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袒 [ròu tǎn]
1. 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在祭祀或谢罪时以此表示恭敬或惶恐)
例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英[strip off the upper garment;]
肉袒 引证解释
⒈ 去衣露体。古代在祭祀或谢罪时表示恭敬和惶惧。
引《礼记·郊特牲》:“君再拜稽首,肉袒亲割,敬之至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 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 藺相如 门谢罪。”
司马贞 索隐:“肉袒者,谓袒衣而露肉也。”
唐 陈子昂 《为义兴公求拜扫表》:“稽顙松关,谢不睦之辜;肉袒山门,祈自新之路。”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德器》:“在户部时,吏污精微文书,惊惧肉袒以候。”
陈白尘 《大风歌》第五幕:“周勃 武夫,一再无礼,谨向足下肉袒请罪!”
⒉ 指裸露身体的一部或全部。
引清 黄遵宪 《番客篇》:“蚩蚩 巫来由,肉袒亲牵羊。”
闻一多 《剑匣》诗:“烟痕半消未灭之处,隐约地又升起了一个玉人,仿佛是肉袒的 维纳司 呢。”
⒊ 见“肉袒牵羊”。
⒋ 僧人袒露肩膊而致敬的一种礼节。
引《法苑珠林》卷二八:“偏露右肩,或偏露一肩,或偏露一膊,所言袒者,谓肉袒也……故知肉袒露肩,乃是主敬之极。”
国语词典
肉袒 [ròu tǎn]
⒈ 原指脱去上衣。常用来表示请罪或投降。
引宋·苏轼〈留侯论〉:「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三国演义·第九〇回》:「皆匍匐跪于帐下,肉袒谢罪。」
肉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天释义:不为天所护佑。《左传·宣公十二年》:“郑伯 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杜预 注:“不天,不为天所佑。”《晋书·王羲之传》:“羲之 不天,夙遭閔凶,不蒙过庭之训。”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庆元党》:“熹(朱熹)也不天,惟母存焉。”
- 2.
旄旌释义:古代祭祀时执以导神之物。旄,通“茅”。汉 刘向《新序·杂事四》:“楚庄王 伐 郑,克之。郑伯 肉袒,左执旄旌,右执鸞刀,以迎 庄王。”《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韩诗外传》卷六作“茅旌”。
- 3.
熊耳兵释义:汉光武帝 镇压 赤眉 军,兵压 宜阳,刘盆子 等肉袒降,积兵甲 宜阳城 西,与 熊耳山 齐。 见《后汉书·刘盆子传》。后用为降兵的典实。
- 4.
牵羊释义:《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 克 殷,微子 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 武王 及释 微子,復其位如故。”后以“牵羊”、“牵羊肉袒”、“牵羊把茅”表示降服或用为降服的典故。《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蜀主 白衣、衔璧、牵羊,草绳縈首,百官衰絰、徒跣、舆櫬,号哭俟命。”清 吴伟业《读史杂感》诗之八:“已设牵羊礼,难为刑马心。”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与其作牵羊肉袒之断头将军,何如以败卒残兵而背城一战。”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尽 顺天城 之中,无不牵羊把茅
- 5.
肉袒膝行释义:肉袒光着身子;膝行双腿跪着向前挪动。脱衣裸体,双腿跪着向前挪动,以示顺从降服或认罪。
- 6.
肉袒负荆释义:⒈赤裸上身,背着荆条请罪,表示愿受责罚。⒉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7.
肉袒面缚释义:肉袒:去衣露体,表示愿受责罚;面缚:两手反绑面对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脱去上衣,反缚着手。形容顺从投降。
- 8.
膝袒释义:膝行肉袒。 表示投降请罪。
- 9.
舆榇释义:载棺以随。表示决死或有罪当死。《左传·僖公六年》:“许男 面缚衔璧,大夫衰絰,士舆櫬。”《后汉书·梁冀传》:“絜 初逃亡,知不得免,因舆櫬奏书 冀 门。”《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四年》:“帝乘羊车,肉袒、衔璧,舆櫬出东门降。”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同盟军﹞从 斯巴达 之军律,舆櫬以待强敌,以待战死。”
- 10.
茅旌释义:旄旌。 杆端饰有旄牛尾的旗帜。茅,通“旄”。《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楚 ﹞ 庄王 伐 郑 …… 郑伯 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鸞刀,以逆 庄王。”何休 注:“茅旌,祀宗庙所用,迎道神指护祭者。”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公羊传》:“茅当读为旄,旄正字也,茅借字也。盖旌之饰或以羽,或以旄……其用旄者,则谓之旄旌矣。”
- 11.
袒缚释义:肉袒面缚以示投降。 语出《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 伐 紂 克 殷,微子 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司马贞 索隐:“面缚者,缚手于背而面向前也。”
- 12.
贯耳释义:⒈古代刑罚之一。以箭穿耳。《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子玉 復治兵於 蔿,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汉书·原涉传》:“诸豪则曰:‘原巨先 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缚,箭贯耳,诣廷门谢辠,於君威亦足矣。’”明 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其不用命者,纵不能尽如临阵之刑,而军令所谓鞭抶、贯耳等类,许将官督操亦时一行之以示威。”清 韩菼《江阴城守纪》下:“而号令严肃,凡偷安不法者必贯耳、鞭背示众,虽豪右不少贷。”⒉指穿耳戴环以妆饰。晋 郭璞《山海经图赞·神武罗》:“有神 武罗,细腰白齿,声如鸣佩,以鍰贯耳。”
- 13.
露袒释义:袒衣露体。《资治通鉴·秦昭襄王五十二年》:“﹝ 荀卿 ﹞尝与 临武君 论兵於 赵孝成王 之前……仁人之兵,不可诈也。彼可诈者,怠慢者也,露袒者也,君臣上下之间滑然有离德者也。”胡三省 注:“露袒,如人之支体上下无衣裳以覆蔽,裸露肉袒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