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掠 [piāo lüè]
1. 抢劫掠夺;击杀。
例敌兵剽掠各大城乡。
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唐·杜牧《阿房宫赋》
英[loot;]
剽掠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剽黥”。
⒉ 击杀。
引《文选·左思<吴都赋>》:“刦剞熊羆之室,剽掠虎豹之落。”
李周翰 注:“刦剞、剽掠,发掘伤击之也。”
⒊ 抢劫掠夺。
引《北齐书·高季式传》:“山 东旧贼 刘盘陀、史明曜 等攻劫道路,剽掠村邑。”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中都、平州 及饥荒地并经 契丹 剽剠有质妻卖子者,官为收赎。”
郭沫若 《<孔雀胆>的故事》:“明二 粮乏,颇事剽掠。”
⒋ 抄袭窃取。
引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八:“《支甲》谓或疑所载颇有与昔人传记相似处,殆好事者饰説剽掠,借为谈助。”
明 宋濂 《<剡源集>序》:“又稍上之,剽掠前脩语録,佐以方言,累十百而弗休。”
国语词典
剽掠 [piāo lüè]
⒈ 抢劫掠夺。
引《旧唐书·卷一一七·严震传》:「自安史之后,多为山贼剽掠,户口流散大半。」
《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克用乃纵沙陀剽掠,城中惊骇。」
剽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从卫释义:随从护卫之人。 宋 吴坰《五总志》:“末主好田猎,求海东青於 女真,且抽强军为从卫。”《宋史·张浚传》:“先是,靖康 城破,金 人逼胁君、后、太子、宗室北行,多 琼 之谋;又乘势剽掠,左右 张邦昌,为之从卫。”元 方回《虚谷闲抄》:“章子厚 惇,初来京师赴省试,年少美丰姿。当日晚独步御街,见雕舆数乘,从卫甚都。”
- 2.
传食释义:辗转受人供养。《孟子·滕文公下》:“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於诸侯,不以泰乎?”《西京杂记》卷二:“娄护、丰辩 传食五侯间,各得其懽心,竞致奇膳。”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罗隐》:“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王室。”《明史·艾万年传》:“暮 楚 朝 秦,传食中土,以剽掠为生。”章炳麟《箴新党论》:“藩镇日强,自帝其部,非传食幕府,则不足以钓名。”一说传读zhuàn,为客舍之意。传食,谓止息于诸侯客馆而受其饮食。参阅 清 焦循《孟子正义》。
- 3.
剽剠释义:见“剽掠”。
- 4.
剽掠释义:抢劫掠夺;击杀敌兵剽掠各大城乡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唐.杜牧《阿房宫赋》
- 5.
坊市释义:犹街市。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下:“又坊市豪家相为无遮斋大会,通衢间结綵为楼阁臺殿。”《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九年》:“坊市恶少年因之报私仇,杀人,剽掠百货,互相攻劫,尘埃蔽天。”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引 清 梁同书 诗:“想见詅卖时,狼籍坊市遍。”
- 6.
御备释义:防备。 《北齐书·慕容俨传》:“儼 随方御备,瑱 等不能克。”《旧唐书·朱瑄传》:“及 徐 泗 平,全忠 乃移兵攻 鄆。三四年间,每春秋入其境剽掠…… 瑄 御备殫竭。”前蜀 杜光庭《录异记·忠》:“长家苑囿城隍,不啻百里,若外兵来逼,须有御备。”
- 7.
感劝释义:犹鼓动。 《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七年》:“邹平 民 王薄 拥众据 长白山,剽掠 齐 济 之郊,自称知世郎,言事可知矣;又作《无向辽东浪死歌》以相感劝,避征役者多往归之。”
- 8.
打草谷释义:契丹 官兵以牧马为名,四出劫掠,充为军饷,俗称打草谷。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德光 已灭 晋,遣其部族酋豪……括借天下钱帛以赏军。胡兵人马不给粮草,遣数千骑分出四野,刼掠人民,号为‘打草穀’。”《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赵延寿 请给上国兵廩食。契丹 主曰:‘吾国无此法。’乃纵胡骑四出,以牧马为名,分番剽掠,谓之‘打草穀’。”参阅《辽史·兵卫志上》。
- 9.
挑菜释义:⒈挖菜。多指挖野菜。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范宣 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一:“立 又自诣军前,求免剽掠,又求纵百姓出城挑菜充飢。”《西游记》第五五回:“祇见一个老妈妈儿,左手提着青竹篮儿,自南山路上挑菜而来。”⒉指挑菜节。宋 贺铸《凤栖梧》词:“挑菜踏青都过却,杨柳风轻,摆动秋千索。”参见“挑菜节”。
- 10.
盗采释义:⒈谓横征暴敛。 《太平经·为道败成戒》:“旁人以财货自助,欲得大官,以起名誉,因而盗採财利,以公趣私,背上利下,是即乱败正治,天地之害,国家之贼也。”⒉非法开采。《明史·何乔新传》:“成化 四年迁 福建 副使。所属 寿寧 银矿,盗採者聚众千餘人,所过剽掠。”
- 11.
纲商释义:⒈成批运销大量货物的商人。《旧五代史·梁书·赵犨传》:“僦敛纲商,其徒如市。”《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二年》:“野鸡 族多羊马,彦钦 故扰之以求赂,野鸡 族遂反,剽掠纲商。”⒉特指运销纲盐的商人。清 魏源《筹鹾篇》:“夫以十餘疲乏之纲商,勉支全局,何如合十数省散商之才力,众擎易举?”清 梅曾亮《黄个园传》:“又七年,为 道光 三十年。而 淮 南之票盐兴,纲商废。”
- 12.
逃徙释义:谓离乡逃奔他处居住。 《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元年》:“﹝民贫者﹞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下》:“世宗 听得居民恁地逃徙,急驰詔禁止剽掠。”郭希仁《从戎纪略》:“陈殿卿 出省时,队官某竟带全队潜逃……沿路百姓逃徙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