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视 [chóu shì]
1. 把别人当作仇人看待。
英[ regard as an enemy; ]
2. 以仇恨的心理或目光看。
英[ be hostile to; look upon with hatred; ]
仇视 引证解释
⒈ 敌视;以仇敌看待。
引明 李东阳 《书宋诸贤墨跡后》:“吕 非纯才,仇视诸贤,无足深论。”
冰心 《寄小读者·通讯十八》:“我心中虽丰富的带着军人之血,而我常是喜爱 日本 人,我从来不存着什么屈辱与仇视。”
杨沫 《青春之歌》九:“她那傲慢的、仇视的眼光,象袭来的一阵疾雨。”
国语词典
仇视 [chóu shì]
⒈ 以仇敌相待。
引明·李东阳〈书宋诸贤墨迹后〉:「吕非纯才,仇视诸贤,无足深论。」
近敌视
仇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乌眼鸡释义:⒈乌眼鸡好斗,因以形容人互相嫉恨,怒目而视的样子。 ⒉比喻互相仇视的人。
- 2.
交恶释义:互相憎恨仇视:二人交恶已久。
- 3.
仇外释义:仇视外国或外族人:仇外心理。
- 4.
仇怨释义:仇视憎恨。
- 5.
仇视释义:以仇敌相看待:互相仇视。仇视侵略者。
- 6.
切齿咬牙释义: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
- 7.
切齿嚼牙释义: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 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
- 8.
刺宋案释义:民国初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案件。1913年初,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连续发表竞选演说,抨击袁世凯政府,主张实行议会政治,引起袁的仇视。不久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袁世凯派人于3月20日在上海车站刺死宋教仁。由此引发了“二次革命”。
- 9.
反目成仇释义: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双方从和睦的关系转变成仇视敌对的状态。
- 10.
和解释义:不再争执或仇视,归于和好:双方和解。
- 11.
咬牙恨齿释义: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 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同“咬牙切齿”。
- 12.
嫉视释义:犹仇视。
- 13.
张牙切齿释义: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
- 14.
怨仇释义:⒈怨恨仇视。 ⒉指所怨恨仇视的人。
- 15.
恐同者释义:指排斥甚至厌恶、仇视同性恋者的群体。
- 16.
敌意释义:仇视的心理;敌对的情感:心怀敌意。露出敌意的目光。
- 17.
敌对释义:属性词。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仇视而相对抗的:敌对态度。敌对势力。敌对行动。
- 18.
敌视释义:当做敌人看待;仇视:互相敌视。敌视的态度。
- 19.
焚尸扬灰释义:形容非常仇视。 同“焚骨扬灰”。
- 20.
焚骨扬灰释义:烧掉尸骨,扬弃骨灰。 形容非常仇视。
仇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乌眼鸡释义:⒈乌眼鸡好斗,因以形容人互相嫉恨,怒目而视的样子。 ⒉比喻互相仇视的人。
- 2.
交恶释义:互相憎恨仇视:二人交恶已久。
- 3.
仇外释义:仇视外国或外族人:仇外心理。
- 4.
仇怨释义:仇视憎恨。
- 5.
仇视释义:以仇敌相看待:互相仇视。仇视侵略者。
- 6.
切齿咬牙释义: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
- 7.
切齿嚼牙释义: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 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
- 8.
刺宋案释义:民国初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案件。1913年初,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连续发表竞选演说,抨击袁世凯政府,主张实行议会政治,引起袁的仇视。不久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袁世凯派人于3月20日在上海车站刺死宋教仁。由此引发了“二次革命”。
- 9.
反目成仇释义: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双方从和睦的关系转变成仇视敌对的状态。
- 10.
和解释义:不再争执或仇视,归于和好:双方和解。
- 11.
咬牙恨齿释义: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 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同“咬牙切齿”。
- 12.
嫉视释义:犹仇视。
- 13.
张牙切齿释义: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
- 14.
怨仇释义:⒈怨恨仇视。 ⒉指所怨恨仇视的人。
- 15.
恐同者释义:指排斥甚至厌恶、仇视同性恋者的群体。
- 16.
敌意释义:仇视的心理;敌对的情感:心怀敌意。露出敌意的目光。
- 17.
敌对释义:属性词。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仇视而相对抗的:敌对态度。敌对势力。敌对行动。
- 18.
敌视释义:当做敌人看待;仇视:互相敌视。敌视的态度。
- 19.
焚尸扬灰释义:形容非常仇视。 同“焚骨扬灰”。
- 20.
焚骨扬灰释义:烧掉尸骨,扬弃骨灰。 形容非常仇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