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人 [fèi rén]
1. 因残废而不能工作的人。
英[ disabled person; ]
2. 泛指无用的人。
英[ good-for-nothing; ]
废人 引证解释
⒈ 抛弃他人。
引《国语·晋语二》:“抑挠志以从君,为废人以自利也。”
⒉ 无用的人。
引《北齐书·韩轨传》:“朝廷处之贵要之地,必以疾辞。告人云:‘废人饮美酒、对名胜,安能作刀笔吏返披故纸乎?’”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范文正》:“天下无废人,所以朝廷无废事。”
⒊ 谓不尽人事。
引明 宋濂 《禄命辨》:“不然,委命而废人,白昼攫人之金而陷於桎梏,则曰我之命当尔也;怠窳偷生而不嗜学,至老死而无闻,则曰我之命当尔……其可乎哉?”
国语词典
废人 [fèi rén]
⒈ 残废的人。
引《文明小史·第二四回》:「贵家子弟,原来同废人一样,四万万人中又去了一小分了。」
⒉ 无用或没作为的人。
引《三国演义·第六二回》:「贫道乃山野废人,岂知休咎。」
废人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人才释义:⒈也作人材。 ⒉有品德有才能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人才辈出。⒊指容貌:一表人才。他人才出众。
- 2.
人渣释义:人类社会的渣滓;败类。也说人渣滓。
- 3.
同义释义:⒈仁义或道义相同。 ⒉意义相同。⒊指同具义气者。
- 4.
败类释义:集体中的堕落或变节分子:无耻败类。民族败类。
废人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猛人释义:方言。谓有名声、权势能力或财富的人物。
废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吏议释义:⒈谓官吏议事。《史记·李斯列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清 龚自珍《明良论四》:“圣天子赫然有意千载一时之治,删弃文法,捐除科条,裁损吏议,亲总其大纲大纪,以进退一世。”⒉指司法官吏关于处分定罪的拟议。《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李周翰 注:“有司以 迁 为诬罔,天子终从狱吏之议。”宋 沉作喆《寓简》卷五:“人有才能而无过,朝廷自应用之;若其实有可用之材,不幸陷於吏议深文者,不因事起之,则遂为废人矣。”《清史稿·礼志十二》:“光绪 四年,贵州 巡抚
- 2.
弃人释义:⒈被遗弃的人;废人。 《老子》:“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汉 贾谊《新书·春秋》:“君亦使君之贵优,将君之爱鹤,以为君战矣。我儕弃人也,安能守战?”明 归有光《圣人之心公天下》:“彼世之瞽者、刖者、宫者,莫不以为弃人也。”清 尤侗《南陈北李》诗:“南京 有一 陈,太学无弃人;北京 有一 李,太学多端士。”⒉指因罪被流放的人。《管子·问》:“问国之弃人,何族之子弟也。”尹知章 注:“弃人,谓有过不齿,投之四裔者也。”⒊遗弃人才。《左传·昭公元年》:“莒展 之不立,弃人也夫!人可弃
- 3.
玄都释义:⒈古诸侯国名。 《逸周书·史记》:“昔者 玄都 贤鬼道,废人事天,谋臣不用,龟策是从,神巫用国,哲士在外,玄都 以亡。”《竹书纪年》卷上:“﹝ 帝舜 有虞氏 ﹞四十二年,玄都氏 来朝,贡宝玉。”⒉传说中神仙居处。《海内十洲记·玄洲》:“上有大 玄都,仙伯 真公 所治。”晋 葛洪《枕中书》:“《真记》曰:玄都 玉京 七宝山,週迴九万里,在大罗之上,城上七宝宫,宫内七宝臺,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 盘古真人 元始天尊 太元圣母 所治。”唐 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配极 玄都 閟,凭高禁御长。”明 陈
- 4.
直镈蒙璆释义:语本《国语·晋语四》:“官师之所材也,戚施直鎛,蘧蒢蒙璆,侏儒扶卢,矇瞍修声,聋聵司火。”韦昭 注:“直,主击鎛。鎛,钟也。蒙,戴也。璆,玉磬。不能俯,故使戴磬。”适当安排残废人工作。
- 5.
胶执释义:固执;坚持。宋 欧阳修《论杨察请终丧制乞不夺情札子》:“岂可不通人情,胶执旧弊,推禄利之小惠,废人臣之大节。”明 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郑之惠 ﹞且替名下官人 何东凤 报二十一年夙讎,当道者多为讲解,竟胶执不息,大为舆情所薄。”清 纪昀《戴氏<考工记图>序》:“余独虑守章句之儒,不知引伸,胶执旧闻,沾沾动其喙也。”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九章第七节:“若参议院诸公必欲胶执成见,事久变生,诚恐以一时未审之谋,貽全国无穷之祸。”
- 6.
鬼道释义:⒈鬼道邪说。《逸周书·史记》:“昔者 玄都 贤鬼道,废人事天,谋臣不用,龟策是从,神巫用国,哲士在外,玄都 以亡。”《三国志·魏志·张鲁传》:“鲁 遂据 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新唐书·康承训传》:“勛 好鬼道,有言 汉高祖庙 夜閲兵,人马流汗,勛 日往请命。”清 昭槤《啸亭杂录·徐中丞》:“公深愧以鬼道设教,而满庭胥吏皆有见闻,不能掩也。”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人事不修,群趋鬼道,所谓国将亡听命于神者哉!”⒉古代郊祀与祭坛相连接的通道。《史记·封禅书》:“古者天子以春秋祭 太一 东南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