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ú,(1) 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组词】:舆马。肩舆。(2) 古代奴隶中的一个等级,泛指地位低微的人,亦用以指众人的。【组词】:舆台。舆论。舆情(群众的意见和态度)。(3) 疆域。【组词】:舆地。舆图。堪舆(相地,风水)。
lùn lún,(1) 古同“伦”,条理。(2) 〔论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3) 古同“抡”,挑选。
1. 众人的议论。
英[public opinion;]
⒈ 公众的言论。
引《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
宋 苏舜钦 《诣匦疏》:“朝廷已然之失,则听舆论而有闻焉。”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下》:“老杜 律仅七篇,而首録《张氏隐居》之作,既於舆论不合,又己调不同。”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最可敬的是他们很关心于船上别国人对于 中国 学生的舆论。”
⒈ 代表公众意见的言论。
引《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
例如:「国际舆论」、「社会舆论」。
近群情 议论 言论 舆情
1.汉代“清流”中人,常以砥节砺行相标榜,借以赢得社会舆论的支持。也作“砥身砺行”。
2.他的倡议,一时弄得舆论哗然,群起而攻之。
3.做好宣传舆论工作,为这件新生物茁壮成长鸣锣开道,是我们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4.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犯罪分子惶惶不可终日。
5.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无法抵挡。
6.为了欺骗舆论,这两个团伙私下订立了攻守同盟。
7.侵略者竭力为自己的侵略行径涂脂抹粉,妄图逃脱世界舆论的谴责。
8.慈善医院的院长对新闻界说,该院百废待兴,今后希望舆论界多多支持。
9.第三部分,分析了对移风易俗舆论宣传的因由。
10.这名高级官员在演说中公然侮辱新闻记者,顿时舆论哗然。
11.这帮政客把持着舆论工具,颠倒黑白,造谣惑众。
12.要驾驭舆论似乎不大可能。
13.厚黑厚黑,面厚心黑而已,做不到这些进不了体制,舆论导向而已。
14.世界舆论强烈谴责武装劫持民航客机的行径。
15.这件事情造成了很大的轰动,舆论反响很强烈。
16.梦见死人在哭,哭声吓人,表示你有某些事处理不当,应该赶快检讨反省,否则将会有对你不利的舆论出现。
17.再甜蜜的回忆,也抵不过世人的舆论,它使牵手一生的伴侣变得形同陌路。
18.大家拒绝单身狗这种不规范的词语,反抗狗奴的舆论霸权。
19.通过给予信任感的信息制造舆论。此外,必须发挥带动社会发展的跟踪媒体的职能作用。
20.这种始乱终弃的行为永远都会受到道德舆论的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