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密谋 密谋的意思
móu

密谋

简体密谋
繁体密謀
拼音mì móu
注音ㄇ一ˋ ㄇㄡ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ì,(1) 稠,空隙小,与“稀”、“疏”相对。【组词】:紧密。稠密。茂密。严密。密封。密布。密集。密匝匝。密锣紧鼓(喻正式活动前的积极而紧张的准备,亦作“紧锣密鼓”)。(2) 关系近,感情好。【组词】:密友。密亲。(3) 不公开,不公开的事物。【组词】:秘密。保密。密谋。密电。密报。密使。密信。密诏。密旨。密探。(4) 精致,细致。【组词】:精密。细密。致密。密实(细密结实)。(5) 姓。

móu,(1) 计划,计策,主意。【组词】:计谋。出谋划策。(2) 设法寻求。【组词】:谋求。图谋。谋面。谋篇。谋生。谋幸福。(3) 商议。【组词】:谋议。谋划。不谋而合。(4) 姓。

基本含义

暗中策划并密谋达成某种目的

密谋的意思

密谋 [mì móu]

1. 秘密地谋划,也指秘密地计划。

荣禄密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conspire; scheme; plot;]

密谋 引证解释

⒈ 秘密策划。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衡山王 以此恚,与 奚慈、张广昌 谋,求能为兵法候星气者,日夜从容王密谋反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声大义者,张胆而明目;定大策者,潜虑而密谋。”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有 满洲 人见之,以为真天子,遂有密谋以图中兴者,事泄,诛四十餘人焉。”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三节:“平章政事、 英王 守纯(宣宗 第二子)密谋除 高琪。”

⒉ 秘密的计划。

《晋书·艺术传·郭黁》:“光 比之 京 管,常参帷幄密谋。”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向中令徙义》:“周祖 之入关,平三叛,中令皆从行,奇计密谋,大有裨益师旅。”
邹鲁 《张家口举义》:“抵 张 后,押解至都统署, 清 吏严刑鞫讯,尽悉党人密谋。”


国语词典

密谋 [mì móu]

⒈ 秘密计划。

《史记·卷一一八·衡山王传》:「求能为兵法候星气者,日夜从容王密谋反事。」

暗算


密谋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暗害释义:暗中杀害或陷害:险遭暗害。
    • 2.
      暗杀释义:乘人不备,进行杀害:惨遭暗杀。暗杀事件。
    • 3.
      暗算释义:暗中图谋伤害或陷害:险遭暗算。
    • 4.
      谋害释义:谋划杀害或陷害:谋害忠良。

密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僧正释义:僧官名。十六国 后秦 始立,统管 秦 地僧尼。南朝 历代亦设。唐 以后于州立僧正管理地方僧尼事务。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义解·释慧基》:“基 既德被 三吴,声驰海内,乃敕为僧主,掌任十城,盖东土僧正之始也。”《南齐书·倖臣传·杨法持》:“宋 世道人 杨法持,与 太祖 有旧。元徽 末,宣传密谋。昇明 中,以为僧正。”唐 白居易《大唐泗州开元寺明远大师塔碑铭序》:“元和 元年,众请充当寺上座。明年,官补为本州僧正。”
    • 2.
      军事政变释义:军事政变是指国家军队集团少数人通过密谋,用军事暴力手段等非正常途径实现权力转移的行为。
    • 3.
      审图释义:周密谋划;仔细考虑。
    • 4.
      审谋释义:周密谋划。
    • 5.
      密谟释义:秘密谋划。
    • 6.
      密谋释义:秘密地计划(多指坏的):密谋叛变。
    • 7.
      引援释义:⒈引以为援。谓援引伴侣。《庄子·山木》:“东海有鸟焉……引援而飞,迫胁而栖。”⒉举用提拔。明 张居正《答廉宪王凤洲》:“今同年中,有孤所引援,见居要路。”《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三年》:“及 京 当国,定 元祐 党籍…… 康国 皆预密谋,故 京 引援尤力。”⒊犹引证。宋 施德操《北窗炙輠》卷上:“正夫 谓 子韶 曰:‘昨 强幼安 来説话,引援甚富。’”
    • 8.
      微言释义:⒈含蓄而精微的言辞。⒉密谋;密言。
    • 9.
      微谋释义:密谋。
    • 10.
      末光释义:⒈馀辉。 《史记·萧相国世家论》:“及 汉 兴,依日月之末光,何 谨守管籥,因民之疾(奉)秦 法,顺流与之更始。”晋 陆机《乐府诗》之十七:“愿君广末光,照妾薄暮年。”唐 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公含天地之间气,依日月之末光,能备九德,兼资百行。”明 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老师手扶日月,照临寰宇,沉机密谋,相与图议於帷幄者,不肖一人而已。既而获被末光,滥蒙援拔,不肖亦自以为不世之遇。”⒉比喻馀威。《北齐书·贺拔允等传论》:“韩贤 等及闻义举,竞趣戎行,凭附末光,申其志力,化为公侯,固其宜矣。
    • 11.
      机事释义:⒈机巧之事。《庄子·天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怨怒》:“实无机心,翻成机事,汉阴 丈人闻之,岂不大笑。”清 金农《送宣城沉隐君游楚中》诗:“君访 汉阴 好,机心机事无。”参见“机心”。⒉指国家枢机大事。《汉书·王莽传上》:“於是附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王舜、王邑 为腹心…… 平晏 领机事。”晋 陆机《辩亡论上》:“孟宗、丁固 之徒为公卿,楼玄、贺邵 之属掌机事。”《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四年》:“隗 虽在外,而朝廷机事,进退士大夫,帝皆与之密谋。”⒊
    • 12.
      江湖会释义:哥老会的支派,鄂 北地区秘密社团之一。成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其成员为农民、手工业工人、小商贩、退伍军人和无业游民。本称“九龙山”,因其讲江湖义气,故一般呼之为江湖会,有会众数千人。1902年至1903年间,江湖会密谋起义,号召“扫 清 灭洋”,事泄后其首领被杀害。武昌 起义后,江湖会亦起义响应,失败后会众受到血腥屠杀,江湖会遂解体。
    • 13.
      漏师释义:谓泄露军事机密。《左传·僖公二年》:“齐 寺人 貂 始漏师于 多鱼。”杜预 注:“貂 於此始擅贵宠,漏洩 桓公 军事,为 齐 乱张本。”孔颖达 疏:“漏师者,漏泄师之密谋也。”
    • 14.
      狼抗释义:亦作“狼伉”。亦作“狼亢”。傲慢,暴戾。《晋书·周顗传》:“处仲 刚愎强忍,狼抗无上,其意寧有限邪!”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嵩 性狼抗,亦不容於世。”《宋书·始安王休仁传》:“休佑 平生,狼抗无赖。”《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初,孙岳 颇得豫内廷密谋,冯(冯贇)朱(朱弘昭)患 从荣 狼伉,岳 尝为之极言祸福之归。”清 夏燮《中西纪事·粤民义师》:“自相国去后,英 人自恃其积年之狼亢,见后至者,以为土室懦夫,易而侮之。”
    • 15.
      秘画释义:⒈秘计;密谋。⒉珍藏的画。
    • 16.
      秘谋释义:⒈秘密的计谋;奥秘的计策。 《新唐书·褚亮传》:“王每征伐,亮 在军中,尝预祕谋,有裨辅之益。”《新唐书·后妃传上·文德长孙皇后》:“玄龄 久事陛下,预奇计祕谋,非大故,愿勿置也。”⒉指秘密谋划。黄远庸《报界之风潮》:“是社中人,多係去年在 京 津 一带祕谋起义者。”
    • 17.
      芬尼运动释义:爱尔兰人民反对英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1801年爱尔兰被并入英国。1858年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和美国纽约同时成立两个组织,统称芬尼(以爱尔兰传说中的盖尔人英雄芬尼·马库尔统帅的民团命名),纲领是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建立共和国。组成的武装力量,称“爱尔兰共和军”。多次举行武装密谋活动和起义,均失败。19世纪70年代后衰落。
    • 18.
      踧然释义:⒈惊惧不安貌。宋 苏辙《龙川别志》卷上:“谓 因大行贬窜 王钦若、丁度 等,皆投之远方…… 沂公 踧然而惧,因密谋去之。”⒉恭敬貌。宋 沉括《万年县君许氏夫人墓志铭》:“有亲者至,则出其妇子罗拜其前,拥婴提稚,升降劝劳,莫不呴然有恩,踧然有礼。”
    • 19.
      隐谋释义:⒈谓隐匿其智谋。⒉密谋;阴谋。
    • 20.
      霸府释义:⒈指 晋、南北朝 和 五代 时势力强大,终成王业的藩王或藩臣的府署。 《晋书·孔愉丁潭等传论》:“咸以篠簜之材,邀缔构之运,策名霸府,骋足高衢。”《梁书·臧盾传》:“高祖 平京邑,霸府建,引为驃骑刑狱参军。”《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上》:“重念 太祖皇帝,尝开霸府,有事四方。”⒉借指藩王或藩臣。《北齐书·崔季舒传》:“虽迹在 魏 朝,而心归霸府,密谋大计,皆得预闻。”参见“开府”。⒊指 日本 明治 维新前实际掌握政权的藩臣。章炳麟《訄书前录·客帝匡谬》:“而二千年之以帝王自号者,特犹 周 之 桓 文,日

密谋(mim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密谋是什么意思 密谋读音 怎么读 密谋,拼音是mì móu,密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密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