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讥切 讥切的意思
qiē

讥切

简体讥切
繁体譏切
拼音jī qiē
注音ㄐㄧ ㄑㄧㄝ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ī,(1) 讽刺,挖苦。【组词】:讥讽。讥评。讥笑。讥诮。冷讥热嘲。(2) 查问,察问。(3) 指责,非议。【组词】:讥议。讥弹(tán )(指责,抨击)。(4) 规劝。

qiē qiè, ◎ 用刀从上往下用力。【组词】:切菜。切除。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在业务、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长处,纠正缺点,如“切切琢磨”)。(1) 密合,贴近。【例句】:切当(dàng )。切肤(切身)。切己。亲切。(2) 紧急。【组词】:急切。迫切。(3) 实在。【组词】:切忌。恳切。(4) 旧时汉语标音的一种方法,用两个字,取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拼成一个音。亦称“反切”。

基本含义

嘲笑尖刻,言辞尖锐而切中要害。

讥切的意思

讥切 [jī qiē]

1. 劝谏。

讥切 引证解释

⒈ 劝谏。

《汉书·梅福传》:“福 孤远,又讥切 王氏,故终不见纳。”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之三:“绍圣、元符 间,拓地进筑而敛不及民, 熙丰 旧人矜伐其美。然 陈瓘 讥切 曾布,以为转天下之积耗之西边,邦本自此拨矣。”
《清史稿·成哲亲王永瑆传》:“编修 洪亮吉 上书 永瑆,讥切朝政, 永瑆 上闻,上治 亮吉 罪。”


讥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斥讳释义:不避忌讳,直接指陈。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愿陛下下詔引咎,损太官之膳,避路寝之朝,许士大夫斥讳上闻讥切时病,罢不急之役,省无名之敛,勿崇私恩,更进直道。”
    • 2.
      汹动释义:亦作“汹动”。 喧扰不宁。宋 苏轼《论叶温叟分擘度牒不公状》:“切缘度牒三百道,约直钱五万餘贯。所在商贾富民,为之奔走汹动。”宋 叶适《蔡知阁墓志铭》:“自是中外讹言相汹动,无不讥切过宫者。”《宋史·河渠志七》:“运河 自州前至北郭,穿闤闠中盖十四五里,每将兴工,市肆汹动,公私骚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偷桃》:“忽有一人率披髮童,荷担而上,似有所白,万声汹动,亦不闻为何语。”
    • 3.
      焚弃释义:⒈烧毁去除。《魏书·敬宗孝庄帝纪》:“詔以前朝勋书多窃冒,宜一切焚弃之。”《文选·应璩<百一诗>》李善 题解引 晋 张方《楚国先贤传》:“汝南 应休璉 作《百一篇诗》讥切时事,徧以示在事者,咸皆怪愕,或以为应焚弃之。何晏 独无怪也。”⒉指焚如和弃市。《旧唐书·哀帝纪》:“示焚弃之典,以惩显负之踪。”参见“焚如”。
    • 4.
      百一诗释义:诗篇名。 为 汉 应璩 讥切时事之作。题名“百一”,有三说:(1)原诗可能有一百零一篇。(2)诗是五言二十句,正好一百字。(3)指百虑一失的意思。参阅《文选·应璩〈百一诗〉》唐 李善 注。

讥切(jiqi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讥切是什么意思 讥切读音 怎么读 讥切,拼音是jī qiē,讥切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讥切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