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事 [xīng shì]
1. 兴建政事。
2. 指兴建土木之事。
4. 引起事端。
兴事 引证解释
⒈ 兴建政事。
引《书·益稷》:“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
孔颖达 疏:“率领臣下为起政治之事。”
⒉ 指兴建土木之事。
引《礼记·王制》:“司空执度度地……量地远近,兴事任力。”
郑玄 注:“事谓筑邑庐宿市也。”
《史记·河渠书》:“而 韩 闻 秦 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
⒊ 引起事端。
引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变故百出,皆由用兵。至於兴事首议之人,冥謫尤重。”
兴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作怪兴妖释义:原指妖魔兴事害人。后比喻坏人破坏捣乱,或坏思想扩大影响。
- 2.
兴事动众释义:兴事动众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运用大批人力
- 3.
兴事释义:⒈兴建政事。 《书·益稷》:“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孔颖达 疏:“率领臣下为起政治之事。”⒉指兴建土木之事。《礼记·王制》:“司空执度度地……量地远近,兴事任力。”郑玄 注:“事谓筑邑庐宿市也。”《史记·河渠书》:“而 韩 闻 秦 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⒊引起事端。宋 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变故百出,皆由用兵。至於兴事首议之人,冥謫尤重。”
- 4.
喜兴释义:欢喜;高兴:喜兴事儿。今天他显得格外精神和喜兴。
- 5.
堵不如疏释义:原意指治水时一味封堵不如合理疏导,后引申为对事物,尤其是现阶段难以判定其影响好坏的新兴事物,处理者不应当直接封杀压制,而应采用疏泄引导的方式将事物纳入正轨,从而避免因为暴力压堵所引起的强烈反弹。
- 6.
崛地而起释义:崛:高起,突起。从平地上突起。形容某种新兴事物出现极为迅速。
- 7.
无节释义:⒈谓无先验之明。 一说谓不通礼节。《礼记·礼器》:“无节於内者,观物弗之察矣。欲察物而不由礼,弗之得矣。”孔颖达 疏:“节,犹验也……言欲外观察万物,必先内有识验之明。若心内无明,则外不能分辨也。”陈澔 集说:“无节於内,言胸中不能通达礼之节文也。”⒉没有法度;不加节制。《晏子春秋·外篇上三》:“晏子 对曰:‘君居处无节,衣服无度,不听正諫,兴事无已。’”《后汉书·济南安王康传》:“﹝ 康 ﹞奢侈纵欲,游观无节。”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 琅玡王 ﹞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
- 8.
民业释义:民众从事的事业。《宋书·张永传》:“愚谓交代之限,以一年为制,使征士之念,劳未及积;游农之望,收功岁成。斯则王度无騫,民业斯植矣。”唐 韩愈《柳州罗池庙碑》:“於是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宋 梅尧臣《湖州寒食陪太守南园宴》诗:“使君千骑出南圃,歌吹前导后鸣鐃。是时輒预车马末,倾市竞观民业抛。”梁启超《中国工艺商业考提要》:“中国 所兴製造之业,徒偏重于造船、造兵械、造火药等局,糜金甚巨,而无益民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