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冯玉祥 冯玉祥的意思
féngxiáng

冯玉祥

简体冯玉祥
繁体馮玉祥
拼音féng yù xiáng
注音ㄈㄥˊ ㄩˋ ㄒ一ㄤˊ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éng píng,(1) 同“凭”,凭借,依靠。(2) 马行速。

yù,(1)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组词】: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2) 美,尊贵的,敬辞。【组词】: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称别人的照片)。玉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玉立。金科玉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3) 姓。

xiáng,(1) 吉利。【组词】:祥和。祥瑞(吉祥的征兆)。不祥。吉祥。(2) 吉凶的预兆。【组词】:祥麟。祥云。(3) 姓。

基本含义

形容人勇敢无畏,敢于冒险。

冯玉祥的意思

冯玉祥 [féng yù xiáng]

1. (1882-1948)国民党爱国将领。安徽巢县(今巢湖)人。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将所部改为国民军,并电邀孙中山北上。1926年在五原誓师,脱离北洋军阀,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1930年与阎锡山、李宗仁等举兵反蒋(介石),先后爆发了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曾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抗日战争初期,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因反对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被迫去美国。1948年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在乘船途中遇难。


国语词典

冯玉祥 [féng yù xiáng]

⒈ 人名。(西元1880~1948)​字焕章,安徽省巢县人。清末加入新军,为段祺瑞部下。民国十年任河南督军,直奉战争时倒戈倾向奉系,并迅速占领北京,推段祺瑞为总统。次年奉系失败。其后加入中国国民党,曾任西北国民军总司令、河南省主席。抗战胜利后,赴国外,在由苏俄回国时,轮船在黑海上发生火灾而被烧死。


冯玉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一八惨案释义: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二日,冯玉祥 所部国民军与 奉 系军阀作战,日本 帝国主义出动军舰支持 奉 军,炮击国民军,并联合 英 美 法 意 等国,于十六日以最后通牒向北洋政府提出撤除 大沽口 国防设备等无理要求。 三月十八日,北京 各界人民激于爱国义愤,在 天安门 集会抗议,会后结队赴 段琪瑞 执政府请愿,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 竟令卫队开枪射击,当场死伤二百余人。是为“三一八惨案”。
    • 2.
      分任释义:⒈分别担任。冯玉祥《我的生活·在常德(二)》:“教导团以 鹿锺麟 同志为团长,刘骥、门致中、刘郁芬、石敬亭 分任教官。”陶菊隐《记者生活三十年》第三章:“李 冯 二人分任南北两路总司令,共同宣布讨 蒋。”⒉分别承担。鲁迅《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但这也不能独归罪于公论家,社会上风行请吃饭而讳言请吃饭,使人们不得不虚假,那自然也应该分任其咎的。”
    • 3.
      北京政变释义: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直系第三路总司令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囚禁总统曹锟,并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推段祺瑞为临时执政,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后因冯玉祥与张、段之间矛盾重重,不久爆发战争,冯被迫宣布下野。
    • 4.
      溥仪释义:(1906—1967)即宣统帝。清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氏,满族。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退位。1917年张勋复辟,拥其复出为帝,仅十二天即告失败。1924年被冯玉祥国民军赶出皇宫,避居天津日租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帝国主义策划下潜往东北。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任执政,后称皇帝,改元康德。1945年日本投降,被苏联军队俘虏。1950年移交中国政府,1959年获特赦释放,1961年任全国政协委员、文史馆馆员。1967年在北京病故。著有《我的前半生》。
    • 5.
      谱帖释义:旧俗结拜时交换的大红帖子。上面写有姓名、籍贯、年岁、八字,以及父、祖、曾祖姓名和出身、官职等。冯理达《我的父亲冯玉祥将军》九:“不久,蒋介石 便送给父亲一个谱帖,愿与父亲结为盟兄弟。”
冯玉祥是什么意思 冯玉祥读音 怎么读 冯玉祥,拼音是féng yù xiáng,冯玉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冯玉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