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 [shī zhěn]
1. 神经系统机能障碍引起的皮肤发红,发痒,形成丘疹或水泡的病。
英[eczema;]
湿疹 引证解释
⒈ 一种常见过敏性皮肤病。常发于面部及四肢。症状为皮肤红斑,剧痒,形成丘疹或水疱。愈后常复发。
国语词典
湿疹 [shī zhěn]
⒈ 皮肤上出现水泡、鳞屑、结痂、局部发痒及烧灼感的一种炎症病变。
湿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尺裈释义:特点是吸汗强,预防湿疹,外痔等,按摩。
- 2.
湿气释义:⒈液体(如水)以比较微小的量散发或凝结并弥散在气体中成为一种看不见的蒸气或是雾;特指大气的水汽。 ⒉中医指湿疹、手癣、脚癣等症。
- 3.
瘙蹄释义:指马、牛等蹄的凹部所患奇痒难忍的湿疹。
- 4.
白鲜释义:多年生草本。 有浓烈香气。根肉质,淡黄白色,羽状复叶,总状花序顶生,花大,白色或淡紫色。根皮入药,称白鲜皮。性寒、味苦,主治湿疹、疥癣、风湿热痹等症。参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白鲜》。
- 5.
窃衣释义:为伞形科植物窃衣TorilisscabraDC.和小窃衣TorilisjaponicaDC.的果实或全草。窃衣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小窃衣分布几遍全国。具有杀虫止泻,收湿止痒之功效。常用于虫积腹痛,泄痢,疮疡溃烂,阴痒带下,风湿疹。
- 6.
腺病质释义:少年儿童因分泌紊乱而引起的体质虚弱,易患结核、淋巴结肿大、湿疹等症。 郭沫若《残春》四:“我听了她说的这些症候,都是肺结核初期所必有的,更加以她那腺病质的体格,她是得了这种难治的病症断然无疑。”
- 7.
蛇床释义:亦作“蛇床”。亦作“虵床”。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约80厘米,圆柱,具纵棱。叶三回三出式羽状全裂,最终裂片线形。夏季开花。果实卵圆形,可入药,称蛇床子,有小毒,主治阳痿、带下、腰酸、阴部湿痒等症。煎汤外洗,可治疥癣湿疹。《淮南子·氾论训》:“夫乱人者,芎藭之与藁本也,蛇牀之与麋芜也,此皆相似者。”《山海经·中山经》“其草多葌蘪芜芍药芎藭”晋 郭璞 注:“蘪芜似蛇牀而香也。”南朝 宋 谢灵运《山居赋》“五华九实”自注:“九实者,连前实、槐实、栢实、兔丝实、女贞实、蛇床实、蔓荆实、蓼实。”南朝 宋 鲍照《药奁
- 8.
霉毒释义:⒈即杨梅疮。 性病的一种。⒉即梅毒。花柳病。详“梅毒”。⒊大腿间的湿疹。
- 9.
鞣酸释义:有机化合物,淡黄色粉末,有微臭。 工业上用来制造墨水和鞣皮革,医药上用做收敛剂,治火伤、湿疹、腹泻等症。也叫单宁或单宁酸。
- 10.
风疽释义:病名。 指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