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季春 季春的意思
chūn

季春

简体季春
繁体
拼音jì chūn
注音ㄐ一ˋ ㄔㄨㄣ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1) 兄弟排行次序最小的。【例句】:季弟(小弟)。季父(小叔叔)。(2) 末了。【组词】:季世。季春(春季末一月)。明季(明代末年)。季军(体育运动竞赛的第三名)。(3) 一年的四分之一。【例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季度。季风。(4) 一段时间。【组词】:季节。季候。季相(xiàng )(某个地区在某个季节的自然景象)。雨季。(5) 姓。

chūn,(1) 一年的第一季。【例句】:春季(农历正月至三月)。春节。春色。春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春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春秋(➊春季和秋季;➋指年月;➌指人的年岁,如“春春正富”;➍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鲁国的《春秋》。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➎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两性相求的欲望。【组词】:春心。怀春。(3) 生机。【组词】:大地回春。(4) 姓。

基本含义

指春季的季节即将结束,夏季即将到来。

季春的意思

季春 [jì chūn]

1. 农历三月,即春季最后一月。

[the last month of spring;]

季春 引证解释

⒈ 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三月。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牵牛中。”
三国 魏 曹植 《槐赋》:“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回仪卫》:“是月季春,万花烂熳。”


国语词典

季春 [jì chūn]

⒈ 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三月。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牵牛中。」
三国魏·曹植〈槐树赋〉:「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


季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亲蚕释义:古礼。谓季春之月皇后躬亲蚕事的典礼。《穀梁传·桓公十四年》:“天子亲耕以共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韩诗外传》卷三:“先王之法,天子亲耕,后妃亲蚕,先天下忧衣与食也。”宋 苏轼《端午帖子词·皇太妃阁一》:“午景帘櫳静,薰风草木酣。谁知恭俭德,綵缕出亲蚕。”康有为 等《上清帝第二书》:“天下百物皆出于农,我皇上躬耕,皇后亲蚕,董劝至矣。”参见“亲桑”。
    • 2.
      击壤释义:⒈古代的一种游戏。把一块鞋子状的木片侧放地上,在三四十步处用另一块木片去投掷它,击中的就算得胜。汉 王充《论衡·刺孟》:“夫毁瓦画墁,犹比童子击壤于涂,何以异哉!”参阅《太平御览》卷七五五引 三国 魏 邯郸淳《艺经》。⒉《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 帝尧 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於道。”后因以“击壤”为颂太平盛世的典故。南朝 宋 谢灵运《初去郡》诗:“即是 羲唐 化,获我击壤情。”唐 张说《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河 清难得,人代几何?击壤之懽,良有以也。”宋 范
    • 3.
      句萌释义:草木初生的嫩芽、幼苗。拳曲者称为“句”,有芒而直者称为“萌”,合称“句萌”。语本《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郑玄 注:“句,屈生者。芒而直曰萌。”《淮南子·本经训》:“草木之句萌衔华戴实而死者,不可胜数。”南朝 宋 鲍照《园葵赋》:“句萌欲伸,丛芽将放。”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种梨》:“见有句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疏。”按,句亦作“勾”。
    • 4.
      吉巳释义:古礼,皇后于每年季春三月之巳日躬亲蚕桑之事,其日卜须吉,故称“吉巳”。《旧唐书·礼仪志四》:“季春吉巳,祭先蚕於公桑,皇后亲桑。”《宋史·礼志五》:“绍兴 七年,始以季春吉巳享先蚕。”
    • 5.
      和舒释义:和畅舒适。 《艺文类聚》卷十六引 三国 魏 卞兰《赞述太子赋》:“匿天威之严厉,扬愷悌之和舒。”太平天囯 洪秀全《御制千字诏》:“丁酉年岁,季春和舒。”潘世漠《感春》诗:“起览园林秀,中心自和舒。”
    • 6.
      四季春释义:四季春是汉语词汇,意思是形容天气,气候较好。
    • 7.
      山妇释义:生长在山区的妇女。《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那妻子姓 唐,也是做皮匠的女儿,年纪只好刚二十岁。起先 季春江 也只道是个山妇,谁知是个乔才。”
    • 8.
      引问释义:咨询;招来问话。 《后汉书·李固传》:“陛下宜开石室,陈图书,招会羣儒,引问得失。”《资治通鉴·唐高宗显庆四年》:“上以为然,竟不引问 无忌。”《元典章·刑部三·欲奸亲女未成》:“於 至元 五年八月十三日节次,将女 季春 引问,意欲姦耍。”
    • 9.
      朱夏释义:夏季。《尔雅·释天》:“夏为朱明。”三国 魏 曹植《槐赋》:“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下》:“况青春告谢,朱夏已临。”清 唐孙华《夏日园居杂咏》之十二:“三年客里逢朱夏,一月天边盼素秋。”
    • 10.
      毛泽释义:指润泽禾苗的水分。《穀梁传·定公元年》:“毛泽未尽,人力未竭,未可以雩也。”范宁 注:“邵 曰‘凡地之所生谓之毛’……言秋百穀之润泽未尽也。”唐 刘禹锡《观市》:“元和 二年,沅 南不雨,自季春至於六月,毛泽将尽。”
    • 11.
      甲乙释义:⒈指春季。《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孔颖达 疏:“其当孟春、仲春、季春之时,日之生养之功,谓为甲乙。”《管子·四时》:“是故春三月,以甲乙之日发五政。”尹知章 注:“甲乙统春之三时也。”《史记·天官书》:“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曰东方木,主春,日甲乙。”唐 武则天《唐明堂乐章·角音》:“扇条风,乘甲乙。”⒉次第;等级。《关尹子·四符》:“有死立者,有死坐者,有死卧者,有死病者,有死药者,等死,无甲乙之殊。”《后汉书·马融传》:“校队案部,前后有屯,甲乙相伍,戊
    • 12.
      磔禳释义:亦作“磔攘”。谓分裂牲体祭神以除不祥。《吕氏春秋·季春》:“国人儺,九门磔禳,以毕春气。”高诱 注:“命国人儺,索宫中区隅幽闇之处,击鼓大呼,驱逐不祥,如今之正岁逐除是也。九门,三方九门也。嫌非王气所在,故磔犬羊以禳木气尽之,故曰以毕春气也。”宋 苏轼《贺正启》:“伏以苇桃在户,磔禳以饯餘寒。”清 龚自珍《为家大人丙辰同年祭江西巡抚阳湖吴公文》:“方下车而矢磔攘兮,三岁挞而垂效。”
    • 13.
      累牛释义:⒈交配期的公牛。 泛指公牛。⒉纍牛:指交配期的公牛。《吕氏春秋·季春》:“是月也,乃合纍牛腾马游牝于牧。”高诱注:“纍牛,父牛也。”⒊泛指公牛。
    • 14.
      纍牛释义:⒈指交配期的公牛。 《吕氏春秋·季春》:“是月也,乃合纍牛腾马游牝于牧。”高诱 注:“纍牛,父牛也。”⒉泛指公牛。
    • 15.
      莫春释义:暮春;晚春。 《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莫春者,季春三月也。”清 周亮工《送王庭一入楚序》:“予於是年莫春返 白门。”
    • 16.
      衆雨释义:指连降三日以上的雨。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淫雨蚤降”汉 郑玄 注:“雨三日以上为霖,今《月令》曰‘众雨’。”
    • 17.
      试期释义:考试的日期。《宋史·选举志二》:“二十四年,始定试期并用中秋日,四川 则用季春,而仲秋类省。”《镜花缘》第六三回:“当即出示晓諭,一面选了试期。”《解放日报》24:“试期临近,刘叔雅 请 陈寅恪 代拟试题。”
    • 18.
      赒穷恤匮释义:接济、救助鳏寡孤独及其他贫困的人。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素鄙吝者,欲其觀古人之貴義輕財,少私寡欲,忌盈惡滿,賙窮卹匱,赧然悔恥,積而能散也。”卢文弨 补注:“賙,周也。高誘 注《吕氏春秋·季春紀》:‘鰥寡孤獨曰窮。’匱,乏也。”
    • 19.
      重订释义:⒈谓重新订立条约、规章制度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七章第五十五条:“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客,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⒉谓重新修正著作。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后记》:“一九四八年季春之月,忍寒居士 书于 金陵 病榻。一九五六年三月三十一日重订付印。”
    • 20.
      风尘之言释义:指流言蜚语。《晋书·刘聪载记》:“闻风尘之言,谓大将军、卫将军及左右辅皆谋奉太弟,剋季春构变,殿下宜为之备。”《魏书·王慧龙传》:“义隆 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亦作“风尘之声”。《宋书·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扬氏》:“梁州 刺史 甄法护 诬臣遣 司马飞龙 扰乱 西蜀,诸所譖引,言非一事,长涂万里,无路自明,风尘之声,日有滋甚。”
季春是什么意思 季春读音 怎么读 季春,拼音是jì chūn,季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季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