 [bō zi]

1. 用来弹拨拨弦乐器(如里拉琴,曼多林)的小薄片。

沉吟放拨插弦中。——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plectrum;]

拨子 引证解释

⒈ 弹奏弦乐器的用具。

《诗刊》1978年第2期:“垅垅金麦像琴弦,弹琴拨子是银镰。”

⒉ 高拨子的简称。徽剧主要曲调之一。京剧也用高拨子

如:拨子倒板。

⒊ 量词。群,批。

《老残游记》第四回:“已经四五拨子马来催过了。”


国语词典

拨子 [bō zi]

⒈ 用以拨弹弦乐器,使其发声的小甲片。多用于琵琶和三弦、阮、吉他等。

⒉ 批。

如:「调度人马,分五六拨子往目标出发。」


拨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冬不拉释义:哈萨克族拨 弦乐器。箱分瓢形、扁形两种。琴柄细而长。两弦,用拨子弹奏。表现力丰富。除独奏外,也用于弹唱 、伴奏和冬不拉乐队合奏。
    • 2.
      弹拨释义:用手指或拨子弹琴弦。
    • 3.
      徽调释义:⒈徽剧所用的腔调。包括吹腔、高拨子、二黄、西皮等。清代传到北京,对京剧腔调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⒉徽剧的旧称。
    • 4.
      捍拨释义:弹奏琵琶用的拨子。因其质地坚实,故称。
    • 5.
      月琴释义:拨弦乐器。 琴面圆形,琴柄较短。有四根弦,两根弦为一组,现改为三根弦,增加了半音品柱。用拨子弹奏。发音清脆明亮。多用于合奏或戏曲伴奏,也可独奏。
    • 6.
      柳琴释义:拨弦乐器。 形似琵琶而较小。原为二弦七品,戴假指套拨弹。现经改革增至三或四弦二十四品,改用拨子弹。发音清脆爽朗。是柳琴戏、泗州戏的主要伴奏乐器,现也用于独奏及合奏。
    • 7.
      热瓦普释义:维吾尔、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的弦乐器。用木料制成,共鸣箱像半个球形,蒙蟒皮或驴皮等。琴杆细长,顶部弯曲,通常有五根金属弦。用拨子弹奏,音色清脆。
    • 8.
      热瓦甫释义:拨弦乐器。 音箱半球形,以皮蒙面,指板边有羊角形的装饰物。一般张五至七根弦,外弦为主奏弦,奏曲调;其余为共鸣弦,奏和音。奏时横置左肩,用拨子弹奏。常用于歌舞伴奏,也用于独奏或合奏。流行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
    • 9.
      玄琴释义:古代中国东北少数民族高句丽人弹拨弦鸣乐器。 又称玄鹤琴。历史悠久,形制独特。曾流行于吉林、辽宁等地区,状似中国的筝,不同的是用拨子弹奏。
    • 10.
      里拉释义:⒈意大利语音译词。土耳其、圣马力诺等国的本位货币均译为里拉。⒉也叫诗琴。拨奏弦鸣乐器。历史悠久,曾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重要弹拨乐器。演奏时,左手抱琴,右手用拨子弹弦发音。
    • 11.
      钎拨释义:亦作“銲拨”。 即捍拨。弹奏琵琶用的拨子。
    • 12.
      高拨子释义:徽剧主要腔调之一。 京剧、婺剧等剧种也用高拨子。简称拨子。
    • 13.
      龙香拨释义:用龙香木料制成的拨子。用以弹奏月琴、琵琶等弦乐器。

拨子(boz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拨子是什么意思 拨子读音 怎么读 拨子,拼音是bō zi,拨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拨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