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明节 明节的意思
míngjié

明节

简体明节
繁体明節
拼音míng jié
注音ㄇㄧㄥˊ ㄐㄧㄝ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g,(1) 亮,与“暗”相对。【组词】:明亮。明媚。明净。明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组词】: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3) 懂得,了解。【组词】: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4) 公开,不隐蔽。【组词】:明说。明讲。明处。(5) 能够看清事物。【组词】: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6) 睿智。【组词】:英明。贤明。明君。(7) 视觉,眼力。【组词】:失明。(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例句】: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组词】:明日。明年。(10) 中国朝代名。【组词】:明代。(11) 姓。

jié jiē,(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基本含义

指坚守正义、遵循原则、不受外界诱惑和压力的节操和品德。

明节的意思

明节 [míng jié]

1. 表彰节烈。

3. 表明节操。

明节 引证解释

⒈ 表彰节烈。

《晋书·周虓传》:“臣闻旌善表功,崇义明节,所以振扬声教,垂美来叶。”

⒉ 表明节操。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序》:“傲世不可以垂训也,故正諫以明节明节不可以久安也,故詼谐以取容。”


国语词典

明节 [míng jié]

⒈ 表明节操。

《文选·潘岳·西征赋》:「激义诚而引决,赴丹爓以明节。」
《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慠世不可以垂训也,故正谏以明节明节不可以久安也,故诙谐以取容。」


明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十二候释义: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一月六候,三候为一节气。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共七十二候。它是根据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现象变化的征候,说明节气变化,作为农事活动的依据。《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七十二候纵説万类不齐,那礼家记事者,何以就敢毅然断为‘爵入大水为蛤’哉?此格物之所以难也。”按,七十二候之说,最初见于《逸周书》、《吕氏春秋》十二纪,汉 儒列于《礼记·月令》,又见于《淮南子·时则训》,《魏书》始入《律历志》。但各书所举月令物候互有出入,即 唐 王冰 注《素问》所引《吕氏春秋》七十二候,亦与今本《吕氏春秋》及历中所载
    • 2.
      三汛释义:指春、夏、秋三季的涨水期。第一汛叫春汛,或名桃汛、桃花汛、桃花水,汛期大概在清明节后二十日。第二汛叫伏汛,汛期在春汛后至立秋前。第三汛叫秋汛,汛期在伏汛后至霜降前。参阅 清 朱扆《河防志》卷五。
    • 3.
      乳饼释义:乳制食品名。《初学记》卷二六引 晋 卢谌《祭法》:“夏祠别用乳饼,冬祠用环饼。”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清明节》:“节日坊市卖稠餳、麦餻、乳酪、乳饼之类。”元 杨允孚《滦京杂咏》上:“营盘风软浄无沙,乳饼羊酥当啜茶。”郭沫若《孔雀胆》附录《昆明景物》:“邓川 乳扇与 路南 乳饼,均 云南 名产,为羊奶所制,素食妙品也。甜食咸食均可。”
    • 4.
      奈何天释义:⒈令人无可奈何的时光。表示百无聊赖的思绪。宋 晏几道《鹧鸪天》词之六:“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明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白雪遗音·马头调·消魂二月》:“三月里清明节,玉美人儿薰薰醉,对景徘徊。好一个奈何天。”⒉谓对付天公。清 李渔《奈何天·崖略》:“饶伊百计奈何天,究竟奈何天不得。”
    • 5.
      寒薄释义:⒈中医谓寒气逼阻于皮肤。《素问·生气通天论》:“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鬱乃痤。”⒉对人冷淡;薄情。《左传·闵公二年》“虽知其寒”宋 林尧叟 注:“虽知君心寒薄,然而不孝不忠之恶名不可取。”⒊谓命相不好,福分浅薄。宋 钱愐《钱氏私志·明节刘后》:“﹝妾﹞命分寒薄,至此夭折,虽埋骨於九泉,魂魄不离左右。”清 褚人穫《坚瓠八集·聚九姨》:“非敢有择,七姨骨相寒薄,不可为婚。”⒋贫寒,不富裕。《西游记》第八六回:“我见你府上也寒薄,只可将就一饭,切莫费心大摆布。”《红楼梦》第十九回:“平常寒薄人家的小姐,也不能
    • 6.
      小乙释义:古代对年轻男性排行第一者的俗称。《水浒传》第六一回:“此人百伶百俐,道头知尾。本身姓 燕,排行第一,官名单讳个 青 字。”《水浒传》第六一回:“卢俊义 分付道:‘小乙在家,凡事向前,不可出去三瓦两舍打哄。’燕青 道:‘主人在上,小乙不敢偷工闲耍。’”《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李仁 ﹞家中妻子,有一个兄弟 许宣,排行小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今清明节近,追修祖宗,望小乙官到寺烧香。”
    • 7.
      岁道释义:时令;时运。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穀》:“二月上旬及麻菩杨生种者为上时,三月上旬及清明节桃始花为中时,四月上旬及枣叶生,桑花落为下时。岁道宜晚者,五月六月初亦得。”《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上临其丧,近臣奏称岁道非便,上曰:‘君臣义重,何日时之有?’”
    • 8.
      懽聚释义:欢乐地团聚。宋 赵师侠《永遇乐·重明节》词:“希夷高蹈,寿康长保,五世祖孙懽聚。”懽,一本作“欢”。
    • 9.
      拙夫释义:⒈谦称自己的丈夫。 《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拙夫今日清明节去门外 会节园 看花,却也去不多时。”《水浒传》第四五回:“这个叔叔,便是拙夫新认义的兄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这件事还得与拙夫商量,妇道人家,不便十分作主。”⒉谓粗俗的男人。元 方武裘《赋笔》诗:“兔出 中山 骨欲仙,何人拔颖缚尖圆。拙夫堪笑堆成冢,豪客曾闻扫似椽。”清 黄鷟来《咏史》:“期运苟有会,拙夫成英雄。”⒊粗俗的丈夫。
    • 10.
      新火释义:⒈古代钻木取火,四季各用不同的木材,易季时新取之火称新火。 ⒉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赐百官,称为“新火”。
    • 11.
      明眼释义:⒈使眼睛明亮。 ⒉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很清楚;有见识。⒊清明节以柳条插门的习俗。
    • 12.
      明节释义:⒈表彰节烈。⒉表明节操。
    • 13.
      朱梁释义:指 五代 后梁。为 朱温 所建,故称。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朱梁 开平 三年大明节,百官始行香祝寿。”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二:“海珊 自负咏古为第一,余读之果然。《三垂冈》云:‘英雄立马起 沙陀,奈此 朱梁 跋扈何!’”
    • 14.
      柳圈释义:我国传统风俗,清明节用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谓可去毒避邪。
    • 15.
      植树节释义:国家规定群众义务植树造林的节日。目的是提倡爱林护林,改善生态环境。中国曾于1915年将植树节定于农历清明节这一天,为纪念孙中山,1928年改为3月12日。197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
    • 16.
      歇帐释义:宋 代清明节于御前表演的一种游艺节目。
    • 17.
      渊听释义:犹言圣明的断决。古时臣下称颂皇帝听断奏议的套语。宋 陆游《丞相率文武百僚请建重明节表》之三:“渊听未回,确尔执谦之意。”宋 岳珂《桯史·燕山先见》:“臣既与军政,苟有所见,岂敢隐嘿,輒具利害,仰干渊听。”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九月》:“遽报翠华之移幸,深虞中外之难安,愿罄孤忠,冀回渊听。”
    • 18.
      痁疾释义:⒈疟疾。南朝 宋 颜延之《陶徵士诔》:“年在中身,疢维痁疾。”宋 钱愐《钱氏私志》:“明节 刘后,一时遭遇,宠倾六宫,忽苦痁疾。”明 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五:“去年冬末得痁疾,绵歷三时。”清 唐孙华《余与匪莪侍御同日病疟戏简》诗:“胡为八月朔,痁疾并时作。”原注:“痁,疟也。”⒉患疟疾。《旧唐书·高宗纪下》:“八月辛丑,上痁疾,令太子受诸司启事。”
    • 19.
      睇墓团释义:一群集中在清明节期间前往墓园看墓的人,因为墓地热销,墓园方面提供各种优惠,参加者可以搭免费车食免费午餐。
    • 20.
      祖茔释义:祖辈的坟地。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将骨殖做一担挑来,指望的傍祖塋好生安厝。”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筑墓除妖》:“张惠,德州 人,少以孝义称,祖塋去家五里,洪武 初,遭兵燹,被穵暴露。”《西湖佳话·三台梦迹》:“一日,清明节,父亲合族,都往祖塋祭扫。”清 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墓在 西跨塘 寿山 祖莹之侧,每年春日,必挈 芸 拜扫。”洪深《五奎桥》第一幕:“周 氏子孙又添买了许多田,并且在祖茔后面盖造了一所祠堂。”

明节(mingji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明节是什么意思 明节读音 怎么读 明节,拼音是míng jié,明节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明节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