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包茅 包茅的意思
bāomáo

包茅

简体包茅
繁体
拼音bāo máo
注音ㄅㄠ ㄇㄠ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āo,(1) 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组词】:包装。包饺子。(2) 包好了的东西。【组词】:邮包。背(bèi )包。(3) 装东西的袋。【组词】:书包。皮包。(4) 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组词】:包括。包举(总括)。包容。包涵。包罗万象。无所不包。(5) 总揽,负全责。【组词】:包销。包揽。(6) 保证。【组词】:包赔。包在我身上。(7) 约定的,专用的。【组词】:包饭。包工。(8) 围。【组词】:包围。包剿。(9) 一种带馅的蒸熟的面食。【组词】:包子。糖包儿。(10) 身体上肿起的疙瘩。【组词】:脓包。(11) 姓。

máo, ◎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组词】:茅草。茅庐。茅舍。名列前茅(喻名次列在前面)。

基本含义

包茅指用茅草覆盖房屋,比喻居住贫苦。

包茅的意思

包茅 [bāo máo]

1. 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的菁茅。因以裹束菁茅置匣中,故称。

包茅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的菁茅。因以裹束菁茅置匣中,故称。

《书·禹贡》:“包匭菁茅。”
《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
杜预 注:“包,裹束也;茅,菁茅也;束茅而灌之酒,为缩酒。”
唐 杜甫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八:“包茅重入归关内,王祭还供尽海头。”
《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丙午,敕 常州 府岁贡包茅。”


国语词典

包茅 [bāo máo]

⒈ 成束捆绑的菁茅草。古代祭祀时,用来滤酒去滓,为春秋时楚国的贡物。也作「苞茅」。

《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
《史记·卷六二·管晏传》:「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包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包茅释义: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的菁茅。因以裹束菁茅置匣中,故称。《书·禹贡》:“包匭菁茅。”《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杜预 注:“包,裹束也;茅,菁茅也;束茅而灌之酒,为缩酒。”唐 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八:“包茅重入归关内,王祭还供尽海头。”《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丙午,敕 常州 府岁贡包茅。”
    • 2.
      缩酒释义:古代祭祀时用菁茅滤酒去渣,谓之缩酒。一说,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下,若神饮之,故谓之缩酒。见《周礼·天官·甸师》“祭祀共萧茅”郑玄 注引 郑大夫 曰。《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晋 王隐《晋书地道记·零陵郡》:“泉陵县 有香茅,气甚芬香,言贡之以缩酒也。”北周 庾信《周方泽歌》之一:“调歌孙竹,缩酒江茅。”唐 柳宗元《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荆 之茅,皆可以缩酒。”
    • 3.
      茅缩释义:用茅草滤酒。 也指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语本《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古代祭祀时将酒自茅束上浇下,糟留茅中,酒汁自茅束渗透下流,像神饮之。唐 于邵《释奠武成王乐章·亚献终献》:“茅缩可致,神歆载融。”宋 苏轼《江涨用过韵》:“江流儻席卷,社酒期茅缩。”
    • 4.
      莤酒释义:⒈古代用酒灌注茅束以祭神,象征神饮酒。 《说文·酉部》:“莤,礼祭,束茅加于祼圭而灌鬯酒,是为莤,象神歆之也……《春秋传》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莤酒。’”按,今本《左传·僖公四年》作“缩酒”。⒉用器物漉酒以去糟。明 冯时化《酒史·酒考》:“醑,莤酒也。”自注:“莤音缩。”

包茅(baom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包茅是什么意思 包茅读音 怎么读 包茅,拼音是bāo máo,包茅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包茅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