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子 [bǎi zǐ]
1. 古代弟为兄卜葬时,祝辞中对兄长的称呼。
2. 伯父。
4. 长子。
伯子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弟为兄卜葬时,祝辞中对兄长的称呼。
引《礼记·杂记下》:“祝称卜葬虞,子孙曰哀,夫曰乃,兄弟曰某,卜葬其兄弟曰伯子某。”
孔颖达 疏:“若兄弟相为,其弟为兄则祝辞云:某卜葬兄伯子某;若兄为弟则云:某卜葬其弟某。”
孙希旦 集解:“伯子,谓其居长者也。”
⒉ 伯父。
引《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没有姪儿叫个伯子来家看鹅之理!”
王古鲁 注:“吴 语称‘伯父’‘叔父’‘姪儿’做‘伯子’‘叔子’‘姪子’。”
⒊ 长子。
引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先生为今相国 容齐公 之伯子。”
⒋ 丈夫的哥哥。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伯子不良,把言语调戏我,我正色拒之。”
王古鲁 注:“此处指‘丈夫的哥哥’。”
国语词典
伯子 [bǎi zǐ]
⒈ 吴语。指父亲的哥哥或丈夫的哥哥。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伯子不来,把言语调戏我,我正色拒之。」
伯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絶世释义:⒈断绝禄位的世家。⒉犹弃世;死亡。⒊与人世隔离。⒋冠绝当世。更多解释断绝禄位的世家。《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絶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邢昺 疏:“贤者当世祀,为人非理絶之者,则求其子孙,使復继之。”《史记·太史公自序》:“存亡国,继絶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南史·荀伯子传》:“汉 以 萧何 元功,故絶世輒绍。”犹弃世;死亡。《左传·哀公十五年》:“大命陨队,絶世于 良。”杜预 注:“絶世,犹言弃世。”与人世隔离。《后汉书·袁閎传》:“延熹 末,党事将作,閎 遂散髮絶世,欲投迹深林。”
- 2.
乳媪讥释义:《宋书·何承天传》:“﹝ 承天 ﹞除著作佐郎,撰国史。承天 年已老,而诸佐郎并名家少年。潁州 荀伯子 謿之,常呼为嬭母。”后因谓年老除官,见讥于同僚为“乳媪讥”。宋 陈师道《除官》诗:“肯復金根繆,寧辞乳媪讥。”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后山居士》:“头童齿豁,敢辞乳媪之讥。”亦作“乳嫗讥”。清 梁章鉅《称谓录》卷二引《古今诗话》:“头童齿豁,敢辞乳嫗之讥。”
- 3.
党翼释义:庇护。 《宋书·荀伯子传》:“故太尉 广陵公 陈准 ,党翼 孙秀 ,祸加 淮南 ,窃饗大国,因罪得利。”
- 4.
四门博士释义:学官名。北魏 太和 二十年因 刘芳 表请立四门博士。隋 代隶于国子监,唐 始合于太学。管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的子弟以及有才干的庶人子弟。元 以后不设。唐 韩愈《科斗书后记》:“后来京师,为四门博士。”参阅《唐六典》卷二十一、《新唐书·百官志三》。
- 5.
嬭母释义:亦作“奶母”。 亦作“妳母”。乳母。《宋书·何承天传》:“承天 年已老,而诸佐郎并名家年少,潁川 荀伯子 謿之,常呼为嬭母。”《北齐书·崔季舒传》:“﹝ 静帝 ﹞恒与 季舒 论之,云:‘崔中书 是我妳母。’”《武王伐纣平话》卷上:“此人是东宫嬭母 冯氏。”沙汀《丁跛公》:“但那坐在公馆门口的奶母告诉他,团总已经上衙门搓早麻将去了。”
- 6.
孝治释义:《孝经·孝治》:“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於公侯伯子男乎。 ”后用“孝治”谓以孝道治理国家,教化百姓。南朝 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闢玄闈以阐化,寝鸣鐘以体国,翼亮孝治,缉熙中教。”宋 欧阳修《皇太后还政议合行典礼诏》:“刑於四海之风,必务先於孝治,惟是事亲之礼,盖存有国之规。”《清史稿·礼志五》:“顺治 十六年,左副都御史 袁懋功 请举祫祭,以彰孝治。”
- 7.
小婶释义:⒈亦称“小婶子”。称夫弟之妻。《红楼梦》第四六回:“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一个公馆里面,只有一个大伯子带着一个小婶,人家看着也不雅相。”⒉亦称“小婶娘”。对叔母的称呼。
- 8.
是得释义:犹言是好。《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大伯子许多年纪,如今説亲,説甚么人是得?”
- 9.
本爵释义:原来的爵位。《公羊传·襄公十五年》“刘夏 者何?以邑氏也”汉 何休 注:“诸侯入为天子大夫,不得氏国称本爵,故以所受采邑称子。”《南史·荀伯子传》:“故太保 卫 瓘 本爵 菑阳县公,既被横祸,乃进第秩,加赠 兰陵。”《书·微子之命》“作微子之命”唐 孔颖达 疏:“传言復其位者,以其自缚为囚,释之使从本爵復其卿大夫之位。”
- 10.
桑户释义:⒈即子桑户。又名子桑伯子。⒉鸟名。即桑扈。⒊桑枝编成的门。参见“桑户棬枢”、“桑户蓬枢”。
- 11.
桑扈释义:⒈鸟名。即青雀。又名窃脂。⒉即子桑伯子。古代隐士。⒊古代传说少皞时主管蚕桑的官。⒋复姓。参阅《通志略·氏族四》。
- 12.
清途释义:清贵的仕途。《北堂书钞》卷六二引 晋武帝《治书侍御史诏》:“基 子 冲 尚书郎中,虽復清途,犹未免楚挞。”《南史·荀伯子传》:“荀伯子 少好学,博览经传,而通率好为杂语,遨游閭里,故以此失清途。”宋 王禹偁《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诗:“薄命诚非据,清途不久留。”清 顾炎武《菰中随笔》:“古者郎官出宰,卿相治郡,所以重亲人之官,急为政之本。自浇风久扇,此道稍消,頡頏清途,便臻显贵。”
- 13.
等列释义:⒈等级品位。《左传·隐公五年》:“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汉 贾谊《论时政疏》:“古者圣王制为等列,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宋 李衡《乐庵语录》卷一:“公卿大夫各依其等列,农工商各就其职分。”许杰《<文艺批评与人生>自序》:“自己写的所谓文艺作品,虽然也是自己心血的结晶,而且也不敢忍心把他降到了无用的等列。”⒉谓分等级。《管子·霸言》:“霸王之形,象天则地,化人易代,创制天下,等列诸侯,宾属四海,时匡天下。”⒊处于同等地位,同列。《史记·淮阴侯列传》:“信 知 汉王 畏恶其
- 14.
芘乘释义:《庄子·人间世》:“南伯子綦 游乎 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结駟千乘,隐将芘其所藾。”郭象 注:“其枝所阴可以隐芘千乘者也。”后以“芘乘”指繁茂。芘,通“庇”。
- 15.
芘藾释义:荫庇。芘,通“庇”。语出《庄子·人间世》:“南伯子綦 游乎 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给駟千乘,隐将芘其所藾。”王先谦 集解引 向秀 曰:“藾,荫也。”宋 范成大《次韵李器之编修灵石山万岁藤歌》:“班荆芘藾得吾党,酌泉共吸杯中天。”
- 16.
赋额释义:赋税的数额。元 戴表元《排律十七韵贺阮侯伯子》:“攅眉询赋额,正色署刑书。”《花月痕》第四回:“朝廷赋额日亏,军储日絀。”《清史稿·食货志二》:“总计全国赋额,其可稽者,顺治 季年,岁徵银二千一百五十餘万两,粮六百四十餘万石。”
- 17.
髺垦释义:谓器物受损折足,形体歪邪。《周礼·考工记·旊人》:“凡陶旊之事,髺垦薜暴不入市。”郑玄 注:“髺读为跀;垦,顿伤也。”贾公彦 疏:“跀谓器不正,欹邪者也。”孙诒让 正义:“云‘玄谓髺读为跀’者……《广雅·释詁》云:‘刖,危也。’跀刖音义同,谓器折足,则危而易覆也。云‘垦,顿伤也’者……顿伤犹言损伤。”清 厉鹗《宣德窑青花脂粉箱歌次毛西河太史韵为汪伯子作》:“絶无髺垦但精莹,花壶茗琖犹家常。”
- 18.
鹅鹳释义:⒈亦作“鵞鸛”。《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丙戌,与 华氏 战於 赭丘。郑翩 愿为鸛,其御愿为鹅。”杜预 注:“鸛、鹅皆陈名。”后即以“鹅鸛”并举指军阵。《文选·张衡<东京赋>》:“火列具举,武士星敷,鹅鸛鱼丽,箕张翼舒。”薛综 注:“鹅鸛鱼丽,并阵名也。谓武士发於此而列行,如箕之张,如翼之舒也。”唐 权德舆《明经策问》之一:“阵为鵞鸛,战岂捷於鱼丽;诅以犬鸡,信寧优於牛耳。”明 徐渭《李伯子画册序》:“然鱼鸟鹅鸛具载阵法中。”陈去病《自厦门泛海登鼓浪屿有感》诗:“番舶正连鹅鸛阵,怒涛如振鼓鼙声。”⒉水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