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危 [yōu wēi]
1. 忧虑戒惧;忧虑惶惧。
3. 忧患危难。
忧危 引证解释
⒈ 忧虑戒惧;忧虑惶惧。
引《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氷。”
《晋书·元帝纪》:“朕以不德,统承洪绪,夙夜忧危,思改其弊。”
唐 刘禹锡 《贺雪镇州表》:“遂令迷误之徒,顿释忧危之虑。”
清 刘大櫆 《金氏节母传》:“忧危困苦,丛集其心;饥饿寒冻,交迫其体。”
⒉ 忧患危难。
引《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大王功盖天地,当承大业;今日忧危,乃天赞也;愿大王勿疑。”
《宣和遗事》后集:“倘有忧危,臣等誓肝胆涂地,以报陛下恩德。”
忧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忧危释义:⒈忧虑戒惧;忧虑惶惧。《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氷。”《晋书·元帝纪》:“朕以不德,统承洪绪,夙夜忧危,思改其弊。”唐 刘禹锡《贺雪镇州表》:“遂令迷误之徒,顿释忧危之虑。”清 刘大櫆《金氏节母传》:“忧危困苦,丛集其心;饥饿寒冻,交迫其体。”⒉忧患危难。《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大王功盖天地,当承大业;今日忧危,乃天赞也;愿大王勿疑。”《宣和遗事》后集:“倘有忧危,臣等誓肝胆涂地,以报陛下恩德。”
- 2.
忧险释义:⒈谓心中忧危。⒉忧患险恶。
- 3.
神庙释义:⒈帝王的宗庙。唐 李商隐《南朝》诗:“敌国军营漂木柹,前朝神庙锁烟煤。”⒉犹佛寺。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赵 建武 八年,比释 道龙 和 上竺 浮图澄,树德劝化,兴立神庙。”⒊称 宋神宗 赵顼。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且 英宗 受天下於 仁祖,故 神庙 所以养 慈圣光献 者备极隆厚。”金 王若虚《臣事实辨下》:“介甫 初以 唐 虞 之事责 神庙,以 皋、夔、稷、契 自任,汉 唐 而下皆所不道,何其高也。”⒋称 明神宗 朱翊钧。明 刘若愚《酌中志·忧危竑议前纪》:“神庙 天性至孝,上事圣
- 4.
薪胆释义:⒈卧薪尝胆。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元 王逢《书无题后偶感燕太子丹事》诗之三:“几年薪胆泣孤婴,一夕南风马角生。”明 张煌言《上鲁国主启》:“臣焚香开读,知主上薪胆忧危,较昔倍甚。”柳亚子《明思文皇帝忌辰作》诗:“薪胆生涯惟此日,沧桑浩劫竟成灰。”⒉引申为发愤图强的动力。李大钊《这一周》:“我们在这一天,应该回思过去一切的痛史,以作国民的薪胆。”
- 5.
虎尾春冰释义:《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 踩虎尾,走春冰。比喻十分危险。
- 6.
説梦释义:⒈谈论梦中的事。唐 白居易《读禅经》诗:“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餘却有餘。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説梦两重虚。”宋 惠洪《冷斋夜话·苏子由初谪高安》:“方与 洞山老师 説梦,子来亦欲同説梦乎?”《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对人説梦,説听皆痴。”⒉说梦话。引申为说昏愦的话。明 刘若愚《酌中志·忧危竑议前纪》:“每见追论此事,即愀然嘆曰:外廷疑揣者多,大家説梦,志在求胜,朋挤异己,虽诬及宫闈,所不惜也云云。”清 陈天华《猛回头》:“这些话,好一比,犹如説梦。”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不过我总以
- 7.
蹈虎释义:犹言冒犯虎威。 语本《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清 李渔《玉搔头·止兵》:“批鳞不怒,反加锡命之荣;蹈虎无虞,復遂请缨之愿。”
- 8.
部使释义:指御使。封建王朝的御使一般由中央各部郎官充任,故名。元 揭傒斯《题江东王使君所序张道士祷雨卷后》诗:“前年 宣城 岁大旱,千里炎埃暗云汉,部使忧危病日增,太守呼天天不管。”
- 9.
鼂不及夕释义:早晨不能顾及晚上。形容处境危急。《汉书·严助传》:“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鼂不及夕。”颜师古 注:“鼂,古朝字也。言忧危亡不自保也。”
- 10.
鼎命释义:指帝王之位;国家之命运。 《宋书·傅亮传》:“桓玄 暴篡,鼎命已移。”《北史·僭伪附庸传序》:“至如 晋、宋、齐、梁 虽曰偏据,年渐三百,鼎命相承。”《旧唐书·穆宗纪赞》:“皇皇上帝,为民立正。此何人哉,遽主鼎命。”明 刘若愚《酌中志·忧危竑议前纪》:“且主上乾纲独断,鼎命时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