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法司 法司的意思

法司

简体法司
繁体
拼音fǎ sī
注音ㄈㄚˇ ㄙ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ǎ,(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组词】:法办。法典。法官。法规。法律。法令。法定。法场。法理。法纪。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制。法治。犯法。守法。合法。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政法。奉公守法。逍遥法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组词】:办法。设法。手法。写法。(3) 仿效。【组词】:效法。(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组词】:法式。法帖。(5) 佛家的道理。【组词】:佛法。法号。法轮。法像。法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组词】:法师。法器。法事。(7) 指“法国”。【组词】:法文。法式大菜。(8) 姓。

sī,(1) 主管,操作。【组词】:司法。司机。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司空(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②复姓)。司徒(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②复姓)。司马(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②复姓)。司寇(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②复姓)。(2) 官署名称。【组词】:人事司。(3) 视察。【例句】:司日月之长短。(4) 姓。

基本含义

法官、律师

法司的意思

法司 [fǎ sī]

1. 古代掌司法刑狱的官署。

3. 指司法官吏。

法司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掌司法刑狱的官署。

《魏书·甄琛传》:“復仍踵前来之失者,付法司科罪。”
《隋书·赵绰传》:“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

⒉ 指司法官吏。

宋 范公偁 《过庭录》:“法司具条白之,不许竚立。”


国语词典

法司 [fǎ sī]

⒈ 古代掌理司法刑狱的官署。

《魏书·卷六十八·甄琛传》:「复仍踵前来之失者,付法司科罪。」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发下旨意:『著法司严刑究问!』」


法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法司释义:明 清 两代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为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
    • 2.
      乡厉释义:旧指乡里中无亲族等祭祀的鬼。明 沉榜《宛署杂记·土工》:“我朝监古定制,委曲周悉,﹝掖庭采女﹞非有名称,不得赐墓,示有等也……顾掩之亦必有道,而不特比於泰厉、乡厉之末,夫岂真狗马者伦与?”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祭法司命厉》:“祭厉之礼至 明 而备:於京师则祭泰厉(帝王之厉),於王国则祭国厉(诸侯之厉),於各府州县则祭郡邑厉(大夫之厉,亦称“族厉”),於里社则祭乡厉。并各颁有祭文,於每年三月清明、十月朔日行之。”
    • 3.
      付法释义:⒈谓交付法司论罪。 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三:“襄州 胡延庆 得一龟,以丹漆书其腹曰‘天子万万年’以进之。凤阁侍郎 李昭德 以刀刮之并尽,奏请付法。则天 曰:‘此非恶心也。’捨而勿问。”《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谷神子《博异记·张遵言》:“前者夜叉 牛叔良 等七人,为追 张遵言 不到,尽以付法。”⒉指传授佛法。《五灯会元·西天祖师·四祖优波毱多尊者》:“﹝尊者﹞復谓曰:如来 以大法眼藏次第传授,以至於我,今復付汝。听吾偈言: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付法已,乃踊身虚空,呈十八变,却
    • 4.
      大审释义:明 代刑制,每五年朝廷命司礼太监会同三法司堂上官审理刑狱,谓之大审。明 刘若愚《酌中志·大审平反纪略》:“凡遇丙辛之年,即特勅司礼监掌印太监一员,前往三法司録囚,名曰大审。”《明史·刑法志二》:“成化 十七年命司礼太监一员会同三法司堂上官,於大理寺审録,谓之大审。南京 则命内守备行之,自此定例,每五年輒大审。”
    • 5.
      契约法释义:契约法是指,除了合约相关的法律法规。签约条件和通过协议等问题进行效力,法司委的项目中,合同法法源为中心处理。
    • 6.
      层递释义:⒈层层递进。严复《原强》:“夫 中国 今日之民,其力、智、德三者,苟通而言之,则经数千年之层递积累,本之乎山川风土之攸殊,导之乎刑政教俗之屡变,陶钧炉锤而成此最后之一境。”⒉逐级递送。《清史稿·刑法志三》:“凡诉讼在外由州县层递至於督抚,在内归总於三法司。”⒊修辞格的一种。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来表达层层递进的意思。
    • 7.
      推科释义:审问判罪。《隋书·王谊传》:“若纵而不正,恐伤风俗,请付法推科。”《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四年》:“御史大夫 萧瑀 劾奏 李靖 破 頡利 牙帐,御军无法,突厥 珍物,虏掠俱尽,请付法司推科。”《通典·刑七》:“往时纵犯,今日方告,准赦据敕,不推科。”
    • 8.
      支郎释义:⒈称 汉 末、三国 时僧人 支谦。月支国 人,于 东汉 末迁居 吴 地,从 吴 孙权 黄武 二年(公元223年)到 孙亮 建兴 二年(公元253年),译出《大明度无极经》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为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其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除博通梵籍外,于世间技艺亦多所精究,时人谚曰:“支郎 眼中黄,形躯虽小是智囊。”参阅 隋 费长房《历代三宝记·魏吴录》、宋 道诚《释氏要览·称谓》。⒉指 晋 代高僧 支遁。明 沉德符《野获编·释道·禅林诸名宿》:“其时 雪浪 洪恩 本讲经法司,而风流文藻,辨博自喜,
    • 9.
      收赎释义:⒈收购。宋 王明清《挥麈前录》卷四:“﹝ 郭思 ﹞广以金帛收赎 熙 之遗笔,以藏於家。”⒉用银钱将抵押品赎回。宋 苏轼《应诏论四事状》:“除已有人承买交业外,并特给还。未足者,许贴纳收赎,仍不限年。”《元典章·户部五·典卖》:“如业主虚抬高价不相由问成交者,听亲邻典主百日内收赎。”⒊旧时法律凡老幼、废疾、笃疾、妇人犯徒流等刑者,准其以银赎罪,谓之收赎。《元典章·刑部四·杀卑幼》:“同法司拟合徒四年,决杖九十。缘本人年七十八岁,依旧例合行收赎,合徵钞三十二贯。”《天雨花》第二九回:“妇女之罪,收赎者多,决
    • 10.
      曲护释义:曲意袒护;委曲袒护。明 余继登《曲故纪闻》卷十七:“世庙 怒其曲护,命三次不到者,俱送法司逮问。”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蛙神》:“崑生 怒,诣祠责数曰:‘养女不能奉翁姑,略无庭训,而曲护其短!’”郭沫若《创造十年》十一:“无论怎样把他手中的一只笔自由自在地曲,曲得就像 卓别麟 手中的一根手杖,也是难于曲护的。”
    • 11.
      朝审释义:明 清 两代由朝廷派员复审死刑案件的一种制度。始于 明 天顺 三年。每年霜降后,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把已判死刑尚未执行的重囚犯罪情节,摘要制册,送九卿各官详审,分列“情实”、“缓决”、“可矜”、“可疑”、“留养承嗣”等类,上呈皇帝裁决。《明史·刑法志二》:“﹝ 永乐 ﹞十七年令在外死罪重囚,悉赴京师审録…… 天顺 三年令每岁霜降后,三法司同公、侯、伯会审重囚,谓之朝审。”清 王士禛《居易录谈》卷中:“予每遇秋审朝审,必尽言以俟诸公决择,不敢缄口。”《天雨花》第六回:“话説此时八月,正当朝审,合省
    • 12.
      枢密释义:⒈国家机密。唐 白居易《得丁私发制书法司断依漏泄坐丁诉云非密事请当本罪判》:“如或事关枢密,则科漏洩之辜,请验跡於紫泥,方定刑於丹笔。”清 昭槤《啸亭杂录·军机御史》:“军机为枢密重地,非特有詔旨,不许擅入。”⒉中枢官署的统称。《北史·刘洁传》:“洁 久在枢密,恃宠自专,帝心稍不平。”唐 张说《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太子监国于 晋阳,公留综宫朝,兼典枢密。”清 蒋士铨《桂林霜·议恤》:“持衡司礼专枢密,听履声同上金闕。”⒊专称枢密院。宋 苏轼《策略二》:“今夫天下之财,举归之司农;天下之狱,举归之廷尉
    • 13.
      检断释义:宋 代司法审讯程序之一。即对囚犯加以检察断放或断遣。宋 范仲淹《奏乞于陕西河东沿边行赎法》:“稍通刑名义理,即放归本县充法司,候三周年,检断无失者,与转一资。”
    • 14.
      深居释义:幽居,不跟外界接触。 《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深居以避辱。”唐 周贺《送僧还南岳》诗:“自説深居后,邻州亦不行。”明 沉德符《野获编·刑部·热审之始》:“至 宣德 二年七月,上諭三法司,今盛暑,朕与卿等,深居静处,犹觉可畏。”《清史稿·简亲王喇布传》:“上諭曰:‘简亲王 喇布 自至 江西,无尺寸之功,深居会城,虚糜廪餉。’”
    • 15.
      猥鄙释义:⒈卑劣;低劣。明 沉德符《野获编·列朝二·进诗献谀得罪》:“嘉靖 十三年,朝天宫 道士 张振通 ……有诗上进,乞赐宸翰序文。下部议,以猥鄙陈凟,僭踰狂悖,希图进用,詔下法司逮繫讯问。”清 方文《题王阮亭仪部像》诗:“其词猥鄙殊可笑,劣得盛名吾惑焉。”刘师培《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猥鄙细儒,见闻素狭,钞辑芜陋,言无可採。”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杂谈小品文》:“满纸空言,甚而至于胡说八道,下流的却成为打诨,和猥鄙丑角,并无不同。”⒉用作谦词。明 无名氏《四贤记·请假》:“伏念微臣草茅猥鄙,读诗书苦心焚膏继晷
    • 16.
      论囚释义:定罪并处决囚犯。《后汉书·陈庞传》:“秦 为虐政,四时行刑,圣 汉 初兴,改从简易。萧何 草律,季秋论囚,俱避立春之月。”《资治通鉴·周显王三十一年》:“初,商君 相 秦,用法严酷,尝临 渭 论囚,渭水 尽赤。”胡三省 注:“决罪曰论。论,卢困翻。”《明史·刑法志二》:“十四年命法司论囚”
    • 17.
      贪贜枉法释义:亦作“贪贜坏法”。谓贪污受贿,破坏法纪。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自从 刘衙内 保举他两个孩儿去 陈州 开仓糶米,谁想那两个到的 陈州,贪贜坏法,饮酒非为。”《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婆留 道:‘做官的贪贜枉法得来的钱钞,此乃不义之财,取之无碍。’”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上》:“即皇上欲问贪贜坏法,欺君罔上者;亦不可不付之法司也。”《黄绣球》第二八回:“偏是换了这 猪大肠,不道是政简刑清正好修明礼教,只嫌寻不出贪贜枉法的钱,刮不出什么地皮,镇日价愁眉苦脸,盘算法门。”蒲韧《二千年间·一种特殊
    • 18.
      贯城释义:⒈刑部的别称。因贯索星主刑狱,故名。明 沉德符《野获编·畿辅·庙市日期》:“城隍庙门市在贯城以西,每月亦三日,陈设甚伙,人生日用所需,精粗毕备。”明 袁宏道《送黄竹石还江陵序》:“引而之贯城之市,则 夏 之璜,周 之天球,若日之璧,若月之珠,东夷北狄之珍异陈焉。”清 钱谦益《狱中杂诗》之七:“贯城西畔铁城幽,紂絶阴宫抵梦游。”⒉指牢狱。明 黄淳耀《拟上念岁祲狱繁颁诏中外悉蠲十二年以前未完钱粮特谕辅臣会同三法司官清理淹禁务称好生至意群臣谢表》:“是以农政脩而蚕茧被於山谷,驯致断狱少而鹊巢依於贯城。”清 周亮

法司(fas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法司是什么意思 法司读音 怎么读 法司,拼音是fǎ sī,法司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司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