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席次 席次的意思

席次

简体席次
繁体
拼音xí cì
注音ㄒ一ˊ ㄘ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í,(1) 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的东西,古人用以坐、卧,现通常用来铺床或炕等。【组词】:席子。草席。苇席。竹席。凉席。席地而坐。席卷(juǎn )。(2) 座位。【组词】:席位。席次。出席。列席。(3) 酒筵,成桌的饭菜。【组词】:筵席。宴席。酒席。(4) 特指议会中当选的人数。【组词】:四席。(5) 职位。【组词】:主席。西席(塾师)。(6) 量词。【组词】:一席酒。(7) 姓。

cì,(1) 第二。【组词】:次日。次子。次等。次要。(2) 质量、品质较差的。【组词】:次品。次货。(3) 等第,顺序。【组词】:次第。次序。名次。(4) 化学上指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两个氧原子的。【组词】:次氯酸。(5) 中间。【组词】:胸次。(6) 量词,回。【例句】:次数(shù)。初次。三番五次。(7) 旅行所居止之处所。【组词】:旅次。舟次。次所。(8) 姓。

基本含义

指座次或座位的次序。也可引申为指一个人在社会、团体或活动中的地位或排名。

席次的意思

席次 [xí cì]

1. 指坐位的排列顺序。

请按席次就坐。

[one's place among the seats arranged; order of seats; seating arrangement;]

席次 引证解释

⒈ 座位的次序。

《孔子家语·问玉》:“席而无上下,则乱於席次矣。”
王肃 注:“乱於席上之次第。”

如:代表按照指定的席次入座。

⒉ 坐间,坐席之上。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製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国语词典

席次 [xí cì]

⒈ 座位的次序。

《孔子家语·卷八·问玉》:「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次矣。」

如:「入场后请按照指定的席次入座。」

⒉ 政治团体在议会中所占的座位,借以表示当选的人数。也作「席位」。

如:「这次选举,执政党较上次丧失了不少席次。」


席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叙齿释义:亦作“叙齿”。按年龄的长幼而定席次。清 翟灏《通俗编·仪节》:“《听雨纪谈》:乡人叙坐固以齿,而《礼》云一命齿于乡,再命齿于族,三命则不齿于族。是同辈而叙齿可也。苟非其人,亦以齿尊之,不几失礼乎!”参见“序齿”。
    • 2.
      圆桌会议释义:一种会议形式,用圆桌或把席位排成圆圈,以表示与会各方席次不分上下,一律平等。 相传创始于5世纪的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会议常采用这种形式。
    • 3.
      桌席释义:犹席次,坐位。
    • 4.
      盘铃傀儡释义:以盘铃伴奏演出的傀儡戏。 唐 韦绚《刘宾客嘉话录》:“大司徒 杜公 在 维扬 也,尝召宾幕闲语:‘我致政之后,必买一小駟八九千者,饱食讫而跨之,著一麤布襴衫,入市看盘铃傀儡,足矣!’”元 许有壬《水调歌头·庚寅秋即席次可见寿韵》词:“敢效归乡锦绣,且就盘铃傀儡,终日看儿嬉。”
    • 5.
      酒会释义:形式比较简单的宴会,用酒和点心待客,不排席次,客人到场、退场都比较自由。
    • 6.
      齿位释义:⒈按年龄大小所定的席次。《周礼·地官·党正》:“国索鬼神而祭祀,则以礼属民而饮酒于序,以正齿位。”郑玄 注:“正齿位者,《乡饮酒义》所谓‘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是也。”⒉排列的官位。明 赵南星《与吴复庵书》:“輒忘其齿位之卑,与明公剖心而盟。”《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初,李思齐 与 察罕特穆尔 同起义师,齿位相等。”⒊年龄与官位。特指长寿与高位。唐 韦应物《送郗詹事》诗:“既获天爵美,况将齿位并。”唐 权德舆《唐故长安主簿李君墓志铭》:“齿位

席次(xic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席次是什么意思 席次读音 怎么读 席次,拼音是xí cì,席次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席次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