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共释义:⒈不恭。共,“恭”的古字。《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公卑 杞,杞 不共也。”杜预 注:“共音恭,本亦作恭。”《管子·四称》:“不与善人,唯其所事。倨敖不共,不友善士。”明 刘基《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抑小民之失其所,而祭祀之不共歟,何上天降鉴之若是也。”⒉不具备。《国语·鲁语下》:“具舟除隧,不共有法。”韦昭 注:“共,具也。”⒊不与,不和。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不共你摇嘴掉舌,不共你鬦争鬦合。”⒋不同。宋 孙光宪《上行杯》词:“临极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
- 2.
中觞释义:宴饮之中。晋 陶潜《游斜川》诗:“中觴纵遥情,忘彼千载忧。”宋 苏轼《缾笙》诗引:“庚辰八月二十八日,刘几仲 饯饮 东坡,中觴,闻笙簫声杳杳若在云霄间。”《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五年》:“壬午,卢益 等赴花宴。时 金 主形神已病,中觴,促令便辞,略不及交 燕 事。”
- 3.
依约释义:⒈依据;沿袭。 《隋书·王劭传》:“採民间歌謡,引图书讖讳,依约符命,捃摭佛经,撰为《皇隋灵感誌》,合三十卷,奏之。”唐 元稹《告祀曾祖文》:“今谨依约庙则,每岁以二至、二分暨正旦,与宗 积 彼此奉祀於治所。”明 梅鷟《尚书考异》:“出 孔 壁中者,尽后儒伪作,大抵依约诸经《论》《孟》中语,并窃其字句而缘饰之。”⒉仿佛;隐约。唐 刘兼《登郡楼书怀》诗:“天际寂寥无雁下,云端依约有僧行。”宋 晏殊《少年游》词:“风流妙舞,樱桃清唱,依约驻行云。”明 文徵明《庚辰除夕》诗:“醉墨淋灕玉雨株,澹痕依约两行书。”
- 4.
六庚日释义:干支相配的六个庚日:庚子、庚寅、庚辰、庚午、庚申、庚戌。
- 5.
刲割释义:⒈屠宰。《礼记·杂记下》“其衈皆于屋下”汉 郑玄 注:“衈谓将刲割牲以衅,先灭耳旁毛荐之。”《北史·齐纪中》:“庚辰,詔丘郊禘袷时祭,皆市取少牢,不得刲割,有司监视,必令丰备。”唐 罗隐《谗书·题神羊图》:“羊有贪狠性,人有刲割心。”⒉指外科手术。章炳麟《国故论衡·原学》:“神输之鍼,灼艾之治,于足治头,于背治匈,远西刲割之医弗能为也。”
- 6.
口业释义:⒈佛教语。佛教以身、口、意为三业。口业,指妄言、恶口、两舌和绮语。《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九:“有一种人,早晨看经念佛懺悔,晚间纵口业駡詈人。”宋 苏轼《胜相院藏经记》:“结习口业,妄言綺语,论説古今是非成败。”明 李贽《与周友山书》:“况於文字上添了许多口业,平生爱国忧民上又添了许多善业。”⒉指诗文的创作。唐 宋 人以诗文类绮语,故相比附。唐 白居易《寄题庐山旧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侣》诗:“渐伏酒魔休放醉,犹残口业未抛诗。”宋 苏轼《庚辰岁正月十二日天门冬酒熟》诗之二:“口业向诗犹小小,眼花因酒尚纷纷。”@
- 7.
哀策释义:亦作“哀册”。 文体的一种。封建时代颂扬帝王、后妃生前功德的韵文,多书于玉石木竹之上。行葬礼时,由太史令读后,埋于陵中。《后汉书·礼仪志下》:“太史令奉哀策立后。”《南史·后妃传下·梁武丁贵嫔》:“普通 七年十一月庚辰,﹝贵嬪﹞薨……詔吏部郎 张纘 为哀册文。”唐 杨炯《薛振行状》:“孝敬 崩,詔公为哀册。”清 钱谦益《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赋挽词》之二:“南郊传累德,哀策属何人?”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上》:“上哀下曰誄,始 鲁庄公;下哀上曰哀策,始 汉 李尤。”
- 8.
土贼释义:旧时统治者对当地起义农民的蔑称。《元史·仁宗纪二》:“庚辰,卢阳,麻阳 二县以土贼作耗,蠲其地税赋。”清 吴敏树《黄特轩传》:“黄君 旋又逐之 巴陵 新墻市,土贼即时皆散。”
- 9.
夙搆释义:亦作“夙构”。 谓事先拟就或备好。唐 孟棨《本事诗·嘲戏》:“元一 夙搆,贵欲辱臣。”明 杨慎《升庵诗话·箕仙诗》:“正德 庚辰,有方士运箕赋诗,随所限韵,敏若夙构,而语不凡。”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关节状元》:“上意必欲得渊博之士,然非夙搆,不能详对。”《清史稿·灾异志三》:“康熙 三年六月,卢龙 滦河 溢,涌出材木无算,时修 清节祠,适所用,有如夙搆,人咸惊异。”
- 10.
夙构释义:谓事先拟就或备好。唐 孟棨《本事诗·嘲戏》:“元一 夙搆,贵欲辱臣。”明 杨慎《升庵诗话·箕仙诗》:“正德 庚辰,有方士运箕赋诗,随所限韵,敏若夙构,而语不凡。”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关节状元》:“上意必欲得渊博之士,然非夙搆,不能详对。”《清史稿·灾异志三》:“康熙 三年六月,卢龙 滦河 溢,涌出材木无算,时修 清节祠,适所用,有如夙搆,人咸惊异。”
- 11.
大魁天下释义:谓科举考试殿试得居首选,即中状元。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四:“毕(毕秋帆)中庚辰进士,李(李桂官)为购素册界乌丝,劝习殿试卷子,果大魁天下。”清 钱泳《履园丛话·科第·种德》:“﹝ 石琢堂 ﹞是年登贤书,至庚戌岁遂大魁天下。”
- 12.
奠献释义:献祭品以祀死者。 《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九年》:“庚辰,帝謁 安陵,奠献号慟,左右皆泣。”
- 13.
捉生释义:捉俘虏。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喜兆》:“淮西 用兵时,刘沔 为小将……每捉生踏伏,沔 必在数。”《辽史·太宗纪上》:“十年,十二月庚辰,如 金瓶濼,遣拽刺 化哥、窟鲁里、阿鲁扫姑 等捉生敌境。”清 赵翼《戴琬草根斗蟀图》诗:“阵前闻駡 周阳五,单骑突出誓捉生。”
- 14.
撞六市释义:旧指恶少合伙诈骗劫掠,横行霸道。 明 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恶少打行盛于 苏州,昔年抚臺 翁大立 几被害。此风沿入 松,以至 万历 庚辰后尤甚。又名‘撞六市’。分列某处某班,肆行强横。有瞷乡人持物入城,设计誑骗至深广之处半骗半夺者;有同赴官理讼,为仇家赂集。驾祸扛打而其人无所控诉者;有白昼偷捵,地方结扭送官,适遇党与救解脱去,反受侮虐,如俗所称炒盐荳者。诸如此类,不可殫述。”
- 15.
时失释义:节候不正常。《左传·隐公九年》:“庚辰,大雨雪,亦如之。书,时失也。”杜预 注:“夏 之正月,微阳始出,未可震电;既震电,又不当大雨雪,故皆为时失。”
- 16.
曲米春释义:酒名。唐 杜甫《拨闷》诗:“闻道 云安 麴米春,纔倾一盏即醺人。”宋 苏轼《庚辰岁正月十二日天门冬酒熟予自漉之且漉且尝遂以大醉》诗之一:“天门冬熟新年喜,麴米春香并舍闻。”金 周昂《醉经斋为虞乡麻长官赋》:“诗书读破自融神,不羡 云安 麴米春。”
- 17.
本元释义:⒈元气。古代有的学者认为创造天地万物的是一团混沌的元气,为天地万物之本,故曰“本元”。汉 张衡《灵宪》:“昔在先王,将步天路,用之灵轨,寻绪本元。”⒉元气。指人的精神,生命力。唐 吕岩《五言》诗之十四:“万物皆生土,如人得本元。”《官场现形记》第四九回:“张守财 一介武夫,本元虽足,到底年轻的时候,打过仗,受过伤。”⒊指故土,出生地。宋 苏轼《庚辰岁人日作时闻黄河已复北流》诗:“此生念念随泡影,莫认家山作本元。”
- 18.
枨枨释义:⒈传说中取人内脏的恶鬼。《南史·梁纪上·武帝》:“夏六月,都下讹言有棖棖,取人肝肺及血,以飴天狗。”《旧唐书·太宗纪下》:“秋七月庚辰,京城讹言云:‘上遣棖棖取人心肝,以祠天狗。’递相惊悚。”《新唐书·五行志二》:“贞观 十七年七月,民讹言官遣棖棖杀人,以祭天狗。云其来也,身衣狗皮、铁爪,每於闇中取人心肝而去。”⒉象声词。唐 李贺《秦王饮酒》诗:“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棖棖。”唐 王叡《祠渔山神女歌》之二:“棖棖山响答琵琶,酒溼青莎肉饲鸦。”清 陈维崧《望江南·寄东皋冒巢民先生并一二旧游》词:“几缕椒
- 19.
樱桃宴释义:⒈科举时代庆贺新进士及第的宴席。始于 唐 僖宗 时。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新进士尤重樱桃宴。乾符 四年,永寧 刘公 第二子 覃 及第……独置是宴,大会公卿。时京国樱桃初出,虽贵达未适口,而 覃 山积铺席,復和以糖酪者,人享蛮榼一小盎,亦不啻数升。”元 贡师泰《和马伯庸学士拟古宫词》:“近臣侍罢樱桃宴,更遣黄门送两笼。”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四:“溧阳 相公 康熙 前庚辰进士也,重赴樱桃之宴。”⒉指文人雅会。清 龚自珍《点绛唇·补记四月之游》词:“典却珠釵,高楼特启樱桃宴。江 风
- 20.
火祥释义:火灾。亦指火灾的征兆。汉 张衡《西京赋》:“建章 是经,用厌火祥。”《宋史·五行志二下》:“嘉泰 四年二月庚辰,夜有赤云,间以白气,东北亘天。后八日国有大火,占者以为火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