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 [cóng shū]
1. 由很多书汇编成集的一套书。
例知识青年自学丛书。
英[collection;]
丛书 引证解释
⒈ 聚集书籍。
引唐 韩愈 《剥啄行》:“门以两版,丛书於閒。”
⒉ 中国 最早的诗文集内“杂著”的别称。
引唐 陆龟蒙 《<丛书>序》:“丛书者,丛脞之书也。丛脞犹细碎也,细而不遗大,可知其所容矣……歌、诗、颂、赋、铭、记、传、序,往往杂发,不类不次,混而载之,得称为‘丛书’。”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丛书》:“古无辑録,各家著述为丛书者, 唐 陆 氏 龟蒙 有《笠泽丛书》。‘丛书’二字,始见於此,然仍诗文专集也。”
⒊ 根据一定目的和使用对象,选择若干种书编为一套,在一个总名称下刊印。有综合性的,也有专科性或专题性的。 中国 编丛书,始自 宋 代,盛于 明 清。自 元 明 至近代,所刻近三千种。
引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丛书》:“宋 温陵 曾慥,集《穆天子传》以下二百五十种为《类説》,是则后世丛书所由昉。”
缪荃孙 《校刻〈儒学警悟七集〉序》:“唐 以来有类书, 宋 以来有丛书, 朱氏 《紺珠》、 曾氏 《类説》,已汇数十种而刻之,然皆删节不全,至取各书之全者,并序跋不遗,前人以 左圭 《百川学海》为丛书之祖,顾《学海》刻於 咸淳 癸酉,先七十餘年已有《儒学警悟》一书, 俞鼎孙、俞经 编,计七集四十卷。”
《〈中国丛书综录〉前言》:“我们编纂这部《综录》……集合北京图书馆等四十一个图书馆的馆藏,这些图书馆又是在解放后经过大力充实的。因此所收的丛书有2797种,而‘新学’和‘佛学’的丛书,还不计在内。”
现代将性质相近或相同的文章或著作汇编成套出版,亦称丛书。 柳亚子 《怀念阿英先生》:“太阳社好象是出版月刊和丛书的,主要的人物是 蒋光慈 和 钱杏邨 先生。”
巴金 《靳以逝世二十周年》:“他写文章,编刊物;我也写文章,编丛书。”
国语词典
丛书 [cóng shū]
⒈ 汇刊群书而成的套书。如百部丛书、百逸丛书。
⒉ 书籍丛集。
引唐·韩愈〈剥喙行〉:「门以两板,丛书其间。」
丛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日不作,百日不食释义:谓一日不耕作,则百日无可食者。 宋 王楙《野客丛书·俗语有所自》:“今鄙俗语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而《赵世家》曰:‘一日不作,百日不食。’”《史记·赵世家》:“肃侯 游 大陵,出於 鹿门。大戊午 扣马曰:‘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肃侯 下马谢。”亦作“一日不稼,百日不食。”
- 2.
下稷释义:即下昃。 《穀梁传·定公十五年》:“戊午,日下稷,乃克葬。”范宁 集解:“稷,昃也。下昃谓晡时。”宋 王楙《<野客丛书>小序》:“皇宋 庆元 改元三月戊申日下稷,长洲 王楙 书於 不欺堂 之西偏。”
- 3.
下语释义:⒈措辞;用语。 宋 苏轼《西江月·昨夜扁舟京口》词:“此景百年几变,箇中下语千难。”宋 王楙《野客丛书·汉人下语》:“邹阳 曰‘高皇帝 收敝民之倦’,谷永 曰:‘陛下当盛壮之隆’…… 汉 人文章有如此下语者,似觉意叠,要不害於理。”⒉迷信谓鬼神借活人之口为它代言。宋范镇《东斋纪事》卷五:“三司副使 陈洎 既卒,数下语处其家事……所凭而下语者小婢,才十二岁耳。”
- 4.
丛刊释义:丛书(多用于丛书的名称):《四部丛刊》。
- 5.
丛刻释义:刻板印刷的丛书(多用于丛书名称):《励耘书屋丛刻》。
- 6.
全书释义:⒈内容完整,并无残缺的书。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但既残缺,非復全书。”宋 曾巩《<新序>目录序》:“刘向 所集次《新序》三十篇;隋 唐 之世,尚为全书,今可见者十篇而已。”⒉指整部书。清 康熙《御制<佩文韵府>序》:“於五十年十月全书告成,共一百零六卷,一万八千餘页。”⒊由许多人合编的丛书。如:《四库全书》。⒋指一人的全集。如:《曾子全书》。⒌就某一专题进行全面阐述所编次的书。如:《农政全书》。
- 7.
几何原理释义:几何原理读作ji he yuan li,吓尔勃特原著,民国21[1932]在上海出版,属于共学社科学丛书。
- 8.
创造社释义: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文学团体。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发起,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出版《创造》《创造周报》《创造社丛书》等。初期强调艺术自身的独立价值,倾向于浪漫主义,1925年提出革命文学的口号。1929年2月被国民党政府封闭。
- 9.
南菁书院释义:原址在 江苏省 江阴县 城内。 清 光绪 九年 江苏 学政 黄体芳 创立。以经史词章教授学生。王先谦 曾讲学于此,辑成《皇清经解续编》一四三○卷,又刊《南菁丛书》及《南菁札记》。废科举后,改为 南菁 学校。
- 10.
四库全书释义:丛书名。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始纂修,经十年编成。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分经、史、子、集四部,因各部类分库储藏,故名四库。编者对于不利于清朝封建统治的著作,多实行禁毁或窜改。全书缮写七部,现尚存四部。分藏北京、甘肃、浙江和台湾省。
- 11.
太阳社释义:文学团体。1927年下半年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邨等。这些人曾参加过北伐战争的实际工作,有急进的革命要求,同创造社一起提倡革命文学。先后出版《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海风周报》等刊物和“太阳社丛书”。1930年左联成立后自行解散。
- 12.
子目释义:细目:丛书子目索引。表册上共有六个大项目,每个项目底下又分列若干子目。
- 13.
宛委释义:⒈弯曲;曲折。 ⒉宛转委曲。⒊即宛委山。传说禹登宛委山得金简玉字之书,因以借喻书文之珍贵难得。如清阮元所辑丛书名《宛委别藏》,即取意于此。
- 14.
屠肆释义:⒈屠宰场;肉市。 汉 王充《论衡·讥日》:“海内屠肆,六畜死者日数千头。”唐 元结《哀丘表》:“街郭乱骨如古屠肆。”宋 王楙《野客丛书·杨胡有后》:“王莽 居摄,刚 解衣冠悬府门而去,遂亡命 交阯,隐於屠肆之间。”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梦道士》:“道遇市侩驱牛三头……问之,则将入屠肆矣。”⒉古星名。共二星,在天市垣内。
- 15.
平津馆释义:⒈亦作“平津邸”、“平津阁”。⒉清孙星衍任山东督粮道时,治所即在公孙弘所封平津故地,因名其书斋为平津馆,所刊丛书名《平津馆丛书》。
- 16.
戢孴释义:⒈众多貌。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芝栭欑罗以戢孴,枝牚杈枒而斜据。”李善 注:“戢孴,众貌。”唐 刘知几《史通·杂说上》:“观 太史公 之创表也,於帝王则敍其子孙,於公侯则纪其年月,列行縈紆以相属,编字戢孴而相排。”⒉汇集。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丛书》:“丛书者,丛脞之书也。丛脞犹细碎,细而不遗大,可知其所容矣。盖戢孴己作,犹后人别集中之杂著也。”
- 17.
报罗释义:旧称考取进士后暴卒者。事涉迷信,说法不一。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罗玠,贞元 五年及第,关宴,曲江 泛舟,舟沉,玠 以溺死。后有关宴前卒者,谓之‘报罗’。”宋 王楙《野客丛书·报罗二说》:“《杂説》谓进士放榜,须有一人谢世,名曰报罗使,言报大罗天也。《摭言》又谓‘罗玠,贞元 中及第,开宴,曲江 泛舟,玠 以溺死。后有开试(关试)前卒者谓之报罗。’二説不同。”
- 18.
改弦易辙释义:改换琴弦,变更行车道路。比喻改变方向、作法等。宋王楙《野客丛书·张杜皆有后》:“使其子孙改弦易辙,务从宽厚,亦足 以盖其父之愆矣。”
- 19.
文库释义:由许多书汇编成的一套书(多用于丛书名):《世界文库》。
- 20.
文选楼释义:楼名。 一在 湖北省 襄阳县。南朝 梁 昭明太子 萧统 建。统 集 刘孝威、庾肩吾 等十余人,于此辑《文选》,故名。一在 江苏省 扬州市。旧谓 萧统 读书处。或言非是,乃 隋 曹宪 故居,宪 以《文选》教授生徒,故名所居巷为 文选巷,楼为 文选楼。清 阮元 居 文选巷,建楼五间,题名 隋文选楼,用以藏书,所辑书名《文选楼丛书》。清 赵翼《昭明读书台》诗:“昭明 文选楼,旧在 邗江 涘。”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文选楼》:“扬州 有 文选楼、文选巷 之名。见於 王象之《舆地纪胜》及 罗愿《鄂州集》。乃 隋 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