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圣果 圣果的意思
shèngguǒ

圣果

简体圣果
繁体聖果
拼音shèng guǒ
注音ㄕㄥˋ ㄍㄨㄛ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èng,(1) 旧时称所谓人格最高尚的、智慧最高超的人。【组词】:圣人。圣哲。(2) 最崇高的,对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组词】:神圣。圣洁。圣地。圣经。(3) 封建时代美化帝王的说法。【组词】:圣上。圣旨。圣明。(4) 称学问、技术有特高成就的。【组词】:圣手。棋圣。(1) 古代方言,义同“掘”《説文•土部》。【例句】:“圣,汝潁之閒謂致力於地曰圣。”清施補華《别弟文》:“吾負母而逃,圣野菜充飢。”

guǒ,(1) 某些植物花落后含有种子的部分。【组词】:果实。果品。果木。结果(①结出果实;②事情的结局或成效)。(2) 结局,与“因”相对。【组词】:因果。成果。(3) 坚决。【组词】:果决。果断。(4) 确实,真的。【组词】:果真。如果。(5) 充实,饱足。【组词】:果腹。(6) 姓。

基本含义

指高尚的品德或行为,也指具有救世救民之功德的人。

圣果的意思

圣果 [shèng guǒ]

1. 佛教语。犹正果。佛教修行所达到的圆满境界。

圣果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犹正果。佛教修行所达到的圆满境界。

《楞严经》卷一:“佛告 阿难 :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下·昙无竭》:“天竺 禪师 佛驮多罗,此云 觉救,彼方咸云已证圣果。”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缚喝国》:“虽证圣果,终无神变,盖亦千计,不树封记。”


国语词典

圣果 [shèng guǒ]

⒈ 佛教用语:(1)​ 指证得阿罗汉的境界。(2)​ 指证得见道位以上的境界。

《大集法门经·卷上》:「诸苾?,汝今当知,我等诸声闻大众,皆是离尘清净心者,现证诸法,善能了知诸出离道要,各各已得所证圣果。」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七一》:「有圣道,有修圣道,由斯得有圣果差别。」


圣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八犍度释义:谓佛教分诸法为八类(犍度,梵语法聚的意思):一、杂犍度,杂说四善根、四圣果等。二、结使犍度(结使,烦恼的意思)。有三结、五盖乃至百八烦恼之说。三、智犍度,说二智、四智等。四、行犍度,说十善、十恶等业行。五、大犍度,说地、水、火及四大等法。六、根犍度,说眼耳等五根,六根乃至二十二根等。七、定犍度,说四禅、四定之禅定。八、见犍度,说断、常二见乃至六十二见等。亦省作“八犍”。
    • 2.
      四果释义:⒈佛教语。声闻乘圣果有四,旧译依梵语称为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新译将前三果译为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仍其旧。南朝 齐 周颙《重答张长史书》:“吾不翔翮於四果,卿尚无疑其集佛。”南朝 梁 沉约《佛记序》:“非唯四果不议,固亦十地罔窥。”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纳缚僧伽蓝》:“伽蓝西南,有一精庐。建立已来,多歷年所,远方辐凑,高才类聚,证四果者难以详举。”⒉宋 代民间教派名。宋 陆游《条对状》:“惟是妖幻邪人,平时誑惑良民,结连素定,待时而发,则其为害,未易可测。伏缘此色人处处皆有,
    • 3.
      证圣释义:佛教语。谓证入圣果。
    • 4.
      贤善释义:⒈贤明善良。《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一·卿云歌三》:“迁于贤善,莫不咸听。”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信度国》:“其有精勤贤善之徒,独处闲寂,远迹山林,夙夜匪懈,多证圣果。”唐 元稹《唐故建州浦城县尉元君墓志铭》:“夫人 濮阳 吴氏,贤善恭干。”⒉指贤明善良的人。唐 元稹《授孟子周太子宾客制》:“闻匹夫之爱其子者,犹求明哲为之师,贤善为之友,而况乎羽翼元子,宾游东朝,非旧德耆年,孰副兹选?”
    • 5.
      须陀洹果释义:梵语的音译。意译为“预流”、“入流”。谓预入圣者之流。声闻乘四圣果之一,断除三界中的见惑,即证此果位。

圣果(shengg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圣果是什么意思 圣果读音 怎么读 圣果,拼音是shèng guǒ,圣果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圣果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