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埵 [sà duǒ]
1. 梵语。摩诃萨埵(Mah?sattva)之简称,即大士,大菩萨。
萨埵 引证解释
⒈ 梵语。摩诃萨埵之简称,即大士,大菩萨。
引南朝 梁元帝 《梁安寺刹下铭》:“萨埵来游,屡徘徊於紺马。”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十二月初,入 乌场国 …… 鞞罗 施儿之所,萨埵投身之地,旧俗虽远,土风犹存。”
萨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冒地萨怛嚩释义:梵语Bodhisattva的译音。或译为“菩提萨埵”。即菩萨。
- 2.
舍身饲虎释义:佛教故事。传说 释迦牟尼 过去世曾经是国王 摩诃罗陀 的幼子 摩诃萨埵,在竹林中看见七只小虎围着一只饥渴羸弱的母虎。王子遂生大悲心,舍身以饲饿虎。见《金光明经·舍身品》、《贤愚经·摩诃萨埵以身施虎》。
- 3.
菩萨释义:⒈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菩提萨埵之省,梵bodhi-sattva]⒉泛指佛和某些神。⒊比喻心肠慈善的人。
- 4.
萨埵释义:梵语。 摩诃萨埵之简称,即大士,大菩萨。
- 5.
雁塔释义: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有比丘经行,忽见羣雁飞翔,戏言曰:‘今日众僧中食不充,摩訶萨埵宜知是时。 ’言声未絶,一雁退飞,当其僧前,投身自殞。比丘见已,具白众僧,闻者悲感,咸相谓曰:‘如来 设法,导诱随机,我等守愚,遵行渐教……此雁垂诫,诚为明导,宜旌厚德,传记终古。’於是建窣堵波,式昭遗烈,以彼死雁,瘞其下焉。”后因指佛塔。唐 王勃《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银龕佛影,遥承雁塔之花。”一本作“鴈塔”。唐 元稹《大云寺二十韵》:“鹤林縈古道,雁塔没归云。”一本作“鴈塔”。明 杨珽《龙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