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关防 关防的意思
guānfáng

关防

简体关防
繁体關防
拼音guān fáng
注音ㄍㄨㄢ ㄈㄤ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ān,(1) 闭,合拢。【组词】:关门。关闭。关张。关停并转(zhǎn)。(2) 拘禁。【组词】:关押。关禁。(3)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组词】:关口。关隘。关卡(qiǎ)。关塞(sài)。关津。嘉峪关。(4) 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组词】:海关。关税。(5) 重要的转折点,不易度过的时机。【组词】:关节。难关。年关。(6) 牵连,联属。【组词】:关连。关联。关心。关涉。关乎。关注。关于。有关。(7) 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组词】:关饷。(8) 姓。

fáng,(1) 戒备,预先作好应急的准备。【组词】:防止。防备。预防。防范(防备,戒备)。防患未然。防意如城(指严格控制个人欲望,就像守城防敌一样)。防微杜渐(在坏事和错误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以免发展下去)。(2) 守卫。【组词】:防守。边防。海防。(3) 堤坝。【组词】:防堤。“以防止水”。(4) 抵得,相当。【例句】:百夫之防(抵得上百人的人)。

基本含义

关防指关键的防守,也可以指关键的防范措施。

关防的意思

关防 [guān fáng]

1. 防备,防范。

周瑜关防严紧,因此无计脱身。——《三国演义》

[ guard against; ]

2. 关隘有军队驻守的地方。

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唐·杜甫《塞芦子》

[ a frontier pass; ]

3. 印信的一种。长方形,始于明初,又称“大印”

[ Government seal; ]

关防 引证解释

⒈ 守关防边。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思恩荣以横奔兮,阂闕塞之嶢峥。顾衰絰以轻举兮,迫关防之我婴。”
唐 钱起 《奉送户部李郎中出塞》诗:“关防驱使节,花月眷离筵。”
宋 苏轼 《贺高阳王待制启》:“峻登祕近之直,重易关防之雄。”

⒉ 用兵防守的关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其水东南流出峡,峡左有城,盖古关防也。”
唐 杜甫 《塞芦子》诗:“延州 秦 北户,关防犹可倚。”
唐 罗隐 《定远楼》诗:“近日关防虽弛柝,旧时栏槛尚侵云。”

⒊ 防守;警备。

宋 曾巩 《申明保甲巡警盗贼札子》:“所贵有所关防,可以暗消盗贼。”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三本第九出:“叫大小神将,与我驰报与我儿 那叱,下方着意关防,四下用心围定。看那 护国天王,必捉 通天大圣。”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猾夏之渐》:“行不监押之,止不关防之,十三省之山川形势,兵马钱粮,靡不收归图籍而莫之禁,古今有此玩待外国人之政不?”

⒋ 防范。

宋 司马光 《上听断书》:“今国家政事未有不先经两府相与商议,然后施行。关防祕密,外人莫得而知。”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三:“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阡、陌等字,相传始于国初刑部尚书 开济,然 宋 边实 《崑山志》已有之。盖钱穀之数用本字,则姦人得以盗改,故易此以关防之耳。”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他儿子叫做 金跃,却是一字不通的,考期在即,要寻一个替身。这位学道的关防又严,须是想出一个新法子来。”

⒌ 印信的一种,始于 明 初。 明太祖 为防止作弊,用半印,以便拼合验对。后发展成长方形、阔边朱文的关防。 清 代,正规职官用正方形官印称“印”。临时派遣的官员用长方形的官印称“关防”。

明 刘辰 《国初事迹》:“各布政司用使空印纸於各部,查得或钱粮军需段疋有差错收正,却将印纸填写咨呈补卷,事发, 太祖 怒曰:如此作弊瞒我,此盖部官容得,所以布政司敢将空印填写。尚书与布政司官尽诛之。议用半印勘合行移关防。”
明 刘若愚 《明宫史·内府职掌·司礼监》:“南京 正副守备太监二员,关防一颗,其文曰‘ 南京 守备太监关防’。”
《文明小史》第五四回:“倍立 久居 中国,晓得官场上的情形,看过批禀上印着制臺的关防,知道不错。”
姚雪垠 《长夜》三七:“如今只等着 徐寿椿 那方面把关防、旗帜、军装和子弹等项发下来。”

⒍ 经官的讼事。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二折:“若拏贼做箇证见,我着他望穿堂打会关防。”


国语词典

关防 [guān fáng]

⒈ 关隘有兵驻守的地方。

《三国演义·第一〇回》:「信贾诩有先见之明,重用其计,只理会紧守关防,由他搦战,并不出迎。」

⒉ 刻有政府机关全衔的印信。

⒊ 防止串通或泄露机密的措施。

《石点头·卷七·感恩鬼三古传题旨》:「宋朝关防尚宽,一个应举秀才,与大座师两相宾主,全无回避。」

⒋ 关照设防。

《西游记·第三四回》:「有几个小妖拿盘拿盏,执壶酾酒,不住的两头乱跑,关防的略松了些儿。」


关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公验释义:官府开具的证件。《隋书·高祖纪下》:“庚寅,勑舍客无公验者,坐及刺史、县令。”宋 王溥《唐会要·逃户》:“见在桑产如无近亲承佃,委本道观察使於官健中取无庄田有人丁者,据多少给付,便与公验,任充永业。”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二》:“唐 宣宗 时,中书门下奏:‘若官度僧尼,有闕,则择人补之,仍申祠部给牒。其欲远游寻师者,须有本州公验。’乃知本朝僧尼出游给公验,自 唐 已然矣。”《元典章·户部八·市舶》:“并依在先旧行关防体例填付舶商。大船请公验,柴水小船请公凭。”
    • 2.
      关河释义:关塞;关防。泛指山河。
    • 3.
      军屯释义:⒈指驻屯的军队。《前汉书平话》卷上:“朕思之,陈豨 造反,多因为寡人与 陈豨 军屯衣甲器物,是他 韩信 执用的物件,以此上仇寡人之寃。”陈毅《长相思·冀鲁豫道中》词:“昼趲行,夜趲行,敌伪关防穿插勤。到处有军屯。”⒉谓利用驻屯军队就地耕种土地。郑观应《盛世危言·边防一》:“有所谓军屯者,如 汉武 元鼎 六年,初置 张掖、酒泉郡,而 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责六十万人戍田之是也。”
    • 4.
      去失释义:丢失。《元典章·吏部八·案牍》:“人等俱係专管案牘人员,年来不为用心关防,多有去失文凴籍歷。”《清平山堂话本·阴骘积善》:“且説 张客 到於市中,取珠欲货,不知去失,諕得魂不附体。”
    • 5.
      周时释义:⒈指一昼夜。⒉昼夜。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士阶条例》:“由总閲於廵察官中简选二员,给以印封锁钥,便司啟闭,并令周时巡缉,以重关防。”
    • 6.
      啓事释义:⒈陈述事情。 多用于下对上。《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召呼三臺尚书以下自诣 卓 府启事。”《旧唐书·高宗纪下》:“八月辛丑,上痁疾,令太子受诸司启事。”《红楼梦》第十八回:“﹝巡察地方总理关防太监﹞指示 贾 宅人员何处出入,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仪注。”⒉陈述事情的奏章;函件。《晋书·山涛传》:“涛 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 启事’。”南朝 梁 沉约《谢赐甘露启》:“不任欣贺,谨以启事谢以闻。”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殷文圭》:“文圭 后饰非,遍投启事公卿间。”清 钱谦益《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
    • 7.
      弊絶风清释义:弊害之事绝迹,不正之风廓清。 语本 宋 周敦颐《拙赋》:“上安下順,風清弊絶。”明 汤显祖《牡丹亭·劝农》:“恭喜本府 杜太爺 管治三年,慈祥端正,弊絶風清。”清 林则徐《关防告示》:“隨時隨事,杜漸防微,庶幾弊絶風清,令行政肅。”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从前的‘赌痞’,现在自己在那里禁赌了,农会势盛地方,和牌一样弊绝风清。”
    • 8.
      敌僞释义:⒈敌方的虚实。 《韩非子·内储说下》:“参伍既用於内,观听又行於外,则敌伪得。”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敌伪得’,得知敌之情伪也。”⒉指我国抗 日 战争时期 日本 侵略者和汉奸。亦指 日本 侵略者和汉奸的政权。陈毅《泗宿道中》诗:“百里吠村犬,穿插敌伪惊。”陈毅《长相思·冀鲁豫道中》词:“昼趲行,夜趲行,敌伪关防穿插勤。”邹韬奋《抗战以来》二六:“希望他们出来之后,把工作改换方向,用来对付敌伪。”
    • 9.
      火政释义:古代有关防火救灾的事。《汉书·五行志上》:“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左传·襄公九年》“九年春,宋 灾,乐喜 为司城,以为政”唐 孔颖达 疏:“传言‘以为政’者,以为救火之政耳。”
    • 10.
      装揑释义:犹捏造。《元典章·礼部三·葬礼》:“朱惠孙 告豪强 安主、侯一之 等,将 惠孙 元供养亡母 苏氏 魂牌,装揑大言,恐骗讫银钞。”《元典章·刑部五·检验》:“近年以来,亲民之官,不以人命为重,往往推延,致令发变……装揑尸状,移易轻重,情弊多端,拟合设法关防。”
    • 11.
      覰看释义:犹窥视。宋 苏轼《与侄孙元老书》之一:“姪孙既是 东坡 骨肉,人所覰看,住京凡百加关防。”
    • 12.
      钤记释义:旧时机关团体使用的图章,多为长形,不及印或关防郑重。
    • 13.
      锁闱释义:犹锁院。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六月》:“而况锁闈,典司封校,儻或隐情患失,缄默不言,则负陛下委任之恩。”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阁试》:“士人自锁闈敭廷之外,其试事最重者,无如吏部之考选科道。”清 赵翼《秋闺分校杂咏·填榜》:“堂吏声高唱拆封,关防加密锁闈重。”

关防(guanf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关防是什么意思 关防读音 怎么读 关防,拼音是guān fáng,关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关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