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仡佬族 仡佬族的意思
lǎo

仡佬族

简体仡佬族
繁体
拼音gē lǎo zú
注音ㄍㄜ ㄌㄠˇ ㄗㄨˊ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ì gē, ◎ 勇猛雄壮的样子。【例句】:仡仡(a.壮勇。b.高大)。仡然。仡栗(迅速的样子)。 ◎ 〔仡佬族〕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贵州省。

lǎo, ◎ 成年的人(含轻视意)。【组词】:阔佬。和事佬。

zú,(1) 亲属,泛指同姓之亲。【组词】:族规。族长。家族。(2)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组词】:种族。(3) 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组词】:民族。(4) 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组词】:宗族。氏族。部族。(5) 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组词】:芳香族。(6) 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组词】:族灭。(7) 聚合,集中。【例句】:云气不待族而雨。

基本含义

形容人勇猛、坚强,不畏艰险。

仡佬族的意思

仡佬族 [gē lǎo zú]

1.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

[ Gelao nationality; ]

3. 另见yì

仡佬族 引证解释

⒈ 中国 少数民族之一。 唐 宋 史书中写作“葛僚”、“仡僚”、“佶僚”、“革老”、“仡佬”等,统称为“僚”。散居在 贵州、广西、云南 等地。约二万六千人(一九七八年)。语言属汉藏语系,通用汉语和当地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语言。主要从事农业。


国语词典

仡佬族 [gē lǎo zú]

⒈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散居于贵州省之安顺、普定、织金、郎岱、?山,湖南省之干城、古丈、泸溪,广西省之三江、上思、西隆、西林等县。人口约四十三万。主要从事农业。仡佬语属于汉藏语系侗傣语族。多使用汉语,兼通彝语、苗语、布依语。今多已混化于其他族系中。广西之僚人、云南之土僚,皆其同族。也作「犵狫族」。仡或音ㄍㄜ。


仡佬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仡佬族释义: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4万(1990年)。分布在贵州省西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和云南省文山等地区。有本民族语言,兼通汉语和当地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语。建有贵州省道真、务川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等自治地方。
    • 2.
      仡佬语释义:属汉藏语系,语族尚未确定。仡佬族 两万多人口中会说仡佬语的只有六千多人。因人口少而居住分散,各地仡佬语差别很大。无文字。
    • 3.
      土蛮释义:旧指仡佬族。
    • 4.
      洞獠释义:古代对我国南方仡佬族等少数民族的蔑称。明 高启《送钱氏两甥度岭》诗:“洞獠 欺商市,山魈唤客名。”
    • 5.
      犵党释义:宋 时 仡佬族 称锋利的小刀为“犵党”。
    • 6.
      犵狑释义:旧时 仡佬族 的一支。
    • 7.
      犵獠释义:即 仡佬族。
仡佬族是什么意思 仡佬族读音 怎么读 仡佬族,拼音是gē lǎo zú,仡佬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仡佬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