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guǎng xī]
1. 全称广西壮族自治区(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为中国南部的省级地区,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东连广东,东北接湖南,北接贵州,西连云南,西南与越南接壤,简称桂,首府南宁。广西全境多山,喀斯特地形约占全区50%,少数民族众多,风景秀丽,桂林为有名旅游区。锰矿储量为中国第一,经济以农业为主。
英[Guangxi;]
广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榜释义:⒈全榜,指科考录取的全部名单。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太宗 即位,齐贤(张齐贤)方赴廷试,帝欲其居上甲,有司置於丙科。帝不悦,有旨:一榜尽除京官通判。”⒉即乙榜。指举人出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他本是个一榜,由拣选知县,在 法兰西 打仗那年,广西 边防上得了一个保举,过了同知直隶州班,指省到了 湖北。”
- 2.
七星岩释义:⒈岩洞名。 在 广西 桂林 市区东 七星山。又名 栖霞洞、碧虚岩。岩洞雄伟深邃,钟乳凝结,瑰丽多彩。隋、唐 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宋 张孝祥《游千山观》诗:“朝游 七星巖,莫上 千山观,东西两奇絶,势略岭海半。”贺敬之《放歌集·桂林山水歌》:“七星岩 去赴神仙会,招呼 刘三姐 呵打从天上回。”⒉山名。在 广东 肇庆市 北。七峰峻拔,山腰多洞窟及历代石刻,是著名的风景区。明 王圻《三才图会·七星岩考》:“七星巖,在 肇庆府 城北,其峰峋嶙葱鬱,森列苍布,如陨石丽地错落。”清 屈大均《广东新语·七星岩》:“七星巖
- 3.
三江口释义:⒈指 江苏省 吴江县 北,吴淞江、娄江、东江 分流处。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不知 越王 将选死士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屠我 吴国。”⒉指 湖南省 岳阳 北,洞庭湖 水入 长江 处。⒊指 湖北省 汉口 西。《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孔明 欣然从之,一同登舟,驾起帆檣,迤邐望 夏口 而进。离三江口 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⒋指 浙江 的 曹娥江、钱清江、浙江 三水于海口汇合处。见 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四·会稽县》。⒌指 云南、贵州、广西 三省之 南盘江、多衣江、九龙河 交汇处。《诗刊》
- 4.
专柄释义:⒈不待请命而行事的权柄。 唐 元稹《加乌重胤检校司徒制》:“盖先王之懋典,授之专柄。”⒉独揽权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秦太师 专柄十二年,只成就得一 胡邦衡。”《清史稿·高宗纪》:“九月乙巳朔,署 广西 提督 谭行义 以 安南 郑氏 专柄,清化镇 邵郡公 及 黎鷟 起兵与 郑氏 内哄,奏闻。”
- 5.
两广释义:广东和广西的合称。
- 6.
两淮释义:⒈宋 熙宁 后分 淮南路 为东、西二路,简称 淮东、淮西,后合称其地为“两淮”。 《宋史·地理志一》:“高宗 苍黄渡 江,驻蹕 吴会,中原、陕右 尽入於 金,东画长 淮,西割 商 秦 之半,以 散关 为界。其所存者 两浙 两淮 …… 广西 十五路而已。”《元史·世祖纪十二》:“﹝ 至元 二十五年正月﹞己酉,詔 中兴、西凉 无得沮坏河渠,两淮 两浙 无得沮坏岁课。”元 吴莱《风雨渡扬子江》诗:“三楚 畸民类鱼鱉,两淮 大将犹熊虎。”⒉指今 江苏省 长江 以北 淮河 南北的大部地区。明 王鏊《震泽长语·食货》
- 7.
两粤释义:⒈汉 初的两个小国 南粤 和 闽粤 的合称。地有今 广东、广西、福建。《汉书·食货志下》:“﹝ 武帝 ﹞即位数年,严助、朱买臣 等招徠 东甌,事 两粤,江 淮 之间肃然烦费矣。”参阅《汉书·两粤传》。⒉指 广东、广西。清 叶廷琯《吹网录·劫灰录补注跋并撰人辨》:“崑山 李香引 文学 蓀 以所辑《劫灰録补注》示我。是録载残 明 桂 藩在 两粤、黔、滇 诸事。”
- 8.
两越释义:⒈汉初两个南方小国南越和东越的合称。地在今广东、广西、福建。⒉指广东与广西。⒊泛指浙江。
- 9.
中南释义:一般包括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五省区。 广义的还包括河南、江西两省。
- 10.
乌浒人释义:广西壮族先民的别称。
- 11.
二广释义:⒈春秋 楚国 军制名,谓左右二部。《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之戎分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杨伯峻 注:“其君之戎谓 楚王 之亲兵戎车也。楚王 亲兵分为左右两部,每部皆名曰广。”后亦泛指两支部队。《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三》:“帝分军为二广,追躡数十里,获 阿保机 之子。”⒉指 宋 代 广南西路 与 广南东路。即今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与 广东省。宋 岳飞《奏措置曹成事宜状》:“似此显见 曹成 未肯便赴行在,意欲侵犯二 广。”宋 彭乘《续墨客挥犀·胡蔓》:“二 广 有草生于山谷间,其名胡蔓草,以急水吞之
- 12.
五岭释义: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湖南、江西南部和广西、广东北部交界处。
- 13.
交趾释义:亦作“交阯”。原为古地区名,泛指 五岭 以南。汉武帝 时为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 广东、广西 大部和 越南 的北部、中部。东汉 末改为 交州。越南 于十世纪三十年代独立建国后,宋 亦称其国为 交趾。《礼记·王制》:“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汉书·武帝纪》:“遂定 越 地,以为 南海、苍梧、鬱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厓、儋耳郡。”宋 赵汝适《诸蕃志·交趾国》:“交趾,古 交州,东南薄海,接 占城,西通 白衣蛮,北抵 钦州,歷代置守不絶。”
- 14.
京族释义: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9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兼通汉语文。主要从事渔业,兼营农业。国外的京族人主要分布在越南。
- 15.
仡佬族释义: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4万(1990年)。分布在贵州省西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和云南省文山等地区。有本民族语言,兼通汉语和当地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语。建有贵州省道真、务川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等自治地方。
- 16.
仫佬族释义: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16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有本民族语言,多通汉语文和壮语。建有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 17.
伏流释义:也叫地下河流、潜 流、暗流、暗河。指没入地表以下的河段。多发育于石灰岩地区。常见于广西、贵州等省区。特点是河 水没入地下,潜流一段后再流出地面。
- 18.
伯虑国释义:中国神话传说中古国名,现认为位于广西郁江南岸。
- 19.
侗剧释义: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湖南、广西等地侗族聚居的地区。
- 20.
侗戏释义: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 贵州、广西、湖南 侗族居住地区。系侗族民间说唱艺术“嘠锦”和“摆古”于 清 嘉庆、道光 年间逐渐采用舞台演唱形式发展而成。传统剧目有《珠郎娘美》、《山伯英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