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脉 [qiè mài]
1. 诊查脉象的方法。又称“脉诊”、“诊脉”、“按脉”、“持脉”
英[pulse-feeling;]
切脉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切衇”。按脉。中医诊断病症方法之一。
引《素问·脉要精微论》:“切衇动静而视精明。”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越 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唐 刘禹锡 《因论·鉴药》:“切脉观色聆声,参合而后言曰:‘子之病,我能攻之。’”
《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医生切脉道:‘只好延捱日子,不能全癒了。’”
茅盾 《我走过的道路·我的家庭与亲人》:“他病了个把月,似乎好了;但他自己切脉,总是摇头。”
国语词典
切脉 [qiè mài]
⒈ 中医以食、中、无名三指指端按在手腕的脉搏上,以检查病人的健康状况。
引《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公孙也无奈何,忙走到书房去问候。陈和甫正在那里切脉。」
切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脉释义:⒈中医切脉的六个部位。人的左右手腕各分寸、关、尺三脉,合称六脉。⒉中医对浮、沉、长、短、滑、涩六种脉象的总称。
- 2.
凭脉释义:搭脉,切脉。
- 3.
切衇释义:见“切脉”。
- 4.
切诊释义:四诊之一。 包括脉诊和按诊,是医者运用手和指端的感觉,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的检查方法。检查内容,如脉象的变化,胸腹的痞块,皮肤的肿胀,手足的温凉,疼痛的部位等。把所得材料与其它三诊互相参照,从而作出诊断。特别是切脉,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
- 5.
发见释义:⒈亦作“发现”。显现;出现。《史记·天官书》:“日月晕适,云风,此天之客气,其发见亦有大运。”宋 苏轼《焦千之求惠山泉诗》:“遇隙则发见,臭味实一族。”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镜》:“唐 开元 宫中镜,尽以白银与铜等分铸成……朱砂斑点,乃金银精华发现。”《孽海花》第二四回:“听几句 张夫人 説来的病源,看一回 雯青 发现的气色,一切脉,就摇头説不好,这是伤寒重症。”《清史稿·食货志一》:“其生地并无可考而在 中国 地方发见之弃儿,同。”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一部分二:“这一年,坟园里发见了奇事。”⒉表现。宋
- 6.
号脉释义:即“切脉”
- 7.
安痊释义:痊愈。《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每日请医切脉,服药调治,直延到秋尽,方得安痊。”清 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此神不收舍,服以补剂,静心调养,自能安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一回:“老伯有甚朋友高明的,务求再荐一两个人,好去请教请教,也等家父早日安痊。”
- 8.
寸口释义:中医切脉部位名。两手掌后一寸桡动脉处。凡肝、心、脾、肺、肾之脉皆会于此。也叫“气口”或“脉口”。
- 9.
寸关尺释义:中医切脉三部部位名。 桡骨茎突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 10.
对脉释义:旧时宫中称医者切脉为对脉﹐后亦通行于民间。
- 11.
小榻释义:⒈狭小的卧具。汉 应劭《风俗通·愆礼·南阳张伯大》:“邓子敬 小 伯大 三年,以兄礼事之。伯 卧床上,敬 寝下小榻。”《绿窗新话·周簿切脉娶孙氏》:“孙氏 卧小榻,容虽不饰,然而幽艷雅淡。”⒉小型坐具。《北史·齐纪中》:“太后尝在北宫,坐一小榻;帝时已醉,手自举牀,后便坠落,颇有伤损。”
- 12.
尺脉释义:中医切脉部位名。 详“尺”。
- 13.
扁鹊释义:战国时期名医。姓秦,名越人,字扁鹊,渤海郡鄚(今河北任丘)人。擅长内、妇、儿、五官各科。他反对巫医,行医能“随俗为变”,并首创切脉,以汤药、针灸、按摩等多种疗法治病,取得卓越成就。
- 14.
指目释义:脉学名词,意思是用指尖隆起处按脉脊的切脉法。
- 15.
搭脉释义:切脉。 中医的一种诊断方法。
- 16.
案法释义:⒈谓执法。 ⒉指切脉之法。
- 17.
案脉释义:⒈切脉,诊脉。⒉依据脉息。
- 18.
气口释义:⒈中医切脉部位名。 指寸脉。亦名寸口。⒉特指右手寸部肺经脉。肺主气,气之盛衰见于此,故称。
- 19.
脉门释义:脉口。 中医切脉部位名。拇指根部半寸处。
- 20.
脉诊释义:中医通过切脉来诊断疾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