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盖 [sǎn gài]
1. 古代一种长柄圆顶、伞面外缘垂有流苏的仪仗物。
伞盖 引证解释
⒈ 伞盖:古代一种长柄圆顶、伞面外缘垂有流苏的仪仗物。
引《封神演义》第八四回:“準提 同 孔雀明王 在阵中现二十四头、十八只手,执定瓔珞、伞盖……幡幢等物,来战 通天教主。”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棚上垂各色像生花菓草虫,间以幡幢伞盖。”
⒉ 繖蓋:即伞盖。参见“伞盖”。
引《梁书·武帝纪上》:“时所住斋常有五色回转,状若蟠龙,其上紫气腾起,形如繖盖,望者莫不异焉。”
伞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檐四马释义:三层伞盖、四马并驾的车。 为古代贵官之车乘。
- 2.
三檐青罗伞释义:旧时仪仗行列中所用的伞盖。伞边有二层、三层之分,三层品级高于二层。
- 3.
伞幄释义:指伞盖。
- 4.
伞盖释义:⒈伞盖:古代一种长柄圆顶、伞面外缘垂有流苏的仪仗物。⒉繖蓋:即伞盖。
- 5.
倚盖释义:倾斜的伞盖。古代有“天倾西北”的说法(见《淮南子·天文训》),后因以“倚盖”比喻天的形状。
- 6.
偃盖释义:⒈车蓬或伞盖。喻指圆形覆罩之物。晋 葛洪《抱朴子·仙药》:“五德芝,状似楼殿,茎方,其叶五色各具而不杂,上如偃盖,中常有甘露,紫气起数尺矣。”清 曹寅《圆庐》诗之二:“蓑形偃盖一弓宽,枢户清寥位置安。”⒉形容松树枝叶横垂,张大如伞盖之状。唐 杜甫《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阴崖却承霜雪干,偃盖反走虬龙形。”《云笈七籤》卷一一三:“其观前素有松树偃盖,甚为胜景。”《西游记》第九三回:“隐隐见苍松偃盖,也不知是几千百年间故物到于今。”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第三天是学者们公请在最高峰上赏偃盖古松。”
- 7.
冰纹释义:亦作“冰文”。 人字形伞盖状的花纹。
- 8.
凤盖释义:皇帝仪仗的一种。 饰有凤凰图案的伞盖。
- 9.
圆盖释义:⒈圆形的盖子。多指伞盖、圆屋顶等物。⒉指天。
- 10.
头盖释义:⒈指物体顶端扁大似伞盖的部分。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草篇》:“又 梁简文 延香园,大同 十年,竹林吐一芝,长八寸,头盖似鸡头实,黑色。”⒉颅骨;头盖骨。菡子《妈妈的故事》:“‘不要紧的,孩子,一会儿就好了。’这句话一直响到你妈被埋到头盖以后才没有听见。”⒊旧时婚礼中新娘蒙头的红布或纱巾。
- 11.
宝盖释义:⒈佛道或帝王仪仗等的伞盖。⒉即宝盖头。详“宝盖头”。
- 12.
幡幢释义:1、即幢幡。2、特指刹上之幡。幡:用竹竿等挑起来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幢:古代原指支撑帐幕、伞盖、旌旗的木竿,后借指帐幕、伞盖、旌旗。
- 13.
幡伞释义:幡幢伞盖。旧时作供品以献神佛。
- 14.
幡繖释义:幡幢伞盖。 旧时作供品以献神佛。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寺西南隅僧伽像……至今百姓上幡繖不絶。”
- 15.
幢盖释义:⒈赤幢和曲盖。古为将军刺史的仪仗,因亦用以称刺史、郡守。语出《晋书·马隆传》:“詔曰:隆 以偏师寡众,奋不顾难,冒险能济,其假节、宣威将军,加赤幢、曲盖、鼓吹。”《文选·潘岳<马汧督诔>》:“进以显秩,殊以幢盖之制。”李善 注:“幢盖,将军刺史之仪也。”唐 刘长卿《酬滁州李十六使君见赠》诗:“幢盖方临郡,柴荆忝作邻。”⒉供神佛的幢幡伞盖。唐 康骈《剧谈录·真身》:“坊市以繒綵结为龙凤象马之形,纸竹作僧佛鬼神之状、幡花幢盖之属。”五代 齐己《升天行》:“驱青鸞,驾白凤,幢盖飘飘入冷空,天风瑟瑟星河动。”
- 16.
张盖释义:张开伞盖;打伞。《史记·商君列传》:“五羖大夫 之相 秦 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晋书·天文志上》:“天员如张盖,地方如棊局。”唐 李贺《瑶华乐》:“列斾如松,张盖如轮。”明 沉德符《野获编·刑部·热审之始》:“又至 成化 间,定五年一大恤,命司礼掌印内臣主之,出则张盖列骑,正坐於棘寺堂。”或曰,戴席帽谓之“张盖”。参阅 宋 无名氏《释常谈》。
- 17.
御伞释义:帝王出巡时所用的伞盖。为仪仗之一。
- 18.
御盖释义:黄罗伞盖。帝王仪仗之一。
- 19.
扇伞释义:仪仗所用的长柄掌扇和伞盖。
- 20.
擎盖释义:伞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