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 [hū hū]
1. 失意貌。
例忽忽如狂。——《汉书·李广苏建传》
英[ frustratedly; absent-minded; ]
2. 时间快速飞逝的样子。
例离开杭州,忽忽又是一年。
英[ time,pass in a flash; ]
忽忽 引证解释
⒈ 倏忽,急速貌。
引《楚辞·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兮其将暮。”
宋 王安石 《骅骝》诗:“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
清 戴名世 《戴母唐孺人寿序》:“忽忽遂至四五十年,恍如昨日,而余亦老矣。”
胡国梁 《黄花岗之役》:“我在教练所,忽忽已有一个多礼拜了。”
⒉ 迷糊,恍忽。
引《文选·宋玉<高唐赋>》:“悠悠忽忽,怊悵自失。”
李善 注:“忽忽,迷也。”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迴,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二:“后其人忽忽如失魂,经日乃差。”
明 何景明 《还至别业》诗之一:“寧知非梦寐,忽忽心未安。”
⒊ 失意貌。
引《史记·韩长孺列传》:“乃益东徙屯,意忽忽不乐。数月,病欧血死。”
《南史·刘孝绰传》:“﹝ 孝绰 ﹞晚年忽忽不得志。”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尧咨 性刚戾,数被挫辱,忽忽无聊。”
⒋ 模糊不清。
引《管子·内业》:“折折乎如在於侧,忽忽乎如将不得,渺渺乎如穷无极。”
汉 王粲 《伤夭赋》:“昼忽忽其若昏,夜炯炯而至明。”
《隋书·天文志中》:“鬼质欲其忽忽不明则安,明则兵起,大臣诛。”
清 龚自珍 《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诗之十二:“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靄生。”
⒌ 不经意,轻率。
引汉 刘向 《说苑·谈丛》:“忽忽之谋不可为也,惕惕之心不可长也。”
⒍ 象声词。
引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六段:“松林又爱招风,光听见四面山头忽忽好响,不知风有多大。”
国语词典
忽忽 [hū hū]
⒈ 匆匆。
引《楚辞·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反缓缓
⒉ 草率、不经意。
引汉·刘向《说苑·卷一六·谈丛》:「忽忽之谋,不可为也。」
⒊ 迷惘的样子。
引《文选·宋玉·高唐赋》:「悠悠忽忽,怊怅自失。」
⒋ 失意的样子。
引《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
忽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二忽忽释义:同“二二乎乎”。 如:看他那样子二二忽忽的,似乎还没有决定做不做。
- 2.
仙槎释义:亦作“僊槎”。 神话中能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木筏。典出 晋 张华《博物志》卷三:“旧説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於查上,多齎粮,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餘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説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 蜀郡 访 严君平 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 蜀 问 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
- 3.
假馆释义:⒈借用馆舍。《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见於 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於门。”赵岐 注:“假馆舍,备门徒也。”⒉引申指作客旅居。宋 张耒《别梅》诗:“三年假馆主人屋,忽忽屡见新梅花。”清 昭槤《啸亭续录·刘凤诰》:“公性豪宕,少假馆 蒋司马 元益 宅。”
- 4.
催督释义:催促,督促。《三国志·蜀志·李严传》:“九年春,亮 军 祁山,平 催督运事。”《南史·邓元起传》:“元起 曰:‘朝廷万里,军不卒至,若寇贼浸淫,方须扑讨,董督之任,非我而谁?何事忽忽,便相催督。’”清 柴绍炳《苦妇弃儿叹》诗:“侵晨起催督,前驱散军门。散军在须臾,逼迫恶容辞。”
- 5.
傻傻忽忽释义:傻呼呼。老舍《赵子曰》第二:“‘也别怪 李顺’,莫大年 傻傻忽忽的替 李顺 解说:‘八小时的工作,不是,不是通行的劳工限制吗?’”老舍《骆驼祥子》八:“她每说一套,总够他思索半天的,所以每逢遇上她,他会傻傻忽忽的一笑,使她明白他是佩服她的话。”
- 6.
克意释义:刻意,专心。唐 李商隐《樊南乙集叙》:“三年已来,丧失家道,平居忽忽不乐,始剋意事佛。”旧题 宋 尤袤《全唐诗话·僧灵一》:“自 齐 梁 以来,道人为文者多矣,少有入其流。一公 乃能剋意精妙,与士大夫更唱递和,不其伟与?”
- 7.
勿勿释义:⒈犹勉勉。勤恳不懈貌。⒉犹忽忽。忧愁貌。“勿”与“忽”声近而义同。⒊指恍忽貌。⒋匆忙;急遽。
- 8.
十年一觉释义:忽忽十年过去。
- 9.
取告释义:⒈告假。《汉书·酷吏传·严延年》:“义 愈益恐,自筮得死卦,忽忽不乐,取告至 长安,上书言 延年 罪名十事。”颜师古 注:“取休假。”⒉报告。《新唐书·狄仁杰传》:“时太学生謁急,后亦报可。仁杰 曰:‘……学徒取告,丞、簿职耳,若为报可,则胄子数千,凡几詔耶?’”
- 10.
忽忽不乐释义:忽忽:心中空虚恍惚的情态。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兴的样子。
- 11.
忽忽如狂释义:忽忽:形容印象模糊或见不真切。恍恍忽忽,如同神经错乱似的。
- 12.
忽忽释义: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岁月忽忽,不觉又是一年。
- 13.
恍恍释义:⒈矇眬不清貌。《老子》“是谓惚恍”汉 河上公 注:“一忽忽恍恍者,若存若亡,不可见之也。”南朝 齐 王琰《冥祥记》:“向来恍恍不知道路,请人示津。”⒉亦作“恍怳”。心神不定貌。唐 王度《古镜记》:“勣 梦中许之。及晓,独居思之,恍恍发悸,即时西首 秦 路。”宋 洪迈《夷坚丁志·淳安民》:“踰三年,方君 为 鄂州 蒲圻 宰。白昼恍恍,於厅事对群吏震悸言曰:‘固知翁必来。’”王闿运《愁霖赋》:“倚高轩而恍怳,竟旦夕而忘言。”⒊晃荡。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五:“吕正惠公 端 使 高丽,遇风涛恍恍,摧檣折舵,舟
- 14.
惸独鳏寡释义:泛指孤苦无依的人。宋 张载《西铭》:“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鰥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明 邱濬《大学衍义补·固邦本·愍民之穷》:“唐太宗 贞观 元年,赐民八十以上物,惸独鰥寡疾病不能自存者,米三斛。”亦省作“惸寡”、“惸鰥”。唐 陈子昂《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遭暴昏椓惸寡纷,民户流散日月曛。”唐 柳宗元《酬韶州裴曹长使君》诗:“在亡均寂寞,零落间惸鰥。”宋 苏轼《洞庭春色赋》:“追 范蠡 於渺茫,吊 夫差 之惸鰥。”宋 陆游《秋兴》诗之二:“忽忽过白日,胡能慰惸鰥。”
- 15.
日度释义:⒈一天一天地过去。《楚辞·九叹·惜贤》:“时迟迟其日进兮,年忽忽而日度。”王逸 注:“度,去也。”《文选·陆机<叹逝赋>》:“川閲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吕延济 注:“终日流去而后水相续。”⒉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度数。《宋书·律历志中》:“推日度术曰:以纪法乘朔积日,满周天去之,餘以纪法除之,所得为度,不尽为分。”宋 沉括《梦溪笔谈·象数一》:“今则分为二説者,盖日度随黄道岁差。”
- 16.
晕忽忽释义:见“晕晕忽忽”。
- 17.
晕晕忽忽释义:亦作“晕忽忽”。形容头脑发昏,不清醒。
- 18.
消日释义:消磨时光。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消日,以此终年。”唐 岑参《过酒泉忆杜陵别业》诗:“愁里难消日,归期尚隔年。”宋 欧阳修《学书消日》:“至於学字,为於不倦时往往可以消日。乃知昔贤留意於此,不为无意也。”
- 19.
清卿释义:⒈对 北齐 太常少卿 袁聿脩 的敬称。《北史·袁聿脩传》:“初,聿脩 为尚书郎十年,未曾受升酒之遗。尚书 邢邵 与 聿脩 旧款,每省中语戏,常呼 聿脩 为清郎。大寧 初,聿脩 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令考校官人得失。经 兖州,时 邢卲 为刺史,别后,送白紬为信。聿脩 不受,与 邢卲 书云:‘今日倾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貽厚责。’邵 亦欣然领解,报书云:‘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日復作清卿矣。’”⒉借指清白廉洁的官吏。清 吴伟业《赠阳羡陈定生》诗:“茶有一
- 20.
潮忽忽释义:亦作“潮乎乎”。 微湿的样子。萧红《马伯乐》:“马伯乐 的衬衫……还没有晾干,要出去时他就潮忽忽的又穿上了。”《当代》1981年第3期:“书是潮乎乎的,是在厕所水箱里藏了很久的缘故。”
忽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二忽忽释义:同“二二乎乎”。 如:看他那样子二二忽忽的,似乎还没有决定做不做。
- 2.
仙槎释义:亦作“僊槎”。 神话中能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木筏。典出 晋 张华《博物志》卷三:“旧説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於查上,多齎粮,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餘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説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 蜀郡 访 严君平 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 蜀 问 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
- 3.
假馆释义:⒈借用馆舍。《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见於 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於门。”赵岐 注:“假馆舍,备门徒也。”⒉引申指作客旅居。宋 张耒《别梅》诗:“三年假馆主人屋,忽忽屡见新梅花。”清 昭槤《啸亭续录·刘凤诰》:“公性豪宕,少假馆 蒋司马 元益 宅。”
- 4.
催督释义:催促,督促。《三国志·蜀志·李严传》:“九年春,亮 军 祁山,平 催督运事。”《南史·邓元起传》:“元起 曰:‘朝廷万里,军不卒至,若寇贼浸淫,方须扑讨,董督之任,非我而谁?何事忽忽,便相催督。’”清 柴绍炳《苦妇弃儿叹》诗:“侵晨起催督,前驱散军门。散军在须臾,逼迫恶容辞。”
- 5.
傻傻忽忽释义:傻呼呼。老舍《赵子曰》第二:“‘也别怪 李顺’,莫大年 傻傻忽忽的替 李顺 解说:‘八小时的工作,不是,不是通行的劳工限制吗?’”老舍《骆驼祥子》八:“她每说一套,总够他思索半天的,所以每逢遇上她,他会傻傻忽忽的一笑,使她明白他是佩服她的话。”
- 6.
克意释义:刻意,专心。唐 李商隐《樊南乙集叙》:“三年已来,丧失家道,平居忽忽不乐,始剋意事佛。”旧题 宋 尤袤《全唐诗话·僧灵一》:“自 齐 梁 以来,道人为文者多矣,少有入其流。一公 乃能剋意精妙,与士大夫更唱递和,不其伟与?”
- 7.
勿勿释义:⒈犹勉勉。勤恳不懈貌。⒉犹忽忽。忧愁貌。“勿”与“忽”声近而义同。⒊指恍忽貌。⒋匆忙;急遽。
- 8.
十年一觉释义:忽忽十年过去。
- 9.
取告释义:⒈告假。《汉书·酷吏传·严延年》:“义 愈益恐,自筮得死卦,忽忽不乐,取告至 长安,上书言 延年 罪名十事。”颜师古 注:“取休假。”⒉报告。《新唐书·狄仁杰传》:“时太学生謁急,后亦报可。仁杰 曰:‘……学徒取告,丞、簿职耳,若为报可,则胄子数千,凡几詔耶?’”
- 10.
忽忽不乐释义:忽忽:心中空虚恍惚的情态。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兴的样子。
- 11.
忽忽如狂释义:忽忽:形容印象模糊或见不真切。恍恍忽忽,如同神经错乱似的。
- 12.
忽忽释义: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岁月忽忽,不觉又是一年。
- 13.
恍恍释义:⒈矇眬不清貌。《老子》“是谓惚恍”汉 河上公 注:“一忽忽恍恍者,若存若亡,不可见之也。”南朝 齐 王琰《冥祥记》:“向来恍恍不知道路,请人示津。”⒉亦作“恍怳”。心神不定貌。唐 王度《古镜记》:“勣 梦中许之。及晓,独居思之,恍恍发悸,即时西首 秦 路。”宋 洪迈《夷坚丁志·淳安民》:“踰三年,方君 为 鄂州 蒲圻 宰。白昼恍恍,於厅事对群吏震悸言曰:‘固知翁必来。’”王闿运《愁霖赋》:“倚高轩而恍怳,竟旦夕而忘言。”⒊晃荡。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五:“吕正惠公 端 使 高丽,遇风涛恍恍,摧檣折舵,舟
- 14.
惸独鳏寡释义:泛指孤苦无依的人。宋 张载《西铭》:“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鰥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明 邱濬《大学衍义补·固邦本·愍民之穷》:“唐太宗 贞观 元年,赐民八十以上物,惸独鰥寡疾病不能自存者,米三斛。”亦省作“惸寡”、“惸鰥”。唐 陈子昂《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遭暴昏椓惸寡纷,民户流散日月曛。”唐 柳宗元《酬韶州裴曹长使君》诗:“在亡均寂寞,零落间惸鰥。”宋 苏轼《洞庭春色赋》:“追 范蠡 於渺茫,吊 夫差 之惸鰥。”宋 陆游《秋兴》诗之二:“忽忽过白日,胡能慰惸鰥。”
- 15.
日度释义:⒈一天一天地过去。《楚辞·九叹·惜贤》:“时迟迟其日进兮,年忽忽而日度。”王逸 注:“度,去也。”《文选·陆机<叹逝赋>》:“川閲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吕延济 注:“终日流去而后水相续。”⒉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度数。《宋书·律历志中》:“推日度术曰:以纪法乘朔积日,满周天去之,餘以纪法除之,所得为度,不尽为分。”宋 沉括《梦溪笔谈·象数一》:“今则分为二説者,盖日度随黄道岁差。”
- 16.
晕忽忽释义:见“晕晕忽忽”。
- 17.
晕晕忽忽释义:亦作“晕忽忽”。形容头脑发昏,不清醒。
- 18.
消日释义:消磨时光。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消日,以此终年。”唐 岑参《过酒泉忆杜陵别业》诗:“愁里难消日,归期尚隔年。”宋 欧阳修《学书消日》:“至於学字,为於不倦时往往可以消日。乃知昔贤留意於此,不为无意也。”
- 19.
清卿释义:⒈对 北齐 太常少卿 袁聿脩 的敬称。《北史·袁聿脩传》:“初,聿脩 为尚书郎十年,未曾受升酒之遗。尚书 邢邵 与 聿脩 旧款,每省中语戏,常呼 聿脩 为清郎。大寧 初,聿脩 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令考校官人得失。经 兖州,时 邢卲 为刺史,别后,送白紬为信。聿脩 不受,与 邢卲 书云:‘今日倾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貽厚责。’邵 亦欣然领解,报书云:‘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日復作清卿矣。’”⒉借指清白廉洁的官吏。清 吴伟业《赠阳羡陈定生》诗:“茶有一
- 20.
潮忽忽释义:亦作“潮乎乎”。 微湿的样子。萧红《马伯乐》:“马伯乐 的衬衫……还没有晾干,要出去时他就潮忽忽的又穿上了。”《当代》1981年第3期:“书是潮乎乎的,是在厕所水箱里藏了很久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