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伊 [qǐ yī]
1. 犹岂,难道。伊,语中助词,无义。
岂伊 引证解释
⒈ 犹岂,难道。伊,语中助词,无义。
引《诗·小雅·頍弁》:“岂伊异人,兄弟匪他。”
《后汉书·杜乔传》:“故陈资斧而人靡畏,班爵位而物无劝。苟遂斯道,岂伊伤政。”
南朝 宋 何承天 《重答颜光禄书》:“岂伊好辩,未获云已。”
唐 李白 《赠崔司户文昆季》诗:“岂伊 箕山 故,特以风期亲。”
岂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黄释义:⒈亦称“中黄伯”。 古勇士名。《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奋 中黄 育获 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吕延济 注:“中黄伯、夏育、乌获,皆古之力士也。”⒉泛指勇士。明 梅鼎祚《玉合记·拒间》:“看妖摧太白,士列中黄。”⒊指 中黄子。传说中的仙人。见 晋 葛洪《抱朴子·地真》。宋 苏轼《和读山海经》之四:“岂伊臭浊中,争此顷刻光。安知青藜火,丈人非 中黄。”明 王鏊《震泽长语·仙释》:“冷启敬,隶 淮阳,遇异人,授 中黄 大丹。”⒋指 黄帝。《文选·张协<七命>》:“启 中黄 之少宫,发 蓐收 之变商
- 2.
匪他释义:《诗·小雅·頍弁》:“岂伊异人,兄弟匪他。”谓都是兄弟而非他人,后用为兄弟的代称。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远慕《鹿鸣》君臣之宴,中咏《棠棣》匪他之诫,下思《伐木》友生之义,终怀《蓼莪》罔极之哀。”晋 卢谌《赠刘琨》诗:“义由恩深,分随昵加,绸繆委心,自同匪他。”唐 杜甫《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几年一会面,今日復悲歌。少壮乐难得,岁寒心匪他。”
- 3.
席珍释义:亦称“席上珍”。 《礼记·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坐席上的珍宝。比喻儒者美善的才学。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木鐸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南朝 梁 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诗:“方成天下士,岂伊席上珍。”唐 杜甫《赠王侍御》诗:“出入并鞍马,光辉参席珍。”清 钱谦益《酬德水见赠》诗:“惭无席上珍,视彼櫝中毁。”程善之《革命后感事》诗:“三品席珍虚鹿币,千金市骨上 燕 臺。”
- 4.
异人释义:⒈亦作“异人”。他人;别人。《诗·小雅·頍弁》:“岂伊异人,兄弟匪他。”高亨 注:“异人,别人,外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规异事与同计,誉异人与同行者,则以饰之无伤也。”清 唐甄《潜书·吴弊》:“吴 人发塚,非异人,即其子孙也。”⒉不寻常的人;有异才的人。《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 枚生,见 主父 而嘆息。羣臣慕向,异人并出。”晋 陆机《辨亡论》上:“异人辐凑,猛士如林。”唐 杜甫《过郭代公故宅》诗:“磊落见异人,岂伊常情度。”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卢
- 5.
浩烦释义:浩大繁多。宋 曾巩《齐州谢到任表》:“岂伊儒懦之资,可副浩烦之用。”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然去 瀏 渭 稍远,且多冈阜隔阂,工费浩烦,非此公所能办也。”《廿载繁华梦》第三十回:“朝廷因连年国费浩烦,且因赔款又重……势不免裁省经费。”
- 6.
甥舅释义:⒈外甥和舅舅,亦指女婿和岳父。泛指外戚。《诗·小雅·頍弁》:“岂伊异人,兄弟甥舅。”朱熹 集传:“甥舅谓母姑姊妹妻族也。”《汉书·刘向传》:“大将军秉事用权,五侯骄奢僭盛……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唐 杜甫《对雨》诗:“西戎 甥舅礼,未敢背恩私。”仇兆鳌 注引 赵汸 曰:“中宗 景龙 二年,以 金城公主 妻 赞普,故望其篤甥舅之礼。”《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学士道:‘今日即不敢以记室相待,少不得行子壻之礼。’解元道:‘若要甥舅相行,恐又费丈人粧奩耳。’”⒉指异姓诸侯。《左传·成公二年》
- 7.
积实释义:⒈指谷粟财货等。《左传·文公十八年》:“縉云氏 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国语·楚语下》:“吾见令尹,令尹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焉,殆必亡者也。”⒉谓累积成实。《文选·陆机<演连珠>之九》:“臣闻积实虽微,必动於物;崇虚虽广,不能移心。”吕延济 注:“言积微实必感动於物,崇广虚不能移於心。”《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崇虚非徵,积实莫尚。岂伊人和,寔灵所貺。”李善 注:“言崇尚虚假,谅非有徵;积累成实,则莫能尚也。”
- 8.
记牒释义:亦作“记谍”。史册;文字记录。《三国志·蜀志·宗预传》“我六十何为不受邪”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臣 松之 以为 芝 以年啁 预,是不自顾。然 预 之此答,触人所忌,载之记牒,近为烦文。”南朝 梁 沉约《<佛记>序》:“含灵万品,既非记谍所穷;物物禀生,岂伊积尘能计。”唐 岑文本《拟<剧秦美新>》:“摛记牒於无穷,播歌诵而盈耳。”明 汤显祖《太学同游记叙》:“维时人士波涌,然无记牒,久而遗忘,固人情也。”
- 9.
郭隗金释义:《文选·鲍照〈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 黄金臺。”李善 注:“《上谷郡图经》曰:‘黄金臺,易水 东南十八里。
- 10.
鲰生释义:⒈浅薄愚陋的人;小人。古代骂人之词。《史记·项羽本纪》:“鯫生説我曰:‘距 关,毋内诸侯,秦 地可尽王也。’”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鯫音浅。鯫,小人貌也。”唐 李邕《叶有道碑》:“粤惟博物君子,岂伊小説鯫生乎?”清 余怀《板桥杂记·附录》:“虽属鯫生之好事,足资风月之雅谈。”⒉犹小生。多作自称的谦词。唐 刘禹锡《谢中书张相公启》:“岂唯鯫生,独受其赐?”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叹鯫生不才,谢多娇错爱。”《二刻拍案惊奇》卷七:“史生 见説,欢喜非常,谢道:‘鯫生何幸,有此奇缘,得此恩遇?虽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