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酒 [shāo jiǔ]
1. 白酒。
英[spirit usu. distilled from sorghum or maize;]
烧酒 引证解释
⒈ 唐 时酒名。
引唐 白居易 《荔枝楼对酒》诗:“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⒉ 用蒸馏法制成的酒,透明无色,酒精含量较高,引火能燃烧。也称白酒。
引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烧酒》:“烧酒非古法也。自 元 时始创其法……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麴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红楼梦》第三八回:“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吃口烧酒。”
曹禺 《雷雨》第一幕:“我就喝了两口烧酒,壮壮胆子,穿过荷花池,偷偷地钻到这门外的走廊旁边。”
⒊ 酿酒。
引《新华月报》1952年第2期:“有些地区应特别提倡土特产与农产品的加工,如造纸浆、缫丝、烧酒、打蛋等。”
国语词典
烧酒 [shāo jiǔ]
⒈ 泛指酒精含量高的蒸馏酒。性烈味香,以高粱、米、麦等酿制而成。通常指高粱酒而言。
烧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乾脆释义:⒈简单爽快;直截了当。《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叫做胡萝卜就烧酒,仗个乾脆。”马烽《太阳刚刚出山》:“我知道我老二的脾气,办事干脆,说一不二。”⒉索性。柳青《铜墻铁壁》第一章:“他建议首长干脆不要理,因为这些妇女根本不懂得保守军事秘密。”何士光《乡场上》:“冯幺爸 干脆不开口。”
- 2.
井水释义:井内之水,多喝能消热解毒,利于小便赤热,过涩不畅,烧酒醉死,除此之外,如果没有什么不适,多喝也会对身体有好处。
- 3.
原封释义:属性词。 没有开封的,泛指保持原来的样子,一点不加变动的:原封烧酒。原封不动。原封退回。
- 4.
大酒缸释义:方言。称出售烧酒的酒馆。
- 5.
木三对释义:一种混合酒。 以新酿酒、烧酒及未过滤酒平均搀和而成。
- 6.
枣儿红释义:烧酒的一种。
- 7.
汗酒释义:烧酒的别称。 因其是蒸馏酒,酿造时蒸气聚滴,如汗流出,故称。
- 8.
火春释义:即烧酒。
- 9.
火酒释义:⒈即烧酒。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鼠狼》:“某佐领好酒喜啖,一夕夜归,市羊蹄六七枚,火酒一瓶,提拥炉独酌。”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饮量》:“陶文毅公 饮量食量并洪,尝言火酒或可醉人,黄酒自可无量。”参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四·酒》。⒉酒精的别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加上水,又点了火酒,机件依然活动,只是旧的太不像了。”茅盾《多角关系》十三:“火锅下面的火酒早已烧完。”
- 10.
烧刀释义:亦称“烧刀子”。即烧酒。
- 11.
烧刀子释义:〈方〉烧酒。
- 12.
烧缸地释义:取土烧酒缸之处。
- 13.
白烧释义:烧酒的俗称。
- 14.
白酒释义:用高粱、玉米、甘薯等粮食或某些果品发酵、蒸馏制成的酒,没有颜色,含酒精量较高。 也叫烧酒、白干儿。
- 15.
神消散释义:名称:神消散 别名:神消散 组成:莱菔子4两,牙皂1两5钱(煨,去核),沉香5钱,枳壳4两(烧酒煮,切片),大黄1两,琥珀1两。
- 16.
酒闷子释义:一种扁形盛酒器,可以带在身边随饮。老舍《赵子曰》第七:“莫大年 吃完晚饭,对他的亲戚说:去逛城南游艺园。自己到厨房灌了一小酒闷子烧酒,带在腰间。”
- 17.
阿剌吉酒释义:烧酒的别称。
- 18.
阿吉释义:指烧酒。
- 19.
雄黄酒释义:掺有雄黄的烧酒,民间在端午节时饮用。
- 20.
高粱酒释义:用高粱酿制的烧酒。朱自清 《小舱中的现代》诗:“‘看份报消消遣?’‘花生,高粱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