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齐桓公 齐桓公的意思
huángōng

齐桓公

简体齐桓公
繁体齊桓公
拼音qí huán gōng
注音ㄑㄧˊ ㄏㄨㄢˊ ㄍㄨㄥ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qí jì zī zhāi,(1) 同“斋”。(2) 斋戒。【例句】:齐三日而后行。(3) 庄敬。【组词】:齐庄。齐严。

huán,(1) 古代立在城郭、宫殿、官署、陵墓或驿站路边的木柱。【组词】:桓表。(2) 大。【例句】:桓治(大治)。(3) 〔桓桓〕威武的样子,如“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4) 姓。

gōng,(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组词】:公正。公心。大公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组词】:公理。公式。公海。公制。(3) 国家,社会,大众。【组词】: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组词】:公开。公报。公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例句】: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6) 敬辞,尊称男子。【组词】:海公。包公。诸公(各位)。(7) 雄性的。【组词】:公母。公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组词】:公公。外公(外祖父)。(9) 姓。

齐桓公的意思

齐桓公 [qí huán gōng]

1.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其兄齐襄公被杀后,从莒(今山东莒县)回国取得政权。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团结诸侯国,打退外族游牧部落的侵袭,扩大齐国的势力范围。多次以盟主的身份召集诸侯会议,订立盟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会盟。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齐桓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匡九合释义:春秋时管仲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建立霸业。 后亦指立国大事。
    • 2.
      一紫释义:《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桓公 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
    • 3.
      三权释义:⒈三种权力。《管子·兵法》:“定一至,行二要,纵三权,施四教,发五机,设六行,论七数,守八应,审九器,章十号,故能全胜。”尹知章 注:“自‘一至’以下,管 氏不言其数,无得而知也。”⒉特指“贵”、“富”、“亲”三种权势。汉 刘向《说苑·尊贵》:“齐桓公 使 管仲 治国,管仲 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 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 曰:‘何故?’管仲 对曰:‘贵不能使富。’桓公 赐之 齐国 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 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 立以为仲父。齐国 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 曰:‘管仲
    • 4.
      三王释义:指 夏、商、周 三代之君。 (1)夏禹、商汤、周武王。《穀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范宁 注:“三王,谓 夏、殷、周 也。夏后 有 钧臺 之享,商汤 有 景亳 之命,周武 有 盟津 之会。”(2)夏禹、商汤、周文王。《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赵岐 注:“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 是也。”(3)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尸子》卷下:“汤 復於 汤丘,文王 幽於 羑里,武王 羈於王门;越王 栖於 会稽,秦穆公 败於 崤塞,齐桓公 遇贼,晋文公 出走,故三王资於辱,而五霸得於困也。”@
    • 5.
      三言释义:⒈三句话。《左传·昭公十四年》:“平丘 之会,数其贿也,以宽 卫国,晋 不为暴。归 鲁 季孙,称其诈也,以宽 鲁国,晋 不为虐。邢侯 之狱,言其贪也,以宽 鲁国,晋 不为颇。三言而除三恶,加三利,杀亲益荣,犹义也乎?”《吕氏春秋·慎小》:“齐桓公 即位三年,三言而天下称贤,羣臣皆説。去肉食之兽;去食粟之鸟;去丝罝之网。”高诱 注:“是三言也。”《宋史·苏轼传》:“臣之所欲言者,三言而已。愿陛下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⒉三个字。《战国策·齐策一》:“齐 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郭靖
    • 6.
      三败之辱释义:曹沫 为 鲁 将,与 齐 战,三战三败。 鲁庄公 惧,乃献 遂邑 之地以和。 齐桓公 许与 鲁 会于 柯 ,将盟, 曹沫 执匕首劫 桓公 于坛上, 桓公 乃许尽还所侵之地。见《战国策·齐策六》、《史记·齐太公世家》。后因以此事为始败而终雪前耻之典。 汉 李陵 《答苏武书》:“昔 范蠡 不殉 会稽 之耻, 曹沫 不死三败之辱,卒復 勾践 之讎,报 鲁国 之羞。”
    • 7.
      下道齐桓释义:近古述及齐桓公。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
    • 8.
      东表释义:⒈东方边界之外。《左传·襄公三年》:“孟献子 曰:‘以敝邑介在东表,密邇仇讐,寡君将君是望,敢不稽首?’”《书·尧典》“宅 嵎夷”孔 传:“东表之地称 嵎夷。”孔颖达 疏:“青州 在东,界外之畔为表,故云东表之地。”⒉谓东方诸侯的表率。《文选·陆机<齐讴行>》:“惟师恢东表,桓后 定 周 倾。”李善 注:“《左氏传》曰:季札 请观於 周 乐。为謌《齐》。曰:‘表东海者,其 太公 乎。’”按,桓后,指 齐桓公。
    • 9.
      东郭姓释义:东郭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姜姓,是齐国公族之后。 一说:得姓始祖:齐桓公。
    • 10.
      九举释义:⒈谓九次举牲。⒉指齐桓公九合诸侯。⒊多次举荐。
    • 11.
      九合一匡释义:合:聚集。 匡:救助,帮助,拯救。“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语。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称霸华夏,使混乱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
    • 12.
      二伯释义:⒈指 周 初分别主管东方和西方诸侯的两位重臣 周公 和 召公。《孔丛子·居卫》:“古之帝王,中分天下,使二公治之,谓之二伯。”《礼记·王制》:“八伯各以其属,属於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伯。”郑玄 注:“自 陕 以东,周公 主之,自 陕 以西,召公 主之。”宋 王安石《对难》:“成王 之王天下也,尊二伯,诛二叔。”⒉指 齐桓公 晋文公 两位霸主。《穀梁传·隐公八年》:“誥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范宁 注:“二伯,谓 齐桓 晋文。”晋 刘琨《重赠卢谌》诗:“重耳 任五贤,小白
    • 13.
      二霸释义:指 齐桓公 、 楚庄王 。《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 皇 英 佐 舜 , 涂山 翼 禹 。惟 卫 惟 樊 ,二霸是辅。”按: 卫 , 齐桓公 夫人 卫姬 ; 樊 , 楚庄王 夫人 樊姬 。
    • 14.
      五伯释义:五个霸主。 (1)指 夏 昆吾,殷 大彭、豕韦、周 齐桓公、晋文公。《庄子·大宗师》:“彭祖 得之,上及 有虞,下及五伯。”成玄英 疏:“五伯者,昆吾 为 夏 伯,大彭、豕韦 为 殷 伯,齐桓、晋文 为 周 伯,合为五伯。”(2)指 春秋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公、秦缪公。《吕氏春秋·当务》:“备説非六王五伯。”高诱 注:“五伯,齐桓、晋文、宋襄、楚庄、秦繆 也。”明 沉采《千金记·定谋》:“五伯当年势迭兴,读书牛角戴锄行。”(3)指 春秋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 阖闾、越王 句践。《荀子·王
    • 15.
      五伯长释义:春秋 五霸之长。 指 齐桓公。伯,通“霸”。
    • 16.
      五霸释义:其说法不一,一般指春秋时的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他们在诸侯中势力强大,称霸一时。
    • 17.
      亘公释义:即 齐桓公。亘,同“桓”。
    • 18.
      仲父释义:⒈古代称父亲的大弟。《释名·释亲属》:“父之弟曰仲父……仲父之弟曰叔父。”⒉春秋 时 齐桓公 尊 管仲 为仲父。《荀子·仲尼》:“﹝ 齐桓公 ﹞倓然见 管仲 之能足以託国也……遂立以为仲父。”杨倞 注:“仲 者,夷吾 之字;父者,事之如父。”后因用以称 管仲。三国 魏 曹操《善哉行》:“齐桓 之霸,赖得 仲父。”晋 陶潜《读山海经》诗之十三:“仲父 献诚言,姜公 乃见猜。”逯钦立 校注:“仲父,管仲。”清 钱谦益《光禄大夫赠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文通铁山王公墓志铭》:“昔者,伊生 五就,拜币聘于 有莘;
    • 19.
      六嬖释义:谓 春秋 时 齐桓公 所宠幸的六个姬妾:长卫姬、少卫姬、郑姬、葛嬴、密姬、宋华子。桓公 死,六姬之子争立,酿成 齐国 内乱。见《左传·僖公十七年》。宋 苏轼《东坡志林·七德八戒》:“大哉,管仲 之相 桓公 也……恨其不学道,不自诚意正身以刑其国,使家有三归之病而国有六嬖之祸,故 桓公 不王,而 孔子 小之。”宋 岳珂《桯史·馆娃浯溪》:“齐 有六嬖,威公 以兴,正而不譎,圣人称焉。”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三》:“不然,三归之卿,岂能禁六嬖之霸?”
    • 20.
      兵车之会释义: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
齐桓公是什么意思 齐桓公读音 怎么读 齐桓公,拼音是qí huán gōng,齐桓公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齐桓公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