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有德者 有德者的意思
yǒuzhě

有德者

简体有德者
繁体
拼音yǒu dé zhě
注音ㄧㄡˇ ㄉㄜˊ ㄓㄜˇ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yǒu yòu,(1) 存在。【组词】: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 表示所属。【例句】:他有一本书。(3) 表示发生、出现。【组词】:有病。情况有变化。(4) 表示估量或比较。【例句】:水有一丈多深。(5) 表示大、多。【组词】:有学问。(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组词】:有劳。有请。(7) 无定指,与“某”相近。【组词】:有一天。(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组词】:有夏。有宋一代。(1)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dé,(1)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组词】: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2) 心意,信念。【组词】:一心一德。(3) 恩惠。【组词】:德施。德泽(德化和恩惠)。德惠。感恩戴德。(4) 姓。

zhě,(1)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组词】:读者。作者。二者必居其一。来者。(2)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例句】:陈胜者,阳城人也。(3) 这,此(多用在古诗词曲中)。【组词】:者个。者回。者番。者边走。

基本含义

有道德的人;有品德的人

有德者的意思

有德者 [yǒu dé zhě]

1. 有好品德的人。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person with fine integrity;]


有德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公释义:⒈周 制,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为上公。 《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郑玄 注:“上公,谓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为二伯。二王之后亦为上公。”贾公彦 疏:“案下文,三公八命,出封皆加一等。”⒉汉 制,仅以太傅为上公。《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清 袁枚《随园随笔·领录尚书事更尊于尚书令》:“和帝 时太尉 邓彪 以太傅録尚书事,位上公,在三公之上。每少帝立,则置此官,犹古冢宰总己之义。”⒊晋
    • 2.
      亿中释义:谓料事能中。 语本《论语·先进》:“赐 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论语·宪问》“有德者必有言”三国 魏 何宴 集解:“德不可以亿中,故必有言。”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三:“是以古之人行道而委命,不敢用亿中以为信也。”《明史·解缙传》:“此类非一,颇皆亿中。”
    • 3.
      以德配天释义: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
    • 4.
      仰流释义:谓仰承流风,归顺有德者。
    • 5.
      具瞻释义:⒈谓为众人所瞻望。语出《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毛传:“具,俱;瞻,视。”郑玄笺:“此言尹氏汝居三公之位,天下之民俱视汝之所为。”《三国志·魏志·高柔传》:“今公辅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具瞻。”宋周必大《二志堂诗话·辨欧阳公释奠诗》:“宰相者,人臣极位,天下具瞻,非有清望大功,不容轻授。”明李贽《答耿中丞》:“有德者,隆之虚位,但取具瞻;高才者,处以重任,不问出入。”⒉指宰辅重臣。
    • 6.
      厚德载福释义:后指有德者能多受福。
    • 7.
      同力释义:⒈力量相等。 《书·泰誓上》:“同力度德,同德度义。”孔 传:“力钧则有德者胜。”⒉同事功。《吕氏春秋·应同》:“王者同义,霸者同力。”毕沅 校正:“《文子》、《淮南》竝作‘同功’。”⒊齐心协力;共同出力。《管子·重令》:“众寡同力,则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公羊传·僖公五年》:“灭者,上下之同力者也。”何休 注:“言灭者臣子与君戮力一心共死之辞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羣小不得行志,同力迁之。”唐 罗隐《筹笔驿》诗:“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明 李贽《又与周友山书》:“我
    • 8.
      大人不见小人怪释义:旧谓位高或有德者对位低或无德者的过错不见怪。
    • 9.
      安命释义:安于命运。语本《庄子·德充符》:“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韩诗外传》卷一:“传曰:安命养性者,不待积委而富。”南朝 宋 鲍照《园葵赋》:“荡然任心,乐道安命。”宋 叶适《送卢日新序》:“读古人之书,求志於义,安命於时,其退有以为仁,其进有以为智,使后有逑焉,岂不善哉!”清 李渔《怜香伴·惊飓》:“达人长避险,戒临危,知安命。”
    • 10.
      宿德释义:年老有德者。《东观汉记·北海敬王睦传》:“而 睦 谦恭好士,名儒宿德,莫不造门。”《新唐书·张玄素传》:“孔颖达、赵弘智 皆宿德鉅髦,兼识政机,望数召见,述古今,增懿明德。”清 恽敬《<坛经>书后》一:“未悟之先,拂拭导之;既悟之后,拂拭养之。宗门宿德皆如此。”
    • 11.
      建德释义:⒈谓建立德行或功业。《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论》:“当是时,翦 为宿将,始皇 师之,然不能辅 秦 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圽身。”汉 班固《两都赋》序:“道有夷隆,学有麤密,因时而建德者,不以远近易则。”⒉指建立的功业。《史记·平準书》:“朕闻 五帝 之教不相復而治,禹 汤 之法不同道而王,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唐 杨炯《少室山少姨庙碑》:“天子建德,重规叠矩。”⒊谓立有德者为诸侯。《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杜预 注:“立有德以为诸侯。”⒋刚健之德。建,通“健”
    • 12.
      批凤释义:《论语·微子》:“楚 狂 接舆 歌而过 孔子 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比 孔子 於凤鸟,凤鸟待圣君乃见,非 孔子 周行求合,故曰衰。”后因以“批凤”指对有德者的批评。
    • 13.
      无官释义:⒈没有官职。《左传·定公四年》:“武王 之母弟八人,周公 为太宰,康叔 为司寇,聃季 为司空……五叔无官。”唐 李山甫《山居》诗:“邻居皆学稼,客至亦无官。”清 袁枚《销夏》诗之一:“平生自想无官乐,第一骄人六月天。”⒉谓不必备员,有其人则充之。《汉书·百官公卿表》:“记曰三公无官,言有其人然后充之。舜 之於 尧,伊尹 於 汤,周公、召公 於 周,是也。”颜师古 注:“不必备员,有德者乃处之。”
    • 14.
      有德释义:⒈有德行。 谓道德品行高尚,能身体力行。《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郑玄 注:“德,能躬行者。”《论语·宪问》:“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唐 韩愈《论孔戣致仕状》:“七十求退,人臣之常礼。若有德及气力尚壮,则君优而留之。”⒉指有德行的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有德不可敌。”《礼记·礼器》:“是故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孙希旦 集解:“有德,谓有德行者。”
    • 15.
      睟面盎背释义:指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
    • 16.
      素谒释义:谓贫素有德者之言。
    • 17.
      老成谋国释义:指要用经过长期考验值得信赖、经历多、成熟稳重、年高有德者参与谋划商量国是。
    • 18.
      耆庞释义:高年有德者。清 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粤有耆庞,才博以丰。”
    • 19.
      耆英会释义:宋 文彦博 留守西都 洛阳,集年老士大夫十一人,聚会作乐,当时谓之“洛阳耆英会”。见 宋 司马光《洛阳耆英会序》。一说,文彦博 为“耆年会”,凡十三人,人为一诗,命画工 郑奂 图于 妙觉佛寺。见 宋 沉括《梦溪笔谈·人事一》。明 沉自晋 演其事为《耆英会》传奇。后亦以“耆英会”指年高有德者的集会。鲁迅《花边文学·古人并不纯厚》:“广州 开的耆英会,却明明收集过一大批寿翁寿媪,活了一百零六岁的老太太还能穿针,有照片为证。”
    • 20.
      行级释义:行列。《史记·乐书》:“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穀时孰,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级远;其治民佚者,其舞行级短。” 张守节 正义:“级音子卫反。本,或作‘缀’,音同。此明虽得乐赐,而随功德优劣,为舞位行列也。”参见“ 行缀 ”。
有德者是什么意思 有德者读音 怎么读 有德者,拼音是yǒu dé zhě,有德者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有德者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