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举荐 举荐的意思
jiàn

举荐

简体举荐
繁体舉薦
拼音jǔ jiàn
注音ㄐㄩˇ ㄐㄧ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ǔ,(1) 向上抬,向上托。【组词】: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2) 动作行为。【组词】:举止。轻而易举。(3) 发起,兴办。【组词】:举义。举办。创举。(4) 提出。【组词】:举要。举例。(5) 推选,推荐。【组词】:推举。荐举。(6) 全。【组词】:举国。举世。举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组词】:科举。举人。一举成名。(8) 攻克。【例句】:“一战而举鄢、郢”。

jiàn,(1) 推举,介绍。【组词】:推荐。举荐。荐擢。(2) 频仍,屡次。【例句】:荐仍(一再)。荐饥(连年饥荒)。荐食(一再吞食,喻不断侵略)。荐臻(接连来到)。(3) 进献,祭献。【例句】:荐羞(进献肴馔)。荐新(以初熟谷物或时鲜果物祭献)。荐胙(供献鬼神的肉)。(4) 草。【例句】:“麋鹿食荐”。(5) 草席,垫子。【组词】:草荐。棕荐。

基本含义

推荐、提拔

举荐的意思

举荐 [jǔ jiàn]

1. 作为值得信赖或关注而推荐;作为值得注意或惠顾而提出。

举荐人才。

[recommend;]

举荐 引证解释

⒈ 见“举荐”。亦作“举荐”。古代指向朝廷、皇帝推荐人才。

南朝 宋 袁淑 《防御索虏议》:“举荐板筑之下,抽登臺皁之间。”
《东周列国志》第二五回:“百里奚 辞上卿之位,举荐一人以自代。”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二章:“臣且愿趁此为陛下举荐贤材,为国效力。”


国语词典

举荐 [jǔ jiàn]

⒈ 推举、推荐。

如:「经由地方有力人士举荐,他到这家公司后,立即被聘任为业务经理。」


举荐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推荐释义: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人或组织介绍,希望任用或接受:推荐她去当教师。 向青年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
    • 2.
      推选释义:口头提名选举:推选代表。他被大家推选为组长。
    • 3.
      推举释义:推选:大家推举他为工会小组长。
    • 4.
      保举释义:向上级荐举有才或有功的人,使得到提拔任用。

举荐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自荐释义:自己推荐自己:自荐材料。

举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途释义:⒈亦作“三涂”。佛教语。即火途(地狱道)、血途(畜生道)、刀途(饿鬼道)。⒉指封建时代取得官职的三条途径:举荐、征辟、科甲。
    • 2.
      举类释义:⒈举荐善类。语出《左传·襄公三年》:“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九:“张文定 庆历 中草两制,《荐举勅》云:‘盖举类之来旧矣。三代 之盛王,其必由之。’”⒉举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邇而见义远。”唐 张说《进嶲州斗羊表》:“勇士冠鸡,武夫戴鶡,推情举类,获此鬭羊。”
    • 3.
      举荐释义:推荐(人):举荐德才兼备的人来校任教。
    • 4.
      举贤任能释义: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 5.
      举贤荐能释义:举荐贤材,任用能人,推举贤臣。
    • 6.
      九举释义:⒈谓九次举牲。⒉指齐桓公九合诸侯。⒊多次举荐。
    • 7.
      乡贡进士释义:乡贡进士,即地方的州县官吏(如泉州府学)依据私学(如最早泉州私学潘湖仁颖书院前身仁颖书舍)养成的士人,经乡试、府试两级的选拔,合格者被举荐参加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科考试,而未能擢第者则称为“乡贡进士”。
    • 8.
      交荐释义:共同举荐。
    • 9.
      以言举人释义: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 10.
      任举释义:委任举荐,引荐保举。
    • 11.
      兴甿释义:举荐民间的贤者和能者。
    • 12.
      内举不避亲释义:指举荐身边有才能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 13.
      内举不避子释义:举荐内部人时不回避自己的儿子。
    • 14.
      写染释义:⒈书写。宋 彭汝砺《途中早起寄兄弟》诗:“新诗如有得,写染寄归翰。”⒉指书法、绘画、文章等。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好写染也,我试看咱。”元 武汉臣《玉壶春》楔子:“好写染也。小官将此万言长策亲到圣人跟前举荐你为官,决不负所託。”⒊兼指书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娶妻 王氏,少年美貌,读书识字,写染皆通。”
    • 15.
      刺举释义:⒈检举。《史记·田叔列传》:“天下郡太守多为姦利,三河 尤基,臣请先刺举 三河。”《资治通鉴·晋明帝太宁元年》:“氾公 糟粕书生,刺举小才,不思国家大计。”胡三省 注:“刺者,以直伤人;举者,招人之过。”严复《原强》:“祖宗之成宪俱在,吾寧率由之而加实力焉。于是而督责之令行,刺举之政兴。”周振甫 注:“刺举,派人刺探阴私加以举发。”⒉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魏书·术艺传·张渊》:“执法刺举於南端,五侯议疑於水衡。”注:“太微南门,谓之执法。刺举者,刺姦恶,举有功。”
    • 16.
      剡荐释义:上书举荐。
    • 17.
      卓荐释义:因卓异而被举荐。清 制,吏部考核官吏,才能出众的称为“卓异”。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高要 令 杨国霖 兰坡,作吏三十年,两膺卓荐,傲兀不羈。”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致刘次白抚部书》:“次白 为 太湖 同知,曾以濬河便民,荐举加知府衔。次年復以计典卓荐,擢守 徐州,洊至开府。”
    • 18.
      参革释义:旧时官吏因受弹劾而被革职。《红楼梦》第三回:“雨村 忙回头看时,不是别人,乃是当日同僚一案参革的 张如圭。”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微员食禄有定数》:“制军谓此等劣员,亟应参革。”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一章:“他决定赶快将老朽无能的现任知府参革,在奉旨以前就便宜处置,举荐一位年轻有为的人接任知府。”
    • 19.
      同举释义:⒈一同举荐。⒉一同举事。多指军事行动。
    • 20.
      呈见释义:⒈谓举荐而使谒见。 ⒉呈现。

举荐(juj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举荐是什么意思 举荐读音 怎么读 举荐,拼音是jǔ jiàn,举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举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