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重围 重围的意思
chóngwéi

重围

简体重围
繁体重圍
拼音chóng wéi
注音ㄔㄨㄥˊ ㄨㄟ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òng chóng,(1)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组词】:重负。重荷。重量(liàng )。重力。举重。负重。(2) 程度深。【组词】:重色。重病。重望。重创。(3) 价格高。【组词】:重价收买。(4) 数量多。【组词】:重金聘请。眉毛重。重兵。(5) 主要,要紧。【组词】:重镇。重点。重任。重托(国家重大的托付)。重柄。(6)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组词】:重视。尊重。器重。隆重。(7) 言行不轻率。【组词】:慎重。自重。(1) 再。【组词】:重复。重申。重版。重沓(重复繁冗)。重阳。重逢。(2) 〔重庆〕地名,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3) 层。【组词】:重叠。重霄。重洋。重唱。重峦叠嶂。

wéi,(1) 环绕,四周拦挡起来。【组词】:围攻。围城。突围。解围。(2) 圈起来作拦阻或遮挡的东西。【组词】:围巾。围墙。围裙。(3) 四周。【组词】:外围。周围。(4) 量词(a.两手姆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如“腰大十围”;b.两两臂合拢的长度,如“树大五围”)。

基本含义

指被困在困境中,无法摆脱。

重围的意思

重围 [chóng wéi]

1. 层层的包围。

杀出重围。

[tight encirclement;]

重围 引证解释

⒈ 层层包围。

《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冒白刃,突重围。”
明 孙如兰 《挽孙武公》诗:“回首中原事已非,书生百战出重围。”
茅盾 《子夜》十五:“女工们的怒潮把他们冲倒,把他们卷入重围。”


国语词典

重围 [chóng wéi]

⒈ 层层的包围。

《文选·潘岳·关中诗》:「重围克解,危城载色。」
《三国演义·第三一回》:「奋力冲突,得脱重围。」


重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围释义:⒈九州。 ⒉重围。
    • 2.
      仗剑释义:持剑。《史记·淮阴侯列传》:“及 项梁 渡 淮,信 仗剑从之。”唐 韩偓《乾宁三年丙辰在奉天重围作》诗:“仗剑夜巡城,衣襟满霜霰。”清 戴名世《窦成传》:“成 仗剑从军,为小卒,无所知名。”
    • 3.
      保卫延安释义:长篇小说。 杜鹏程作。1954年发表。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兵进攻延安。人民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后,在青化砭和蟠龙镇两场战斗中接连获胜。周大勇连与主力失去联系,孤军奋战,杀出重围。国民党军队欲与人民解放军决战,结果受到重创。小说第一次塑造了彭德怀将军的形象。
    • 4.
      单枪匹马释义:也说匹马单 枪。比喻行动无人帮助,独自勇往直前。五代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 5.
      垓心释义:重重围困的中心(多见于古典 小说)。垓:层,重。
    • 6.
      天京保卫战释义:太平军保卫都城天京(今南京)的战斗。1862年曾国荃率湘军主力围困天京,李秀成集结大军救援,但未能击破敌人重围。1864年7月,湘军用地雷轰塌城墙,冲入城内。太平军同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终因众寡悬殊,天京失陷。
    • 7.
      太庙释义:明清帝王祭祖的宗庙建筑。 现存的太庙建筑仅有北京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在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内。明嘉靖二十四年(1544)重建至现存规模。平面为矩形,有两重围墙。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依次有戟门、前殿、中殿和后殿等。其墙内、墙外广植柏树,烘托出整体建筑群的凝重与肃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
      得全释义:⒈获得保全。 《庄子·达生》:“彼得全於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於天乎?”《汉书·刑法志》:“如此,则刑可畏而禁易避,吏不专杀,法无二门,轻重当罪,民命得全。”《新唐书·裴度传》:“度 得全,天也。”清 昭槤《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计自去年十月至今,孤军在万里外陷重围者三月,卒得全。”⒉谓人臣事君之礼无所失。《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得全全昌,失全全亡。”司马贞 索隐:“得全,谓人臣事君之礼全具无失,故云得全也。”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⒊指完全具备。清 张芳《黛史》:“声
    • 9.
      沴气释义:灾害不祥之气。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况以沴气朝浮,妖精夜殞,赤乌则三朝夹日,苍云则七重围軫,亡 吴 之岁既穷,入 郢 之年斯尽。”唐 杨炯《奉和上元酺宴应诏》:“祅星六丈出,沴气七重悬。”清 黄遵宪《西乡星歌》:“此外喑呜叱咤之声势,化为妖云为沴气。”
    • 10.
      突出释义:⒈冲出:突出重围。⒉鼓出来:悬崖突出。突出的颧骨。⒊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成绩突出。⒋使超过一般:突出重点。突出个人。
    • 11.
      蜡圆释义:即蜡丸。 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八:“寇(寇準)一日忽作《庭雀》一诗玩 洎(张洎),略曰:‘少年挟弹多狂逸,不用金圆用蜡圆。’盖讥 洎 顷在 江 南重围中,为 李煜 草詔於蜡圆中,追 上江 救兵之事也。”参见“蜡丸”。
    • 12.
      血路释义:战斗中拼死冲杀而突破重围的道路,也用于比喻:杀出一条血路。
    • 13.
      被兵释义:⒈遭受战祸。《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赵 被兵,必亲 韩。”北魏 崔鸿《十六国春秋·蜀·李特》:“元康 中,氐 齐万年 反,关 西扰乱,天水、洛阳、扶国、始平 诸郡皆被兵。”宋 苏轼《私试策问》之三:“古之为兵者,戍其地则用其地之民,战其野则食其野之粟,守其国则乘其国之马,以是外被兵而内不知,此所以百战而不殆也。”清 吴伟业《赠总宪龚公芝麓》诗:“闻道 黄州 数被兵,读书长啸重围里。”⒉配备兵员。《管子·度地》:“都以临下,视有餘不足之处,輒下水官,水官亦以甲士当被兵之数。”尹知章 注:“水官既得甲士,还
    • 14.
      透围释义:跳出重围;穿透包围。 示例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近壕,贼将率众来战,慈连搠死数人,透围而出。”明 冯梦龙 清 蔡元放《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八回:“王翦蒙骜二将齐上,赵括大战数合,不能透围。
    • 15.
      遗穗释义:⒈亦作“遗穟”。指收获农作物后遗落在田的谷穗。《列子·天瑞》:“林类 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於故畦,并歌并进。”张湛 注:“收刈后田中弃穀捃之也。”唐 白居易《观刈麦》诗:“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宋 郑侠《醉翁行赠黎师醇》:“愚闻天道高远不容人测度,无奈人能乐其乐,故有鼓琴重围,行歌遗穟,浩然充塞,不以世俗琐屑累寥廓。”金 元好问《十月四日往关南》诗之二:“野旷无遗穗,林疎有堕樵。”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收获时有遗穗可拾,平时呢?自然只好吃草根或者讨口了。”⒉犹馀粮。清
    • 16.
      重围释义:层层包围:杀出重围。
    • 17.
      陷入释义:⒈落在(不利的境地):陷入重围。 陷入停顿状态。⒉比喻深深地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陷入沉思。
    • 18.
      鱼丽阵释义:亦作“鱼丽陈”。古代战阵名。《左传·桓公五年》“为鱼丽之陈”晋 杜预 注:“《司马法》:‘车战二十五乘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弥缝闕漏也。五人为伍。此盖鱼丽陈法。”南朝 梁 吴均《战城南》诗:“五歷鱼丽阵,三入九重围。”《文苑英华》卷一九六引作“鱼丽陈”。唐 贺朝《从军行》:“鱼丽阵接塞云平,雁翼营通海月明。”《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庄公(郑庄公)曰:‘鱼丽阵如何?’高渠弥 曰:‘甲车二十五乘为偏,甲士五人为伍。每车一偏在前,别用甲士五五二十五人随后,塞其闕漏。车伤一人,伍即补之,有进无退。

重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围释义:⒈九州。 ⒉重围。
    • 2.
      仗剑释义:持剑。《史记·淮阴侯列传》:“及 项梁 渡 淮,信 仗剑从之。”唐 韩偓《乾宁三年丙辰在奉天重围作》诗:“仗剑夜巡城,衣襟满霜霰。”清 戴名世《窦成传》:“成 仗剑从军,为小卒,无所知名。”
    • 3.
      保卫延安释义:长篇小说。 杜鹏程作。1954年发表。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兵进攻延安。人民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后,在青化砭和蟠龙镇两场战斗中接连获胜。周大勇连与主力失去联系,孤军奋战,杀出重围。国民党军队欲与人民解放军决战,结果受到重创。小说第一次塑造了彭德怀将军的形象。
    • 4.
      单枪匹马释义:也说匹马单 枪。比喻行动无人帮助,独自勇往直前。五代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 5.
      垓心释义:重重围困的中心(多见于古典 小说)。垓:层,重。
    • 6.
      天京保卫战释义:太平军保卫都城天京(今南京)的战斗。1862年曾国荃率湘军主力围困天京,李秀成集结大军救援,但未能击破敌人重围。1864年7月,湘军用地雷轰塌城墙,冲入城内。太平军同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终因众寡悬殊,天京失陷。
    • 7.
      太庙释义:明清帝王祭祖的宗庙建筑。 现存的太庙建筑仅有北京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在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内。明嘉靖二十四年(1544)重建至现存规模。平面为矩形,有两重围墙。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依次有戟门、前殿、中殿和后殿等。其墙内、墙外广植柏树,烘托出整体建筑群的凝重与肃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
      得全释义:⒈获得保全。 《庄子·达生》:“彼得全於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於天乎?”《汉书·刑法志》:“如此,则刑可畏而禁易避,吏不专杀,法无二门,轻重当罪,民命得全。”《新唐书·裴度传》:“度 得全,天也。”清 昭槤《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计自去年十月至今,孤军在万里外陷重围者三月,卒得全。”⒉谓人臣事君之礼无所失。《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得全全昌,失全全亡。”司马贞 索隐:“得全,谓人臣事君之礼全具无失,故云得全也。”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⒊指完全具备。清 张芳《黛史》:“声
    • 9.
      沴气释义:灾害不祥之气。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况以沴气朝浮,妖精夜殞,赤乌则三朝夹日,苍云则七重围軫,亡 吴 之岁既穷,入 郢 之年斯尽。”唐 杨炯《奉和上元酺宴应诏》:“祅星六丈出,沴气七重悬。”清 黄遵宪《西乡星歌》:“此外喑呜叱咤之声势,化为妖云为沴气。”
    • 10.
      突出释义:⒈冲出:突出重围。⒉鼓出来:悬崖突出。突出的颧骨。⒊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成绩突出。⒋使超过一般:突出重点。突出个人。
    • 11.
      蜡圆释义:即蜡丸。 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八:“寇(寇準)一日忽作《庭雀》一诗玩 洎(张洎),略曰:‘少年挟弹多狂逸,不用金圆用蜡圆。’盖讥 洎 顷在 江 南重围中,为 李煜 草詔於蜡圆中,追 上江 救兵之事也。”参见“蜡丸”。
    • 12.
      血路释义:战斗中拼死冲杀而突破重围的道路,也用于比喻:杀出一条血路。
    • 13.
      被兵释义:⒈遭受战祸。《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赵 被兵,必亲 韩。”北魏 崔鸿《十六国春秋·蜀·李特》:“元康 中,氐 齐万年 反,关 西扰乱,天水、洛阳、扶国、始平 诸郡皆被兵。”宋 苏轼《私试策问》之三:“古之为兵者,戍其地则用其地之民,战其野则食其野之粟,守其国则乘其国之马,以是外被兵而内不知,此所以百战而不殆也。”清 吴伟业《赠总宪龚公芝麓》诗:“闻道 黄州 数被兵,读书长啸重围里。”⒉配备兵员。《管子·度地》:“都以临下,视有餘不足之处,輒下水官,水官亦以甲士当被兵之数。”尹知章 注:“水官既得甲士,还
    • 14.
      透围释义:跳出重围;穿透包围。 示例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近壕,贼将率众来战,慈连搠死数人,透围而出。”明 冯梦龙 清 蔡元放《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八回:“王翦蒙骜二将齐上,赵括大战数合,不能透围。
    • 15.
      遗穗释义:⒈亦作“遗穟”。指收获农作物后遗落在田的谷穗。《列子·天瑞》:“林类 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於故畦,并歌并进。”张湛 注:“收刈后田中弃穀捃之也。”唐 白居易《观刈麦》诗:“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宋 郑侠《醉翁行赠黎师醇》:“愚闻天道高远不容人测度,无奈人能乐其乐,故有鼓琴重围,行歌遗穟,浩然充塞,不以世俗琐屑累寥廓。”金 元好问《十月四日往关南》诗之二:“野旷无遗穗,林疎有堕樵。”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收获时有遗穗可拾,平时呢?自然只好吃草根或者讨口了。”⒉犹馀粮。清
    • 16.
      重围释义:层层包围:杀出重围。
    • 17.
      陷入释义:⒈落在(不利的境地):陷入重围。 陷入停顿状态。⒉比喻深深地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陷入沉思。
    • 18.
      鱼丽阵释义:亦作“鱼丽陈”。古代战阵名。《左传·桓公五年》“为鱼丽之陈”晋 杜预 注:“《司马法》:‘车战二十五乘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弥缝闕漏也。五人为伍。此盖鱼丽陈法。”南朝 梁 吴均《战城南》诗:“五歷鱼丽阵,三入九重围。”《文苑英华》卷一九六引作“鱼丽陈”。唐 贺朝《从军行》:“鱼丽阵接塞云平,雁翼营通海月明。”《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庄公(郑庄公)曰:‘鱼丽阵如何?’高渠弥 曰:‘甲车二十五乘为偏,甲士五人为伍。每车一偏在前,别用甲士五五二十五人随后,塞其闕漏。车伤一人,伍即补之,有进无退。

重围造句

1.你们已陷入重围,若我军进攻,那是指日可下。

2.楚霸王陷入重围,四面楚歌。

3.如今我们陷入重围,只好背水一战,杀出一条血路。

4.匪徒已被重重围困,有如釜中游鱼。

5.当匪徒知道陷入重围后,便纷纷俯首就缚。

6.在残酷的敌人的围剿下,我军用排山倒海之势突破了重重围困,最终取得了胜利。

7.部队在拂晓前杀出了敌人的重围

8.中央红军突出重围,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重围(zhongwe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重围是什么意思 重围读音 怎么读 重围,拼音是chóng wéi,重围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重围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