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国 [sǐ guó]
1. 为国而死。
死国 引证解释
⒈ 为国而死。
引《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 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汉书·翟方进传》:“设令时命不成,死国埋名,犹可以不慙於先帝。”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帐下劝之走,叱谓吾死国。”
国语词典
死国 [sǐ guó]
⒈ 殉国,为国事而死。
引《汉书·卷八四·翟方进传》:「死国埋名,犹可以不慙于先帝。」
死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共用释义:⒈共同使用。 如:他们两家共用一口井。⒉谓为国所用而死。共,通“供”。《左传·文公二年》:“死而不义,非勇也。共用之谓勇。”杜预 注:“共用,死国用,共,音恭。”孔颖达 疏:“以死共国家之用,是之谓勇。”⒊供使用。《国语·楚语下》:“公货足以宾献,家货足以共用。”
- 2.
大戮释义:⒈谓杀而陈尸示众。《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韩非子·十过》:“悬 叔瞻 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夫 鼂错 患诸侯彊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⒉亦作“大僇”。大耻辱。《荀子·王霸》:“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戮。”杨倞 注:“为天下大戮辱也。”唐 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立身一败,万事瓦裂,身残家破,为世大僇。”
- 3.
宛引释义:宛转地引用。明 范濂《云间据目抄·杨允绳》:“有日者对 陆宗伯 曰:‘杨公 为门下同年,其命当死国难,公勿劝之出。’……一日,杨公 忽投刺别 宗伯 还朝。宗伯 心动,且知公意已决,不可復阻,犹幸星术未必奇验也。已闻变,宗伯 时为憮然,悔不宛引日者言,力挽之。”
- 4.
年迫日索释义:谓老年逼近,馀日不多。《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援 谓友人 杜愔 曰:‘吾受厚恩,年迫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按,《后汉书·马援传》作“年迫餘日索”。李贤 注:“索,尽也。”
- 5.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释义:又称“法国大革命”。18世纪末法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1789年5月,法王路易十六为解决财政危机,被迫召开三级会议。资产阶级领导的包括农民和城市平民在内的第三等级,掀起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革命爆发。8月,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1791年又制定了宪法。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国王,9月成立共和国。1793年1月处死国王,同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6月,资产阶级激进派雅各宾派取得政权,实行专政,颁布1793年共和制的宪法,废除封建所有制,平定反
- 6.
神木释义:⒈灵异的树木。《文选·班固<西都赋>》:“於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李善 注:“神木灵草,谓不死药也。”《文选·张衡<西京赋>》:“神木灵草,朱实离离。”薛综 注:“神木,松栢灵寿之属。”晋 郭璞《山海经图赞·海外南经·不死国》:“赤泉驻年,神木养命。”⒉药用植物名。即黄松节。治风寒冷湿。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四·茯苓》:“神木,即茯神心内木也。又名黄松节。”
- 7.
长者家儿释义:谓权贵子弟。《后汉书·马援传》:“吾受厚恩,年迫餘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李贤 注:“长者家儿,谓权要子弟等。”